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替代与营销传统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论文_张建宇

电能替代与营销传统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论文_张建宇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 山西太原 030012)

摘要:国家建设离不开电力事业的支持,同时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要有国家经济的大力扶持。为贯彻落实“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的电能替代发展战略,苏州供电公司推动政府出台电能替代相关政策,对内完善营销系统流程,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规范项目管理,明晰工作流程,开展培训考核,加强风险控制,逐步实现能效和电能替代工作与业扩报装、客户服务等营销传统业务的深度融合,提高了专业管理流程的精益度、精准性,获得了客户和市场的较好响应效果。

关键词:电能替代;营销传统业务;深度融合

引言

长久以来,我国对于电力的发展尤为重视,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不断提升,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重。国家电网公司于2013年提出实施“电能替代”战略,力求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实现用电能替代散烧煤、直燃油等化石燃料,最终实现能源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为了对未来中长期电能替代发展趋势及潜力进行预测分析,定义电能替代量来量化电能替代潜力,建立了关于电能替代与营销传统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模型。

1开展电能替代与营销业务融合的必要性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生态文明重大战略部署,供电公司根据“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的发展战略为指导,结合市委、市政府的节能减排政策,充分发挥电能便捷、安全、清洁的比较优势,构建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新型电力消费市场,提高电能比重,减少大气污染,稳步推进电能替代工作。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新能源技术发展,市场开拓、能效工作的重要性日益体现,供电服务提前介入、业务相互融合及项目潜在挖掘的需求越显迫切,信息提前获知及过程跟踪服务,成为推进电能替代工作的关键因素。电能替代项目潜力挖掘及转化率=新增用户电能替代潜力项目/新增业扩数量(含小区)×0.25+存量用户电能替代改造潜力项目/10kV以上存量用户数量×0.25+储备项目数/潜力项目数×0.25+储备项目实施完成项目数/储备项目数×0.25,其中各个阶段的工作均涉及到市场拓展人员、客户经理、用电检查员等,在传统营销业务开展过程中,如何及时获取潜在的电能替代项目信息,以及做好后续的项目跟踪服务,其必要性不言而喻。

2电能替代与营销传统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

2.1实现内外联动,建立多单位多专业跨部门内外协同机制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电能替代工作要求及紧跟“十三五”电能替代规划步伐,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成立电能替代领导小组,发策、运检、营销、集体资产运营中心等部门共同参与,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组织召开电能替代工作推进会,实现电能替代项目挖掘、实施、投运等环节全过程管控,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二是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完善各类纯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价格体系。三是在电力公司与人民政府签订有关协议的基础上,供电公司政府签署了《关于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推进能源变革发展的合作协议》,加快城镇能源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2.2提高电力企业的业务能力

因为电能替代与营销传统业务深度融合的出现使得电力系统的抄表能够全面的自动化,不再需要人工抄表。并且电能替代与营销传统业务深度融合自动化系统还能够实现对于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检测,方便快捷的实现对于系统故障的检查。通过与网络系统的连接,能够实现远程的操作与管理,客户能够实现远程的购电,便于用户的操作与使用,有效的提升了电力系统的业务能力,是得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电能替代与营销传统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效

3.1实现跨系统的业务支持和高效作业

在电能替代与营销传统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过程中,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够将多个系统之间进行互联互通,使业务的办理效率更加快捷,作业速度也更加高效。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所运用的是系统抄表,将传统的人工抄表给取代了,从而使抄表的工作效率提升,降低了抄表工作的人力资源投入;电力企业通过公众号等形式发布企业用电的相关信息,客户只需要通过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可以及时掌握其用电信息。

3.2优化工作流程,强化信息管理,保障项目质量

电能替代工作与业扩报装、客户现场服务等营销传统业务进行深度融合,在业扩报装申请、用电检查环节收集潜力信息,建立潜力项目库,在现场勘查环节增加潜力项目查勘内容,向用户提供电能替代技术方案咨询,将电能替代项目纳入公司业扩报装“绿色通道”,相关业务纳入营销信息系统和能源综合服务平台管理。大客户经理班在办理高压新装、高压增容、小区新装等传统业务中挖掘能效和电能替代潜力,在用电大项目前期咨询现场查勘时,宣传电能替代技术,根据用户设备和用能情况填写能效和电能替代潜力调查表,录入营销信息系统,形成潜力项目信息,为市场班项目选择进行调查联络,拓展项目挖掘渠道。用电检查班在客户现场服务、低压非居民新装增容等业务相关环节挖掘电能替代潜力,宣传电能替代技术,根据用户设备情况和用能情况填写电能替代潜力调研表,录入营销信息系统,形成潜力项目信息。市场拓展班根据潜力项目信息清单,组织客户经理、用电检查员和省节能公司等相关技术支持单位进行现场查勘,确定能效和电能替代方案,列为电能替代储备项目,录入营销信息系统,配合省节能公司等支撑单位做好项目跟踪及转化工作。

3.3培训提升人才技能,评价考核助力绩效

供电公司建立健全能效题库及完善网络大学,通过现场培训及网络自考等多种形式,对客户经理、用电检查员开展相关能效及电能替代的培训,采用普考、调考方式,促进工作人员学习积极性,提升业务技能水平。同时,充分应用经验交流、“传学帮带”、“一岗双责”等多种形式,开展人员培训及宣传推广工作,使全体员工能够积极看待、分析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营造全员应用的良好氛围。上级单位将电能替代指标(电能替代工作完成率、节能工作完成率等)纳入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或同业对标指标管理,市县供电公司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实行“月统计、月分析、月通报”制度,有效进行风险管控,提质增效,以评价考核助力绩效。同时,供电公司对电能替代指标完成情况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并报上级单位,严格落实考核机制,确保项目实施完成。

结语

供电公司创新传统营销业务流程,将电能替代相关业务逐步融入营销信息系统和能源综合服务平台统一管控,按照专业管理流程纵向穿越各层级,直至延伸到各单位、班组,横向展开到各部门,流程环节细化到岗位的职责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积极争取支持政策,主动与政府建立起良好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利用政府财政补贴、需求侧管理和环保补贴等资金,以市场化手段开拓市场,对港口岸电建设、自备电厂关停和燃煤锅炉改造等重点项目予以支持;二是不断强化内部协同,建立了发展、运检、财务、营销、物资等部门联动机制,落实电能替代工作职责和分工,各部门各司其职、主动配合、密切协作,明确了大客户经理、用电检查员的电能替代工作职责,将电能替代融入营销业务流程,打通营销业务系统与电能服务平台,实现电能替代业务在公司系统内全过程管控,努力形成推进电能替代工作的强大合力。

参考文献:

[1]曹东莉,袁越,李志祥等.电能替代应用及效益评价[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1,27(04):30-34.

[2]王凯《电源替代与电力促销》[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2(03).

[3]王伟,黄珂.电能替代战略:机遇、挑战与政策选择[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5.WangWei,HuangKe.Thestrategyofelectricpoweralteration:opportunities,challengesandpolicyoptions[J].JournalofNorthChinaElectricPowerUniversity(SocialSciences),2014(4):1-5(inChinese).

[4]柳智端.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成效[J].科学中国人,2015,16(33):119~120.

论文作者:张建宇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  ;  ;  ;  ;  ;  ;  ;  

电能替代与营销传统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论文_张建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