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车安全管理是保证铁路安全的基础。本文在详细总结铁路车站行车安全重点问题的基础上,对其安全管理措施与方法进行了讨论;最后立足于现代化信息基础,对铁路车站行车安全管理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对相关人员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铁路车站;行车安全;安全管理
引言:
铁路车站本身存在动态性、复杂性等特征,一旦出现安全管理问题,可能引发不良的社会影响,并且如果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也有可能演变成严峻的安全车安全管理水平,也成为相关人员关注的重点内容。
1.铁路车站行车安全管理现状
有研究认为,现阶段铁路车站在行车安全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安全风险意识淡薄。安全风险意识淡薄是很多工作人员存在的问题,对于铁路车站工作人员而言,在正常的工作中,需要相关人员可以最大程度上采集各种信息,并对各种信息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情况作出识别,这样才能保证安全管理水平。例如工作人员的接发车作业地点不科学,会导致隔线发车的问题;或者因为设备故障问题而引发非正常情况等,这些都是安全风险意识淡薄的主要表现。作业繁忙而导致部分细节被忽视。铁路车站的安全管理压力很大,车站管辖的各中间站始终处于繁忙的干线上,具有办理接发列车对数多、工作量大等特征。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会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下降,对工作难以保证注意力,最终导致问题发生。
2.铁路车站行车安全管理的思路研究
2.1优化设备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是铁路永恒的主题,而设备安全则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必须发挥设备保安全的作用,利用高科技手段代替传统的人工作业程序。同时抓好设备惯性故障整治,强化设备基础管理,不断的创新发展,提高设备技术水平,选择适合海拔、恶劣气候条件下适用的设备系统,从而发挥设备保安全作业,为铁路运输生产保驾护航。此外,车站应积极采取高科技手段,引进图像识别、GPS定位等技术,有效的解决车站在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中的安全问题,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提升车站安全管理水平。比如:利用gps和无线传输等技术,实现对停留车防溜措施实施和撤除进行实时记录和报警功能,实现对防溜铁鞋的领取、上道防溜、撤除下道、归位的闭环管理,能有效消除停留车防溜措施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综合利用高清图像扫描、机器视觉、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和现代多媒体等技术,研制“接发列车安全预警系统”为接发列车提供辅助技术手段或部分替代外勤助理值班员在室外立岗监护列车运行的作业环节,不仅能提高作业效率,而且能够保证作业质量。
2.2落实预见性工作思路,推动安全管理模式的变革铁路车站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为了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安全管理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遵照预见性工作要求,体现理清各种可能出现的安全事件及其影响因素,再配合相应的安全管理模式,才能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2.2.1遵照预见性的工作要求,在车站行车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明确设备、环境、人员三者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影响,其中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影响最为明显。正如文献所指出,现阶段人的思想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最终表现为利益格局上的改动。所以针对这一特殊性,在工作中需要从人员管理的角度入手,遵照“九零法则”的相关内容,将安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安全事件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未来工作中必须要转变传统的“事后”安全管理思维观念,以“安全事故预防情况”作为评价工作能力的关键点,因此在实施阶段,可以充分发挥班组等基础组织的作用,从班组长入手,要求班组长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强化自身约束能力,逐渐将风险管理从“事后”转向“事前”,彰显预见性工作的优势。
2.3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从多重角度维护铁路行车安全,铁路企业必须重视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道德修养与安全责任意识,针对不同职业需求做好相关培训工作。在具体培训工作中,首先要按照培训对象进行分类,分别做好操作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与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工作。一般来讲,操作人员是具体任务的执行人员,像火车司机、电气操作人员、设备维修人员等,为他们开展职业培训的目标是培养他们积极的工作态度,引导他们掌握工作方法、技能和原则,强化他们的安全操作意识。通常,针对他们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行为规范、工作安全事故的预防、设备操作等,而且,针对操作技术人员的培训应更加注重实用性与实践性。基层管理人员主要是从事一线的管理工作,执行上级下达的指示和决策。因此,针对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应着重于铁路行车安全管理工作的技能与技巧,像团队管理和班组管理等。中层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和精通所在部门负责的工作,了解与本部门相关的工作流程,因而,培训内容应该围绕协调工作与解决铁路行车安全管理问题的方法。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在于战略决策,因此,对他们的培训应更趋向于工作思维、观念与管理模式领域。除此之外,铁路企业应重视加强本组织文化建设,用良好的文化来塑造和激励全体工作人员,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满意度与荣誉感,进而有效提升铁路行车安全管理工作效率。
2.4加强行车安全环境建设
铁路行车的安全环境具有内部联动的特征,行车组织涉及大量的人员、设备、部门和生产环节;又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进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会成为影响运输安全的不可控因素。找准影响行车安全环境的根源:物和环境的危险状态,主要包括安全防护装置、设备设施、工具用具缺乏或有缺陷,安全环境不良,不利的外部环境因素等。明确安全生产环境的思想认知:在如此复杂和危险的环境中,当放掉管理漏洞时,当因简化作业程序而得到一时清闲时,当因违章作业没被发现而感到庆幸时,安全风险与隐患便增强了。因此,实施安全管理,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从铁路行车和各种事故的规律着手,将着力点放在影响行车安全的关键因素上。通过对生产环境建设与管理现状的观察、思考与研究,分析出其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引发不安全后果的矛盾问题。由于生产与管理是动态的,人员与环境因素是变化的,因而安全环境中的不平衡因素必将长期存在,调整矛盾和环境上的协调平衡也将贯穿安全工作始终。为此,行车安全要树立求同存异、化解矛盾的统一思想为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在现场检查、职场巡视、会议研究、制度编修等各项日常工作中,都要时时思考研究与现实生产环境抵触的问题,实现安全管理和生产环境的融合氛围。车站中的每个岗位日常要做到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瞄准缺陷、聚焦问题,尤其要做到不被现状、惯例、传统所麻痹,而要始终做到对照标准、尊重规则,面对生产和管理与环境的矛盾不能倒行逆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现铁路车站行车安全管理目标上,应坚持“长远抓基础、现实抓控制、环境抓优化”的工作思路,坚持风险优先、系统性、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原则,理顺安全管理脉络,整合安全管理资源,完善安全管理链条,从而实现夯实安全基础、释放管理效能的积极作用,建立一套适应当前铁路改革需要的安全管理预防机制,做到安全关口前移。铁路车站行车安全管理研究对于提升铁路车站行车安全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岩.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分析技术在铁路行车非正常应急处置中的应用[J].铁道机车与动车,2019(3):28-31.
[2]李力.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模式与编组站CIPS特点[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8,3(4):29-31.
[3]王新.铁路行车安全分析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1):71.
论文作者:王有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安全管理论文; 铁路论文; 行车论文; 车站论文; 作业论文; 环境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