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档案学的继承与创新(专题)--论21世纪档案学研究的走向_档案学论文

21世纪档案学的继承与创新(专题)--论21世纪档案学研究的走向_档案学论文

21世纪档案学的继承与创新(专题)——论21世纪档案学研究的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论文,档案学论文,走向论文,专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00)06-0041-20

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转折点上,面对即将过去的令人难忘的20世纪,面对将要来临的充满希望的21世纪,面对档案学历史、现状和未来,我们每一名档案学研究者都在深深地思考,思考着在过去的岁月里档案学研究所走过的历程,思考着电子网络时代档案学的发展走向。

一、从经验总结向理论研究转变

从档案管理经验到档案管理理论,再上升为档案学理论,这种认识的发展,是20世纪人们对档案、档案工作、档案事业和档案学这一客观事物一般的认识规律。我国20世纪的档案学研究从总结档案管理业务经验入手,逐步地概括为档案学理论。纵观30年代至五六十年代的档案学论著,或是对档案工作直接经验材料的罗列和堆砌,或是对档案管理过程的有序化、条理化和规范化的描述阐发,理论抽象不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累,80年代以后的档案学研究,人们思维模式和认识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不仅对档案管理现象予以重视,更着重对其本质规律的探讨,档案管理理论和档案学理论论著丰硕。譬如对全宗理论的研究,文件运动规律的探讨,档案价值理论的认识,文件与档案管理一体化和档案与图书、情报、资料一体化理论的提出等等,都涉及现代档案学理论基础,构成了其理论基石的框架。完全可以看出,21世纪档案学研究在遵循、总结和升华实践的基础上,必将进行更高的理论思维、构建和探索,发挥其特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从分支学科研究向整体研究转变

我国古代对档案学的认识仅限于某些先哲贤达对档案和档案管理的论述方面,从先秦孔子到汉代司马迁,宋代郑樵至清代章学诚,概莫如此。即使30年代档案学,也仅是对档案定义、性质、种类、作用及有关档案管理的原则和方法进行讨论,兼及档案行政和档案人才等内容。总体上考察,近代档案学侧重于档案理论和档案管理经验的总结探索。现代档案学出现的50年代至60年代,一方面是对档案管理业务工作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对档案学基本理论进行研究,诸如档案学对象和任务、档案起源、档案定义、档案学历史遗产的批判和继承等。虽然初步构建现代档案学学科体系,但还是侧重对档案管理学、技术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中国档案史、世界档案史、档案保护技术学、影片照片录音档案管理等分支学科的研究。80年代以后,上述研究现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档案学研究在加强传统学科研究的同时,也进行对新的分支学科如档案事业管理、档案法规学、电子档案管理等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档案学科综合整体研究呈发展态势。人们对档案学科体系投入更多的关注,提出了基础档案学和应用档案学,理论档案学、管理档案学和技术档案学的学术观点,档案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由档案和档案管理扩展到档案、档案管理和档案事业,同时加强了对档案学内容、结构、分类、地位等方面的研究,在档案学研究整体原则精神指导下探讨档案学发展运动的轨迹,研究档案学各分支学科相互关系,使之协调发展。

三、从学科宏观研究向学科细化研究转变

经过对档案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积累,档案学研究上升到对档案学科整体性研究发展态势,但档案学整体研究并不是人们抽象的思维概念,它有着丰富的研究内容,随着档案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化,其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一成不变的档案学科体系是不存在的。人们对档案学研究从整体到细化的具体表现是:理论档案学方面,在继续充实提高原有学科的基础上,开拓新学科的新研究领域。档案学史、档案术语学、比较档案学、档案教育管理,以及中国档案事业发展中的各种断代史、外国现代档案管理和典型的国别史等,都将引起档案学研究的注意。特别是对档案内容研究和档案学交叉学科结合点中所生成的新学科,如档案文献学、档案史料学、档案哲学、档案文化学、档案经济学等,更加值得档案研究的关注。应用档案学方面,一是将档案事业管理分解为档案事业管理、档案法制、档案馆工作、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等学科;二是将档案管理学分离出档案整理、档案鉴定、档案检索、档案统计、档案利用、档案编研、档案现代化管理等学科;三是对各种专门档案管理的研究方兴未艾,既有对专门档案综合性整体的研究,也有就某一类档案如人事档案、会计档案、教学档案等进行个体的研究。上述研究有的虽然是显露端倪,而且研究成果尚缺乏科学性和规范的理论概括,但是它们适应档案工作实践需要,符合档案学研究发展规律,仍显示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四、从档案管理手工操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向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转变

