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环境影响评价论文_陈志国

江苏方正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淮安分公司 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生活垃圾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也是环境治理的重点。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的是填埋场处理措施。现阶段,我国生活垃圾处理以填埋技术为主。从实际应用效果来说,虽然技术较为成熟,但是对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建设时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关键词: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环境影响

引言

从当前我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际情况来说,对于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还存在着监管问题。按照相关规定,建设单位需要在项目建设完成后投入试运行的3个月内,提出环境保护验收申请。由于短时间内无法真实反映填埋场运行的实际情况,因此需要采取后评价方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能够及时分析以及评价填埋场运行实际情况,掌握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验证环保设计成果,为强化环境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1 从评价阶段看以及生态修复工程的特殊性

首先过程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修复过程及修复效果需经过监测后方可确认,后期土地利用需在修复工程达到相应标准基础上方可实施,因此其环境管理及监测工作尤为重要。该工程环境监测工作应分阶段进行,当第一阶段满足相应要求后方可开展下一阶段工程。特别是当修复工程和该场地利用工程同时开展时,应注意两者间的时间先后次序,在场地利用工程开工前,填埋场应至少达到GB/T25179-2010《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利用技术要求》三级标准要求;修复工程结束后,应对填埋场进行监测,满足相应标准后,方可正式进行土地利用;环境监测在修复工程结束后需持续进行,应长期监测修复工程的效果。

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应分为施工期、修复期以及修复后期,施工期指在垃圾填埋场原址进行开挖、安装修复设备等,该过程是为了生态修复进行的施工;对于原位修复的填埋场,填埋场修复期指进行施工后,填埋场自身进行好氧或厌氧发酵以达到有机物的降解,此过程会伴随填埋气的排放、渗滤液的产生等,对于异位修复的填埋场,该阶段为开挖出的垃圾进行处理的过程;修复后期指该场地已达到GB/T25179-2010《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利用技术要求》中相关要求或该工程修复目标,可以作为后期利用的土地后的阶段。根据工程不同阶段的特点,其评价重点有所不同:施工期主要侧重于施工开挖;修复期侧重于修复过程中填埋气、渗滤液或垃圾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产生带来的影响及防治措施;修复后期侧重于场地是否已达到修复目标,若未达到修复目标应采取的措施,达到修复目标的土地可有哪些用途,后期开发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2 生活垃圾填埋技术概述

生活垃圾管理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种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式,填埋技术和理念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生活垃圾填埋技术发展历程

总体而言,欧美发达国家在垃圾填埋技术发展上处于领先地位,基于实践和经验总结率先建立了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体系,并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填埋理念。我国垃圾填埋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才建成了第1座卫生填埋场,并逐渐成为我国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最主要方式。但是,在我国生活垃圾填埋技术迅速发展过程中,对国际填埋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实践经验借鉴较多,甚至一些技术规范和标准内容照搬自欧美发达国家,而对我国垃圾特性考虑不充分。我国生活垃圾由于自身组成及收集方式所造成的高含水率、高有机质特点,使我国填埋场在内部环境演变、垃圾降解以及污染物产生与迁移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显著差异,也使我国填埋场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暴露出许多特征性问题。对这些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提高我国填埋场长期运营的稳定性和环境安全性、完善我国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3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3.1 做好选址论证

针对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要做好选址论证。一般来说,生活垃圾填埋场在选址时,要从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等方面入手。在比选中,要重点关注环境敏感目标以及水文地质条件,主要是因为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增加了污染治理的难度。若发生污染,则会长期影响水质。基于此,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要注重做好此项目的论证。

3.2 做好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工作

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做好填埋场周围的环境质量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在开展调查时,依据本底数据,明确地区环境容量,为填埋场环境影响预测以及评价提供一句。在开展环境影响监测时,要合理布置监测点位,采取适当的室内分析法,保障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对于现状监测数据,可采取单因子以及综合因子指数法,开展相应的评价。除此之外,在进行调查时,要做好以下要点的把控:①公众调查。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调查时,要注重公众调查,明确填埋场建设造成的大气影响、水影响和噪声,积极采纳种公众的意见。②对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来说,在项目封场后,还需要开展后评价。开展评价前,要制定完整的计划,开展相应的监测工作,确保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2]。

3.3 生态恢复及土地利用

生态恢复该垃圾填埋场封场后,需要对其实施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所用的植物类型宜选择浅根系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证封场防渗膜不受损害。根据填埋堆体稳定化程度,可按恢复初期、恢复中期、恢复后期三个时期分别选择植物类型:

(1)恢复初期,生长的植物以草本植物生长为主,适宜种植一些生命力旺盛的草本植物,如细叶结缕草、葱兰、马尼拉草等。

(2)恢复中期,生长的植物以乔、灌木植物,如石榴、夹竹桃、木槿、龙柏、丝兰等。种植这些植物不仅会使填埋场封场后的景观在原有的单一草本植物基础上得到很大改观,而且可以加速土壤的改良作用。

(3)恢复后期,植物生长旺盛,应结合生态规划和开发规划,按照各个不同的功能区划和绿化带设计,有计划进行大规模园林绿化种植,包括各类草本、花卉、乔木、灌木等。

(4)土地利用该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利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利用技术要求》(GB/T25179-2010)的规定。在封场后近期可用作填埋场的苗圃基地,待填埋场生态属性完全恢复后,远期可规划为公园、植物园、运动场等。

4 结语

我国填埋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应站在可持续填埋的高度来思考和解决垃圾填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重新审视我国填埋相关政策、规范和标准,尤其要从近期和远期的健康风险角度出发,寻找适合我国生活垃圾特点的最佳填埋方式,为解决我国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金沁,张良璞,吴缨.中小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1):181-184.

[2]李菲菲,孙耀明.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169.

论文作者:陈志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环境影响评价论文_陈志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