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皮下出血临床、低分子肝素、注射
低分子肝素可对各种血栓栓塞性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治疗,属于常见的抗凝药物,而注射部位出现皮下出血、疼痛是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1]。本次研究选取140例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护理方法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共140例,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随机进行分组,70例为每组的例数。常规组:39例男性,31例女性,年龄最小与最大的分别为35岁与81岁,平均(44.20±3.25)岁;实验组:34例男性,36例女性,年龄最小与最大的分别为32岁与89岁,平均(45.82±3.72)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措施,对实验组患者给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具体操作如下:(1)辅导员主要是负责监督指导整个质控活动;;圈长主要负责管理整个品管圈,并持续跟踪其进度;圈员主要负责具体行动的执行。(2)确定主题。结合本次研究工作内容,经过分析和讨论,并总结以下存在问题,包括硬结形成问题、皮下瘀斑问题、出血问题、疼痛问题、针头弯曲问题等,并确定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为“持续改进并降低低分子肝素注射皮下出血率”。(3)调查现状。结合本次研究工作内容,制定问卷调查表,以了解圈员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操作流程、相关注意事项等知识的了解掌握情况,并了解导致护理人员未能规范性实施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重要关键因素。(4)分析原因。结合调查结果,并集思广益进行研究分析及讨论,总结如下原因:①没有制定相关规定和标准;;②培训模式单一化;③个别护理人员对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和掌握度不够;④未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规范性操作;⑤注射部位的更换无计划性,或者同一部位长期反复注射,或者注射部位较浅,或者注射后按压时间较短,或者凝血功能障碍等;⑥个别患者未遵照医嘱,导致按压时间较短,致使发生皮下出血;个别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度较低,未能主动配合临床护理工作等。实施操作:(1)注射部位。脐周上下5cm,左右10cm,避开脐周1cm。以脐部为中点,做十字将脐部分为四个象限,四个象限顺时针交替注射,同一象限两次注射间隔2cm以上,。注射时避开皮肤硬结、破痕、有斑、有痣、小血管及皮肤淤血处。(2)排气方法。一次性预灌针注射前不排预留空气、1ml注射器注射前回抽0.1ml空气,使空气起封堵药液外流的作用,避免针头和针柄上附着药液,针头腔内有少量空气,推注后少量空气,可以随推注将残留在针柄内的药液全部注入皮下,使注入的药液计量准确。一次性预灌针注射前不排预留空气、注射时令针头向下,将空气弹至药液上部,左手拇指与食指捏起皮肤呈皱褶,右手持针垂直进针,回抽无回血后缓慢推注。(3)注射方法。注射时捏起皮肤针头垂直刺入90°,将空气弹至药液上部,左手拇指与食指捏起皮肤呈皱褶,右手持针垂直进针,回抽无回血后缓慢推注,推药完毕停留8-10秒后拔针。避免拔针时药液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四)按压方法。拔针后,嘱病人用棉签按压针眼3min,凝血功能障碍或大剂量使用抗凝剂时可适当延长压迫时间。力量不可过大,以皮肤下陷1cm为宜,按压时不可揉搓,以免引起腹壁毛细血管破裂出血造成的疼痛感。禁止热敷,防止血管扩张,引起出血。
1.3观察项目
对比两组患者低分子肝素注射皮下出血率;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判断标准:结合本次研究工作内容,由科室内部制定“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共有20项目,依据得分结果进行分度,可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若患者得分90~100分即为满意;若患者得分60~89分即为一般,若患者得分0~59分即为不满意。本次研究中,发放调查问卷140份,回收率为100.00%。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记录至SPSS 21.0的软件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比较,若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选择P<0.05进行表示。
2结果
2.1皮下出血率
常规组70例患者中皮下出血28例,未出血42例,皮下出血率为40%(28/70);实验组70例患者中皮下出血7例,未出血63例,皮下出血率为10.00%(7/70),说明实验组患者的皮下出血率相比常规组明显较低,Χ2值=11.84,P值=0.0007。
2.2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常规组明显较高,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低分子肝素属于一类由普通肝素通过亚硝酸分解导致的抗凝药物,并采取皮下注射治疗方式达到抗凝的效果[2],相比普通肝素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较长的半衰期,较高的安全性,给药模式较为便捷,便于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动静脉血栓等疾病进行治疗。但也有可能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出现青紫、痛感明显、血管扩张等,皮下出血常常会引起患者的痛苦。因此,在注射室注意有效的预防皮下出血可以明显的减轻疼痛[3]。本次研究给予实验组护理的皮下注射进行改进,从临床经验和现状着手,注射部位、排气方法、注射方法、按压方法都给予了相应的指导,采取相关应对策略。而实验组的皮下出血发生率仅仅为10.00%,明显低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常规组,说明实验组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给予护理质量持续性改进,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菊霞,马玉霞,温玉洁,等.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不同推注时间对皮下出血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
[2]黄艳林,付丽,李月梅,等.局部按压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相关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
[3]张清泉,沈建江.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降低低分子肝素注射皮下出血率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
论文作者:孙德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皮下论文; 肝素论文; 实验组论文; 患者论文; 分子论文; 药液论文; 常规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