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心理干预护理对脑肿瘤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观察论文_邓晓玲

罗定市人民医院 527200

【摘 要】目的:观察早期心理干预护理对患者脑肿瘤术后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脑肿瘤术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心理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测量表与抑郁自测量表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与SDS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早期心理干预护理,能够优化脑肿瘤外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改善其负性情绪。

【关键词】早期心理干预;脑肿瘤;焦虑;抑郁

前言

颅内肿瘤又称为脑肿瘤,指的是发生在颅腔内的神经系统肿瘤,脑肿瘤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脑疝、神经萎缩、肿瘤内出血等多种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外科手术为颅内肿瘤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接受开颅手术后患者康复情况与经济费用等因素可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患者的临床康复与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早期心理干预是指在实施脑肿瘤外科手术前及术后立即实施心理干预的方法,其能够尽早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实施心理干预,从而使患者获得更有效的心理干预,优化其心理状态。笔者在我院脑肿瘤手术患者中应用早期心理干预后发现该干预方法效果较好,现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脑肿瘤术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心理干预护理。其中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34-71)岁,平均年龄(50.23±3.49)岁,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35-70)岁,平均年龄(50.43±3.62)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选择标准

1.2.1选择标准

选择标准:①患者符合脑肿瘤诊断标准并具有手术指征,手术耐受性较好;②患者对研究干预知情同意且配合良好;③患者术中及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意外事件等情况,对研究结果无影响;④患者神志清晰、智力正常,可较好理解研究干预内容。

1.2.2剔除标准

剔除标准:①患者手术耐受性差,不能接受肿瘤切除术;②患者出现术中或术后意外事件,影响研究结果;③患者精神异常、智力异常、反应异常等无法较好实施心理干预;④患者术中或术后3个月内疾病急剧恶化或死亡。

1.3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脑肿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术前准备、术中协助护理、术后疾病与药物护理、围术期心理干预、生活干预、环境干预等[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早期心理干预:①早期环境干预:在患者班里入院后及时为患者准备干净整洁的床上用品与病号服,打扫好病房内卫生并调整好温度和湿度;②心理干预:患者入院后立即开展心理干预,首先进行疾病与手术治疗相关知识宣教,当患者掌握较好后以真实病例分析方法巩固患者掌握程度,及时给予指导,缓解因疾病知识认知度低而产生的负性情绪。术前30min再次进行心理干预,缓解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稳定患者情志状态。术后待患者麻醉清醒后立即进行术中情况转述,解除患者手术压力,安抚患者术后紧张情绪[3]。此时实施支持干预法,要求家属与亲友积极鼓励患者,告知患者费用不是问题,家里所有成员都非常爱他,关心他,使患者不感到孤独,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为患者争取社会支持,如社会鼓励,社会经济扶助等,以减轻患者治疗顾虑,提高其抗病信心。

1.4评价指标

患者出院日进行使用焦虑自测量表(SAS)、抑郁自测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估,其中SAS共20条目,采取1-4分的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得分在50-59分范围内为轻度焦虑,60-69分范围内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SDS进行抑郁水平评估,量表中包含20条目,采取采取1-4分的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得分在53-62分范围内为轻度抑郁,得分在63-72分范围内为中度抑郁,≥73分为重度抑郁。

2.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得分情况对比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SAS与SDS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得分情况对比(n/分)

3.讨论

脑肿瘤为临床中危害性较大的脑部疾病类型之一,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研究指出脑肿瘤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比例约80%[4],而心理障碍对疾病的影响较为深远,不仅影响患者疾病康复也影响其整体生活幸福感。心理干预是一种在疾病外科治疗早期便实施心理干预的方法,其能够依据患者的职业情况、文化程度、家庭状况、配偶等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在术前、术后麻醉清醒时均实施心理干预,在患者出现异常术后负性情绪前进行预防性心理干预,从而使患者感到家人的温暖和关心,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不仅缓解其心理不良症状,也能够通过争取社会经济支持来减轻患者的治疗经济压力,从而改善其负性情绪。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SAS与SDS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5。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早期心理干预护理能够优化脑肿瘤外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改善其负性情绪。

参考文献:

[1]肖宁,朱丹,肖水源. 延续心理护理对脑肿瘤患者及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02):373-376.

[2]丁彩霞. 连续心理干预对脑肿瘤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9):143-146.

[3]董毅,史振娟,白晶,廉双双. 心理护理对脑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 中国疗养医学,2016,25(03):228-231.

[4]陈丽欢,邓丽芳,钟秀珍,江妙玲. 支持性心理治疗对脑肿瘤术后病人的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7,15(05):577-579.

论文作者:邓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6

标签:;  ;  ;  ;  ;  ;  ;  ;  

早期心理干预护理对脑肿瘤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观察论文_邓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