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本质与特征_体育论文

现代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本质与特征_体育论文

现代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本质与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俱乐部论文,本质论文,特征论文,职业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98(2001)03-0001-06

自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并向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方向迈进。我国正在将国际上已有百余年历史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制度,引入竞技体育的发展之中,探索竞技体育新的发展模式,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注入活力。职业体育俱乐部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推行职业体育俱乐部制度必须注意学习与借鉴。职业体育俱乐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加以完善,因此有必要对现代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本质与特征进行探讨,旨为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1 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本质是向社会提供服务

从职业体育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职业体育俱乐部产生于将竞技体育竞赛活动作为商品并进入市场交换。任何商品都必须具备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体育竞赛活动成为商品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将参与竞赛活动作为劳动,使之凝结社会劳动量或耗费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二是使竞赛活动具有消费价值,人们愿意为获得一种特殊的享受而付费,即具有进行市场交换的体育与文化价值。竞赛活动的市场价值决定了它的市场潜力,也决定着竞技项目进入市场的程度。竞赛活动的市场价值源于紧张的比赛带给人们的焦虑或喜悦;捉摸不定的比赛结果给予人们的悬念;热烈的赛场氛围产生的激动与兴奋;球星的人格魅力引起的关注……。正是这些其它活动所无法具备的特殊价值,赋予体育竞赛活动以生命力,为职业体育俱乐部营造了生存发展的空间。

从本质上看,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功能是生产具有观赏价值的体育竞赛,并通过市场交换向消费者提供体育竞赛娱乐服务。体育竞赛娱乐服务之所以可以作为商品,因为它也有使用价值。对此马克思讲得很清楚:“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像其它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特殊的使用价值一样;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名称,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可是,这一点并不使它例如同某种机器(如钟表)有什么区别。”[1]“对于提供这些服务的生产者来说,服务就是商品。”[2]将马克思这一论述运用于分析职业体育俱乐部的体育竞赛娱乐服务功能,可以说明,体育竞赛娱乐服务是一种劳动,它具有一定的价值;体育竞赛娱乐服务作为商品也有使用价值;体育竞赛娱乐服务的使用价值不是物,而是一种活动。体育竞赛娱乐服务是非实物形式的使用价值,它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在时空上具有同时性和并存性。它在消费过程中存在,并随消费过程的终止而结束。这一过程就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可以认为,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它能否最大限度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能否充分满足消费者观赏体育竞赛的需要。

2 职业体育俱乐部提供的物品具有个人物品性质

在经济社会中,人们消费使用的物品性质同生产的目的、组织形式、消费分配等有着密切联系。探讨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性质,有必要将其置于市场经济环境下,分析职业体育俱乐部向社会提供物品的性质。

经济学界按照产品的消费与使用是否同时具有排它性和竞争性,将其划分为个人物品、公共物品以及界于两者之间的混合物品。公共物品指产品的效用具有外部性,不易排斥众多受益,可以为多数人共同使用与消费的物品。如国防建设就属于公共物品,属于全体人民共享,没有国防建设每个国民都失去安全感,但当某一个人从中得到安全感时,并不妨碍其它人也从中得到安全感。公共物品非排它性及其使用价值具有共享性,产生了“搭便车”问题,即指某些个人虽然参与了公共产品的消费,但却不愿意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公共物品不可分割的性质,使人们不必为其使用与消费而竞买,“它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谁来得到它”,投资者无法从生产经营中得到收益,没有厂家或生产者愿意提供公共物品。然而,政府的职责就是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面对“市场失效”,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或非营利性的社团来组织生产和经营。个人物品是指它在由某个人或单位使用和消费时,其他人就不能同时加以使用和消费,既具有排它性,又具有竞争性。如高档的健身、娱乐消费就属于个人物品。个人物品的排它性和竞争性,决定了它可以由市场主体按照市场法则、商品经济规律来配置资源,将个人物品作为商品来组织生产经营,这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率。个人物品以商品形式进入市场交换,生产者则拥有它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是以个人物品为基础的,离开了个人物品市场机制就无法发挥作用。[3]

