摘要:在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在各方各面打好相应的基础,如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提高自身拥有的科技技术,只用这样,才能在市场之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这便是现代社会行业竞争的特点,因此,电力行业想要在市场之中占有一席之地,便需要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并能够熟练地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等,让企业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现如今,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该文特针对这项技术进行叙述,并对其基本要求与相关的应用进行探讨,为电力企业提供一份有用的材料。
关键词: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分析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概况
电力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及用电等。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的一次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开关与输电线路等设备,通过对一次设备进行在线测控、保护等方式,可以起到稳定、保护一次设备的作用。电力系统二次设备是指测控装置、保护装置、通信设备、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系统等,其包括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技术内容。
计算机技术作为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技术,目前主要在电力系统电网的智能化中应用,也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内的传感技术、传输技术及控制技术等对电网运行智能化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计算机技术在智能化电网内最常用到的技术包括:通信、测量、能源接入及传感等技术,这些技术在整个智能化电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主要的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
2.1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逐步取代半控型晶闸管
现阶段,我国在对电流以及电压定额进行研制的过程中,需要对开关的时间进行分阶段的控制,使得不同的元件都可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相关技术发展的进程中,交流变频技术逐渐得到了应用,这一技术在广泛应用的前提下,各种不同的全控式器件也逐渐开始产生,而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GTR全控式器件,但是这种器件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器件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得相关人员在对器件进行个性化设计的过程中,只专注于进行保护线路的设计,而忽视了对线路的优化设计,从而使得线路组成过于繁杂,无法使得相关的人员清楚掌握线路的走向。
2.2交流调速控制理论日渐成熟
大致来说,直接转矩控制,用空间矢量的分析方法,直接在定子坐标系下分析计算与控制电流电动机的转矩。采用定子磁场定向,借助于离散的两点式调节产生PW M信号,直接对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进行最佳控制,以获得转矩的高动态性能。其控制思想新颖,控制结构简单,控制手段直接,信号处理物理概念明确,转矩响应迅速,是一种具有高静动态性能的新型交流调速方法。
3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3.1综合自动化技术与智能保护技术的应用
目前,我国智能保护技术在其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采取综合技术的发展手段,对设施应用以及各项资源的开发进行管理和规定,从而使各级电压、电站中的电力系统的功效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技术人员为了使智能保护技术得到安全利用,可以在发展其保护技术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人工智能体系,其中包括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全部理论。对配电网的管理中,技术人员可以结合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这也是对供电安全性及效率进行强化的关键所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在电力工程的运用
数据库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的运用,一般情况下,是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控,使用数据库技术能够对污染源进行有效的监控,同时发现电力运转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电力系统状态的输出,强化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模块化,主动对象数据库可以研究对象函数的调整,最终实现电力工程中电力自动化的具体运用应用,同时伴随着触发机的应用,数据库监视也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节省数据传输时间。伴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象的函数功能的不断进步,在很大程度上让电力系统自动化监视与控制变得非常繁杂和可靠。从当前的国际上的一些先进的经验和国内专家学者研究成果来看,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正在朝着快速发展的方向前进,也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工业生产以及实际生活的需求。
3.3 电气自动化的实时仿真系统
为了能够实时监测到电力系统的符合情况,科研人员对电力系统进行了仿真建模,通过建立的电力系统数字模拟实时仿真系统,可以在不同环境下对模拟电力系统的进行稳态和暂态实验,为科学研究提供大量的试验数据的同时,还能够与多种控制装置组成闭环回路,对整个电力系统装置进行监控。使用实时仿真系统还能够为电力系统提供智能保护和新型的输电系统研究提供实验条件。
3.4光互连技术的应用
光互连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中。光互联技术在实践应用中表现出以下特点:不受电容性负载影响;主要由探测器功率来对扇出数进行限制;不受准平面和平面的限制,利于系统集成度的提高。相关研究表明,采用电子交换和电子传输的方法,可进一步拓展互联网络的编程重构特性,使其更加灵活。且光互连网络具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这进一步加大了其在并行处理器阵列系统中的应用潜力,便利了结构设计和数据通讯。同时也表明,光互连技术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中的良好的应用前景,使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上升至新的高度,保障了电力系统可靠、经济、安全的运行。
系统除具备常规的SCADA功能,即:数据采集功能、控制、计算、事件记录及处理、人机界面、报警处理、趋势记录、拓扑着色、历史数据管理、报表打印、数据转发、模拟屏控制、系统时钟等功能外,还具备一些面向电网分析和控制的高级应用功能(PAS),如:网络建模、状态估计、调度员潮流、负荷预报等。该系统功能强,使用方便灵活,画面清晰度高,实时性强,遥测准确,遥信变位及事件记录反应正确及时,能够全面反映电网的运行情况,为调度员做好安全、经济的调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4 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前景
4.1 国际化标准。国内电气自动化设备生产厂商,其在产品设计中存在的差异较大,进而在电力系统的运用,使其电力信息共享工作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需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生产厂商进行严格管理,采用国际化标准对其生产流程进行规范勘查,对于质量、标准合格的设备,可用于电气系统中,否则将对其流出空间进行强制化管理。
4.2对电力系统的统一化管理。电力系统运行期间,其设计的流程环节相对较为复杂,且种类繁多,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需对各个环节进行统一化管理,通过电力分配与个部门之间管理职责的划分,使其能够维持在团结、合作的氛围下,促进电力系统的统一与集中化管理。
4.3 配电网自动化管理。针对配电网自动化管理,主要采用算法结合的方式,构成高级软件系统,提高电气自动化设备计算结果的精准度,为配电网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价值数据。
5结语
由于现在电力的需求量非常巨大,传统的电力运行系统已经不再能够承担起如此负荷,各种影响正常运行的不利因素接二连三的出现,自动化技术的出现成为必然。电力自动化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它是融合了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电子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自动化技术可以全程在线监控和管理电力系统,收集数据,排除故障,在保障电力系统能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同时提高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 石海青.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2):61-62.
[2] 曹迎春.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5(5):52-53.
[3] 孙凡.浅析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1):187.
论文作者:郭琳琪,杨伟,谭鑫,李享,张威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1
标签:电力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论文; 电网论文; 系统论文; 设备论文; 转矩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