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路达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建设高速公路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如今,高速公路建设的范围越来越广,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也在慢慢完善。我国地质形态丰富多样,也分布了较多的不良地质。因此,在设计高速公路路线时,要注意山区地质状况,保证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问题,这样,山区高速公路才会体现它的价值。在设计路线建设公路时,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就是勘察地质。在一定意义上,勘察做得到不到位,决定了施工的成败。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线路设计问题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在逐步完善高速公路的建设体系。要全面完善高速公路的建设体系,就要把山区路面规划好。高速公路因为有向山区蜿蜒的路段,而山区路段地形不平稳,路面坑坑洼洼,所以在建设高速公路时,要特别注意山区的地质、水文状况等自然状况,山区的地质状况好坏对高速公路的建设影响很大,建设公路桥梁时,如果遇上不好的地质条件,就要重新设计路线。因此,在设计路线之前,要进行山区高速公路勘察,对地质状况有一定的了解。本文主要从建设山区高速公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做出探讨、分析。
1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影响因素
1.1地质形态对高速公路线路设计的影响
山区的地质形态较复杂、危险,断崖峭壁随处可见,绵延曲折的小路一眼望不到边,这给高速公路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所以在进行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前,需要深入实地详细勘察,具体包括山区的地质形态特征、土壤层的坚实度、岩石层的稳定性等,设计原则是尽量保持土地的原始状态,避免过度填挖,争取做到山区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双赢局面。
1.2施工方案对高速公路线路设计的影响
鉴于山区的特殊地形特点,高速公路路线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上、下陡坡,甚至隧道等情况,这就需要以大局为重,辩证地处理好部分与整体间的关系,做好特殊路段的设计和施工,保证高速公路的整体功能和质量。
1.3生态环境对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影响
因为修建高速公路而造成的生态环境成本往往不被列入到考虑范围内。但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必然将面临占用田地甚至砍伐森林,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会导致水土流失、扬沙天气等气候问题。所以,现代的高速公路路线设计需要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越来越多地考虑到生态安全问题,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在建设公路时忽略环境问题,对此也产生了坏的影响,所以也需要在山区公路的勘察期考虑生态安全问题。勘察部门应该在勘察时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问题。目前,我国许多珍贵的动植物濒临灭绝,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栖息地的减少。有一些国家在建设山区公路时会选择留出动物通道,这对于我国的公路建设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借鉴方案。最近,我国一些山区也发生了许多自然灾害,这些都与人类有直接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现场的总设计方案
2.1路线平、纵方案的优化
从山区公路的总设计方案可以知道,山区的地形及地质好坏等因素都是山区高速公路勘察时会遇上的主要问题。因此,在进行山区高速公路勘察时要有合理的设计路线,一个合理的路线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施工的成本,也能提高公路的安全性,不对公路周边的地形造成破坏,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所以,要合理地规划山地路线,就得结合山区路面实际状况去进行优化。首先,要特别考虑那些有价值的信息,对设计方案不断优化,选择最有性价比的路线;然后,利用我国的先进技术去勘察遇到的不良地质,比如碰到岩溶现象时,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航测数模以及由计算机为基础的集成漫游技术等比较先进的技术去勘察,遇到那些比较难处理的地形,能绕开则绕开,不能强行开辟,要有备用路线,遇到特殊时多进行比对得出最优解决方案。
2.2加强地质调查和现场访问
地质的勘察需要严格的测绘技术,特别是测量岩溶。测绘时经常会遇到采空区,遇到采空区时,要提前查询相关的资料,了解采空区的分布以及规模情况,对采矿的深度、厚度也要有所了解,可以从工矿企业或者国土资源中寻找信息。如果遇到的是山区中的小矿,也要对山区周边的建筑物以及道路进行实际调查。除此之外,设置一些观测线以保证勘察的严格性,目的是掌握采空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公路线路。考虑到山区地段地形比较复杂,有的地形无法仔细调查,应充分使用电法勘探等各种技术。对岩溶洞穴及采矿坑洞的分布范围、埋深、大小的调查,推荐使用大地音频电磁法和瞬变电磁法等物理勘探新方法。
3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措施
3.1视距控制
高速公路行驶汽车的速度较高,其侧向障碍物对横向视距和纵向视距的影响均较大,如果视距设计不合理,最终将威胁汽车的安全行驶。这就要求在进行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时候,以行车安全为终极目标,科学合理设置横向和纵向视距。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对高速公路路线视距进行全程模拟和检验,坚决杜绝技术硬伤,诸如深挖过度、公路侧面障碍物影响等问题;第二,在双向车道的中间设置树林或者绿色植被分隔带,不仅仅可以减少道路横向视距阻碍,更能提高高速公路的质量,并且兼顾到施工的生态环境价值;第三,在进行高速公路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做好防护工作,坚决杜绝非规定施工材料混入的情况;第四,在进行高速公路路线设计时,科学设计曲面半径和角度,及高速公路周围的分隔带距离,尽可能降低行车风险,保证高速公路功能。
3.2最小夹直线长度控制
合理科学地设计曲线间最小夹直线长度是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缓解驾驶员的紧张情绪、确保行车安全的有力保证。这就要求高速公路路线设计者对实地情况进行详细勘察,结合高速公路功能需求进行综合考量,在保证高速公路的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兼顾施工的生态环境价值,根据高速公路周围环境和地质形态的不同,控制好曲线最小夹直线长度,尽可能降低驾驶者的视觉误差,最大限度地提高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在进行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各个复杂的影响因素罗列出来,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分级,再借助计算机互联网系统对高速公路设计预期功能进行模拟和测评,最终作出最优选择。
3.3坡长控制
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施工难度较大。按照现有经验,高速公路的曲线半径多由当地特殊的地质形态决定,可变性较小。所以,在进行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线路的曲线半径问题,选择转角较大即曲线半径较小的路线,控制好坡路长度,降低因为长时间驾驶而导致的视觉偏差。
3.4相关安全控制
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要考虑地质、水文等多方面情况,在搜集山区地质构造、降雨量、地势地形等数据后,进行分析,在设计线路中尽量避开泥石流多发区域,避免在易塌方、塌陷、滑坡等地进行线路设置。同时,在设计中要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进行评估,减少山区植被砍伐量,控制水土流失,使山区高速公路在施工、运行时降低环境带来的安全风险。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的公路建设上,要事前勘察,根据可靠的数据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与此同时,在山区公路的勘察过程中,要考虑山区的地质条件,还要考虑山区的环境问题以及生态安全问题。总的来说,勘察是山区公路建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还是一个影响重大的阶段。虽然当前我国的公路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是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需要后来者的不断探索与努力。
参考文献
[1]唐兰.山区沿河公路路基缺口机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
[2]冀伟.山区高速长大下坡线形安全设计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
[3]谭健.山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措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
[4]马登阳.西部山区农村公路安全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3.
论文作者:张辉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高速公路论文; 山区论文; 地质论文; 路线论文; 公路论文; 视距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