职业体育俱乐部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经营竞技体育。把竞技体育与经济结合起来,在向社会提供体育竞赛表演及其相关产品,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使俱乐部得到不断发展。职业体育俱乐部自诞生之日起,就属于具有商品经营性质的组织,属于竞技体育中有条件进入市场运作、生产与经营具有竞争性的部分,即可按个人物品性质组织生产经营的部分竞技体育项目。职业体育俱乐部的产生不是出于社会共同需要的满足,更不是服务于全社会所有成员,尽管它可能产生种种社会效益,但更多的是追求投资者或俱乐部自身的利益。当今国际体坛上,职业体育发展迅速,许多项目进入职业体育的行列,职业体育不仅有利可图,而且在一些国家已成为经营收入与资产达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美元的大产业。这说明职业体育俱乐部的个人物品的性质、产业性质是毋庸争辩的事实。一些国家对职业体育俱乐部有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这属于对职业体育俱乐部的鼓励、扶植政策或对俱乐部在客观上承担了部分国家任务的补偿或赎买,它不能改变职业体育俱乐部提供产品的个人物品属性。职业体育俱乐部不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不列入政府公共财政的支出范围,这是各国政府对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基本态度。

竞技体育的物品属性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与政府的职责、国民人均收入水平、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国家经济实力等有关。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高,竞技体育不可能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的迫切需要,更无经济实力投资于竞技体育消费。政府出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需要,投资兴办竞技体育,将竞技体育视为公共物品、社会公益事业。我国的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事业也曾如此。在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化的今天,我国一部分竞技体育项目承担着“为国争光”的任务,但由于不具备市场开发的经济价值,仍将作为公共物品由国家财政支持其运转。然而,更多的运动项目将不同程度地进入市场,使其经济价值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对国家财政的依赖程度逐步降低,成为准公共物品。而实行职业体育俱乐部运动项目则应是市场前景好、经济与文化价值高,有能力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个人物品。如果俱乐部不具备生产经营个人物品的潜质与能力,它就无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体育俱乐部。

职业体育俱乐部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体育竞赛表演、服务及其相关产品进入生产、交换、消费领域,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这其中必须涉及到俱乐部营利的问题。我们认为,职业体育俱乐部追求营利是一个客观存在,是生产经营个人物品的必然要求。问题不在于营利本身,而在于以何种手段营利,营利如何分配使用。将职业体育俱乐部作为产业来经营,当然要追求利润,而且俱乐部经营得当,确实可以获得利润,但营利的结果并不等于俱乐部以营利为唯一目标。俱乐部有经营盈余是其完善服务、有效经营的结果,能在经济上保障俱乐部的运转,促进俱乐部的发展,使更多的人有机会观赏体育竞赛表演,从而实现俱乐部的社会效益。因此,职业体育俱乐部向社会提供个人物品,且从中营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体育俱乐部正常运作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3 职业体育俱乐部是企业性质的经济实体

在实际中,对于企业概念的界定可能存在不同角度,也可能因企业职能和所有制性质不同存在差异,但作为企业都有共同的特征:一是企业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应拥有一定的资金、物质力量和人力,形成一个能够完整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机体。二是企业必须具有自主权。企业作为从事某种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是最基本的市场运作主体,必须拥有对人、财、物等方面相对独立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三是企业是法人。即是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独立的财产,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各种经济活动,享有法定权利和承担相应义务,依照法律程序经过审核批准或登记成立的社会组织。

随着国际职业体育的发展与完善,职业体育俱乐部呈现出向企业性质的经济实体、向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趋势。1990年西班牙颁布《西班牙体育法》,西班牙政府明确规定:应依据国际体育准则,将职业体育与业余体育活动区别开来。这一规定促使绝大部分职业体育俱乐部转制为“体育股份公司”。[4]英国政府早已将职业足球俱乐部视为营利性的公司制体育组织,并允许其进行股市活动。到1997年11月,有19家英国足球俱乐部在英国伦敦股票交易市场或在金融投资市场上市,其它没有上市的俱乐部几乎都在制定计划,争取在短期内上市。美国各职业体育俱乐部均采用公司制,主要有独资、合资和股份制形式。尽管美国各大职业体育联盟都在各自章程中明确提出:“联盟是各俱乐部的联合组织,不具有营利性质”,但各职业体育俱乐部都是以营利为目的而建立与运作的。如《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章程》第三款关于联盟组成成员的条文中规定:“任何具有良好声望,以运作职业橄榄球俱乐部为宗旨的个人、联合体、公司或其它实体均具有成员资格。但是,不具有营利性质的公司、联合体、合作体、实体以及慈善组织都不具备成员资格。”1993年5月正式开始运作的日本职业足球联赛,对联赛所属俱乐部的注册资格有明确规定:“日本职业足球俱乐部为在日本工商注册的股份公司,且日本公民拥有50%以上的股份。”[5]B.鲁宾夫指出:“在欧洲,电视媒体对体育的介入给拥有一流水平运动队的俱乐部巨大的经济收入,那些创立于传统俱乐部体系的俱乐部现在完全按照经营性公司来运作。目前许多俱乐部正在为完成这种转变而努力奋斗。”[6]

