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教学研究论文_吴玉蓉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教学研究论文_吴玉蓉

摘要:就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来说,存在知识点分散、学时较少、课程较多的特点,这样的背景下,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必不能提高教学效果。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为计算机教学服务,将大数据运用在个性化的教学发展中。教师尤其要将课程的学习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才能使得知识与社会不脱节。大数据与互联网融合后,使得IT行业得到飞速发展。因此,需要对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有所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计算机教学;教学

1导言

因为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内容与其他专业教学内容相比更新的速度要快很多。计算机技术的热点和难点往往每隔几年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内容要与时俱进,进行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老师也要不断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及时掌握新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并应用到相关的教学活动中。当下,大数据是整个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每一个行业的重要生产因素。

2关于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概述

高校的教学改革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相互配合,更为重要的是要采用科学技术辅助教学改革。当前,大数据已经渗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为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创新。大数据对教育行业的影响颇深,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上,如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出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进等。大数据使得教师的教学具有针对性,提升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将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相比较可知,大数据具有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分布式、可视化展现的特点,大数据所具备的这些特点符合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尤其是IT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计算机教师的教学产生影响,要求教师不应单单局限于基本的课程内容,更为关键的是要时刻了解行业发展的前景,思考互联网与大数据融合的当前教师应该怎样教学才能培养优秀的IT人才。在传统的计算机课堂上,教师主要向学生讲解知识点,并结合上机课展开具体知识的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需按照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计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学生通过考试则教学目标达成。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数据时代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影响,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思维,促进高校教学改革。

3高校计算机程教学现状分析

3.1教学模式过于统一化

高校所接收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对于大多数初高中学校而言,计算机课程游离在主课程,例如语数英之外,不是必须设立的科目,由于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水平的限制,一些偏远地区以及教学能力相对不高的学校并没有设置计算机课程,或者计算机课程内容相对片面,相对浅层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对于计算机的理解也大不相同,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状况也不尽相同。而采取一致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步骤,会导致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会导致学生的课堂集中力相差过大,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影响学生之间的学习平衡感,以及影响学生的自信心,进而长远性的影响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进而影响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3.2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不匹配

计算机课程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现今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讲解,以及示范操作,让学生进行模仿操作,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不深刻,计算机操作处于一个复制的状态,在课堂结束之后,能够掌握以及能力理解的部分较为有限,学生的计算机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以及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进度缓慢。

3.3高校计算机程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单方面的输出为主,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生的吸收状况较为忽略,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少,以及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考察也较为敷衍,导致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受到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感降低,学生的学习认真性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教学策略

4.1教学内容的革新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培养学生对于数据的收集、分析、运用的能力是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老师们除了向学生教授基础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外,应当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对数据处理的相关操作实践。例如,建立一个基数较大的数据库,老师提出所需数据要求,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编辑简单的分析、筛选程序,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对数据库进行处理。

4.2教学理念的改变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老师向学生灌输的主要是知识,而大数据时代,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老师除了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培养操作能力外,还要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大数据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但是如何分析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如何用这个信息创造价值,是今后社会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高校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技能。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数据分析开始,例如,通过校园网选修课选课系统的后台数据的处理,让学生分析不同专业和性别的学生对哪些选修课感兴趣,并讨论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得出不同专业和性别的学生对选修课的需求规律。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学校图书馆电子借书系统的数据进行处理,让学生分析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借书习惯。并以此为依据,讨论当代大学生对纸质书籍的阅读需求和近几年整体的变化规律。

4.3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随时的观察以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根据课堂的表现以及一些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而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强化练习,以及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同时在课堂上,需要随时的对学生进行提问,强化学生的参与感,以及给予学生足够的交流空间,让学生能够进行探讨,进而发表自我的想法以及意见,能够实现课堂的活跃性,以及师生之间交流的畅通性,同时教师还需要构建网络交流平台,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与教师或者学生之间进行计算机相关知识以及操作的询问沟通,来不断的提升自我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4.4差异化教学的深入

人们从大数据中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在为大数据汇入新的数据。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涉及到大量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而这个实践操作的过程和结果都能被数据形式保存下来。老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在教学实践操作的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分析结果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教学数据的不断积累,高校计算机专业老师也能通过大量的基础数据了解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大致情况,这些数据也是今后高效计算机专业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5结束语

总之,大数据给高校计算机教学带来了显著的影响,表现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但最为重要的影响是大数据为高校计算机实施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条件,教师可利用数据,分析学生对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学生可利用数据,了解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促进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徐牡莲.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福建电脑,2018,34(12):167-168.

[2]孙新杰,李伟.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数码世界,2018(4):107-108.

[3]陈琨.大数据与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17(20):129-130.

[4]潘期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04).

[5]张建生.试论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策略[J].才智,2016(33).

论文作者:吴玉蓉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  ;  ;  ;  ;  ;  ;  ;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教学研究论文_吴玉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