20世纪档案学研究,总体内容上是对档案管理手工操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于计算机管理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研究发端于80年代。长期以来,我国档案馆(室)的档案管理一直处于手工操作状态,档案收集、整理、分类、编目、鉴定、保管、检索、利用、编研、统计等业务工作均是在人工组织下来完成。一部档案管理学,只能是对传统的档案管理理论原则、方式方法的阐述。随着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档案和档案工作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对档案的利用需求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档案学研究的重点必将逐渐转移到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管理计算机化、档案提供利用的网络化方面,把现代技术与传统的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广泛普及应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改造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使之更适应现代化社会,同时要对办公自动化状态下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如何科学管理进行研究,使档案学研究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完善充实档案学理论内容。在1996年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上,美国、法国、荷兰档案学者在学术报告中提出信息技术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影响,就电子档案如何管理进行了讨论,表明国外档案学研究内容的变化。我国档案界近年来极为重视档案管理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状态下的电子档案管理问题,国家档案局纳入科研规划投入专门力量予以研究,国家教育部档案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将电子档案列入档案学本科教学计划,已获得该领域的初步研究成果。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档案计算机网络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空间广阔。

五、从档案实体管理研究向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转变

档案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它的产生发展完全依赖于档案管理的实践,档案学理论来源于档案管理实践,它是在概括和总结档案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丰富的档案实践是档案学存在发展的基础和源泉。由此可见,研究档案管理和开发始终是档案学的中心课题。本世纪30年代档案学产生的基础是机关档案工作的普遍建立发展,50年代-60年代档案学的研究重点表现为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理论与实践,80年代以后随着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思想的提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成为档案工作的主旋律。重管理、轻开发的思想被扬弃,让档案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人们生活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程度作为衡量档案工作质量的标准,为档案工作方式和内容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档案工作以开发利用为中心,拓展了档案业务,改变了传统的你查我调档案利用工作模式,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社会对档案的需求迫切需要档案利用服务要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拓展范围,提高效率,要求开发深层次的档案资源,引导社会实践的开展。人类在进入21世纪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以后,档案学研究正经历由档案实体管理向以开发档案信息的转变,在这一变革中,档案信息开发的方式、途径、模式、机制,档案信息用户的特征、类型、层次、需求等理论和实践问题将成为档案学研究新的内容,档案信息开发的领域必将得到更深的开拓。

六、从档案学内在联系研究向外在联系研究转变

档案学内在联系揭示档案学的本质,档案学外在联系表现为档案学的功能特征。经过70余年发展的档案学,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后的档案学研究,档案学内在联系的研究得到大量投入并引起较充分的争鸣。譬如关于档案定义问题、档案商品属性问题、档案分类问题、档案全宗问题、档案价值鉴定问题、档案事业主体问题、文件生命周期问题等,都展开了不同观点的学术争鸣和研讨。再譬如关于档案学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档案学科的性质、体系、结构,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档案学的研究方法等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作出符合科学的抽象与概括,揭示档案学历史与现实的本质规律。在信息时代,任何科学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档案学的外在联系表现对某一特征、某一侧面、某一层次的考察,由研究内部联系转为外部联系,表明档案学研究的开放性和成熟性。它的研究课题众多,例如关于档案与社会、档案与文化、档案与信息、档案与情报、档案与资源、档案与生产力等。随着世界各国现代档案学的建设和发展,档案学国际间交流、影响和渗透日益强化。各国档案学理论和管理技术除具本国特色外,还存在共同的规律,经过比较探索出通用的档案学理论、原则、档案管理技术与方法,推进国际档案事业,实现人类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摆在档案学研究面前的重要任务。档案学研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除了要充分注意档案学主体自身联系外,还要注意兼容其他主体乃至人类创造的一切成果。档案学需要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优秀理论加以整合更新。因此,21世纪档案学研究将趋向于在进行自身理论研究的同时,更要跳出本身的圈子,从更广阔的角度来不断接受新信息,使自身认识水平得到升华。