在我国职业足球联赛启动之初的1993年,中国足协将职业足球俱乐部定义为“独立法人的经济实体或相对独立法人的事业实体”。1994年12月又提出了“逐步向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过渡,提倡并继续鼓励进行比赛经营,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特别是经营机构。”到1997年底,中国足协进一步明确了职业足球俱乐部的企业性质,认为“职业足球俱乐部应该是以发展足球为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中国足协注册,依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俱乐部要达到产权清晰、职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中国足协1999年颁发的《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基本条件》指出:“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法人性质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俱乐部公司。”[7]中国篮球协会在《中国篮球事业2000年发展规划》中要求,“进入职业篮球市场的俱乐部,须是产权清晰,责权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的企业法人。”可见,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企业性质正逐步清晰与明确,并开始走上了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运作俱乐部的发展道路。

应该看到,由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背景不同,各国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同一国度的不同项目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类型不尽相同,如所有制关系与财产关系的不同、俱乐部组织形式的不同、俱乐部规模与经营状况的不同等等。但从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总体上看,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职业体育俱乐部具备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应有的特点,表现为:

——职业体育俱乐部是职业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由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运动员和教练员组成的集合体,尤其拥有以竞技体育运动为职业的高水平运动员。俱乐部实行分工协作,有序地从事组织管理、经营、训练、竞赛等活动,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职业体育俱乐部是从事体育文化娱乐及其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的体育产业组织。它以人们观赏体育竞赛需要为生存发展空间,从事创造体育竞赛观赏价值的生产经营活动,并通过一系列服务手段在市场上与消费者交换,使商品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获得相应的利益回报,以此维持俱乐部的正常运作。

——职业体育俱乐部是有其自身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任何投资办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投资者都要考虑俱乐部的经济利益,把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使资本在运作过程中不断增值作为俱乐部的运作目标,由此形成了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建立起特有的运行机制。

——职业体育俱乐部是经注册登记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团体,拥有明确的产权及其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其它各种权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权利、有能力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各种活动,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4 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生产经营特征

职业体育俱乐部作为体育竞赛表演的生产经营性企业,除具有一般企业的共性特征外,还具有区别于其它第三产业,区别于一般文化娱乐企业的特征。

4.1 运动员是俱乐部最重要的资产

资产指可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经营过程中,并能带来经济效益的财产。在体育竞赛表演的娱乐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搭配、组合比例是固定的,否则无法正常进行竞赛活动。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核心是由一批高水平运动员组成的职业运动队,它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主要来自于职业运动员,没有运动员就没有观众,没有电视转播,更不会有赞助商。一个职业体育俱乐部可能会拥有充裕的资金、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设施良好的运动场地等生产要素,但它们都无法替代运动员来比赛。运动员作为俱乐部生产过程的劳动力要素,需要掌握专门的技能,其培养、训练的周期较长。运动员的供给量也不会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作出及时调整,即供给弹性很小。而且不管运动员市场的供应量如何之大,处于一流水平的运动员数量近似于常数,总是供不应求的。因为运动员水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一流水平的运动员永远是极少数人。在国外职业运动员市场常可见一名运动员的转会费高达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美元,反映出优秀运动员特有的价值与稀缺程度,也反映出运动员在职业体育俱乐部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一个职业体育俱乐部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职业队的价值,职业队的价值又源于与俱乐部签署工作合同的运动员。一个职业体育俱乐部可能因一名球星的变迁,使其价值与经营收入出现巨大的起伏。因此,职业队与运动员的管理培养对职业体育俱乐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俱乐部的工作几乎都围绕着球队、运动员展开,由此产生一系列的活动,如运动员工作合同、运动员工资奖励等福利、运动员转会、运动员管理规章制度、运动员形象的包装与开发、后备人才培养等等,目的都在于使这一重要资产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使俱乐部资产保值增值。

4.2 竞赛水平是俱乐部生存发展的基础

职业体育俱乐部提供的商品是体育竞赛娱乐服务。它的主要成份是运动员在竞赛中高超的运动技能。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涉及到俱乐部产品的质量,它是以运动竞赛为载体的。因此,俱乐部的竞赛水平就成为俱乐部生存发展的基础。首先,俱乐部竞赛水平与其经营收入相连。从一般意义上讲,俱乐部的经营收入与竞赛活动的多寡,与竞赛活动的层次级别呈正比,即竞赛次数越多,竞赛级别越高,俱乐部的经营收入越多。竞赛水平高的俱乐部不仅有机会参加各种国内外比赛,包括国内外商业性比赛,而且因竞赛活动级别高,对抗激烈,观众踊跃,可获得较高的门票定价与销售额,以及理想的电视转播权售价。其次,俱乐部的竞赛水平与其社会影响相连。俱乐部的竞赛水平高,对观众吸引力大,就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这将进一步提高俱乐部开拓市场的能力,丰富经营的内容,如广告赞助、运动员转会的市场价值,俱乐部无形资产等方面收益增加。可见,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竞赛水平虽与经济无直接联系,但实质上与俱乐部的经济收益有十分密切联系。俱乐部经济收益最佳时期,也往往是俱乐部竞赛水平最高、比赛成绩最好的时期。