七、从档案行政管理研究向档案法制研究转变

长期以来,档案学研究侧重于对档案行政管理的研究,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管理网络系统。档案管理标准、档案工作组织、档案方针政策制定实施、档案管理、保护、开发利用等都依赖于档案行政机构来组织落实,因此,如何利用行政手段来指导规范档案工作在一个时期内成为档案学研究的中心之一。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实施,以此为中心档案法规体系日趋完善。档案法律、档案行政法规、档案行政规章相互配套健全,档案事业步入法制轨道。以档案法制手段规范全国的档案事业建设,给档案学研究提出了全新的领域。它既涉及档案法制自身建设的诸多问题,也涉及如何运用档案法制加强档案事业建设,还涉及到档案的立法、档案执法和档案普法问题。因此,21世纪的档案学研究将集中回答上述课题。

八、从继承向创新转变

21世纪档案学研究继承与创新并存,从继承向创新转变。对于年轻的档案学来说,继承借鉴国内外档案学优秀研究成果是完全必要的。50年代-60年代我们继承近代档案学精华,借鉴苏联档案学理论与实践,建立起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档案学。80年代末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对欧美档案学的借鉴吸收,推动了当代档案学理论研究走向繁荣。21世纪的档案学研究创新尤为重要,如果仅用批判的精神对以往的档案学成果进行继承而无创造性,那么我们就不能面向未来的发展,档案学也不能适应时代对学科发展的需要。因此,21世纪的档案学研究应用现代社会的模式和方法,深入地观察和总结传统理论的主要内涵及其所体现的精神,揭示档案学理论嬗变的内在规律,汲取具有超时空性质的价值内涵,为档案实践提供启迪。通过创新,沟通档案学传统与现代的联系,完成其价值的转化。同时通过创新反映时代的主旋律,在弘扬继承档案学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创新有所超越,超越是为了使档案学传统理论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所以档案学研究中的创新将成为21世纪档案学研究发展的重要走向。

九、从定性研究向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研究转变

档案学研究方法,档案学界在研究实践中进行了积累和探讨。档案学研究运用定性的方法是从总体上考察其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探求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以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地位、层次、功能和相互关系。譬如档案学研究运用哲学方法对档案学进行理论抽象,揭示其本质联系和基本特征。档案学运用定量的数学方法对档案实践中的数量关系、内在结构、质量状态进行定量描述和分析,把对档案实践的认识和考察建立在精确的科学基础之上。档案学研究中由定性研究向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研究转变,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更加协调统一,将减少档案学研究中的经验成份,使档案学研究更加完善精确。

十、从个体研究向群体研究转变

个体研究与群体研究是档案学研究机制中的主要研究形式,它们对于学科发展建设都是不可缺少的,近年来集体研究呈现发展态势,有计划、有组织的围绕重大研究课题组织力量进行攻关,成果质量好、水平高、影响大。《中国档案分类法》、《档案主题词表》、《中国大百科全书·档案学分卷》、《当代中国的档案事业》、《档案学词典》等大型研究成果的问世,就是这种转化的显著标志。

标签:;  ;  

21世纪档案学的继承与创新(专题)--论21世纪档案学研究的走向_档案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