每个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经营者都将俱乐部的训练竞赛放在重要位置,甚至为改善训练条件、提高竞赛水平不惜一切代价。因为只有俱乐部竞赛水平提高了,俱乐部的知名度才能提高,无形资产才能升值,经营领域才能拓展,经济上的良性循环才能形成。

4.3 俱乐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合作性

运动员高超的运动技能要在激烈的竞争对抗中才能得以充分表现,也正因为体育竞赛紧张激烈给人以刺激、兴奋的享受,竞赛结果的偶然性或不可预测性给人以悬念,赋予了体育竞赛特殊的魅力,将观众吸引到竞赛场上来。体育竞赛不同于表演,自身无法构成对抗,必须有对手的参与,而且彼此水平越接近,对抗越激烈,比赛结果越具有不确定性,对观众的吸引力也越大。体育竞赛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同于其它企业,也有别于文化娱乐企业。一家企业可能独立从事某一产品的生产经营,它所处的垄断地位不仅不影响它的发展,还可以从中获得垄断性利润。职业体育俱乐部则不然,必须由各个俱乐部共同组织起来生产经营一个共同的产品——竞赛。

俱乐部在对抗与合作中实现产品的生产经营,要求各俱乐部间建立起协调、合作、制约的关系,并解决一系列问题。如竞赛活动的协调就涉及到竞赛规则、比赛裁判、竞赛规程、竞赛纪律等。又如各俱乐部利益的维护,涉及到参赛俱乐部的条件、竞赛活动的收益分配方法、俱乐部主客场的确定、俱乐部的活动范围、运动员转会制度……等等。这就形成了职业俱乐部联赛组织及其各俱乐部必须遵守的章程、规定、合约。随着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俱乐部运作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彼此间的合作,越来越需要联赛组织机构的监督、制约、协调作用。如果失去了俱乐部彼此间的合作,俱乐部的生产经营与运作是不可能成功的。

4.4 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是俱乐部主要经营内容

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经营尽管也有类似俱乐部标志性产品等实物型商品经营,但主要经营内容是俱乐部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却又依托于一定的实体。“它指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体,对生产经营与服务能持续发展作用并能带来经济利益的一切经济资源。”[8]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无形资产涉及到俱乐部冠名权、电视转播权、场地、队服、球星的广告开发权、俱乐部标志物的使用权等等。即使是俱乐部实物产品、门票销售也与俱乐部无形资产有联系。实物产品由于附着了俱乐部的社会知名度,提高了市场品位,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因而也获得了超出实际价值的附加值。体育竞赛也同其它文化、服务商品一样,生产过程与结果的同时性以及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性,使消费者在消费前难以准确判断商品的质量,他们来看比赛是出于俱乐部良好的“商誉”,是出于对俱乐部与球星的关注、信任、爱戴,是受俱乐部社会形象、声誉的驱使。俱乐部无形资产的实质就是俱乐部的社会形象与声誉。现代职业体育俱乐部已不再局限于主场门票的经营,而更加关注与包括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建立广泛联系,树立俱乐部品牌形象,构建球迷对俱乐部的归属感。职业体育俱乐部无形资产的高低,是以市场需要为基础来判断的。俱乐部社会形象越好,社会知名度越高,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也越高。绝大多数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无形资产开发利用的获利远远超过其它收入,反映出俱乐部经营的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不断提高俱乐部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程度。

上述对现代职业体育俱乐部本质与特征的分析讨论,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与认识这一事物。我们认为,作为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职业体育俱乐部应具备以下基本要素:一是将以体育竞赛为载体的体育文化娱乐服务作为商品进行生产经营;二是将营利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三是拥有必要的资产或经费的法人实体;四是有一整套与现代职业体育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的组织管理制度。建立与完善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运行机制,必须着力构建这些基本要素。应该指出,职业体育俱乐部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作为职业体育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体育功能的变化发展同步的。现代职业体育俱乐部已远非100多年前的面目了,它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完善自身机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变化仍将继续。

标签:;  ;  ;  ;  ;  ;  ;  ;  

现代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本质与特征_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