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冉 石家庄市藁城中西医结合医院 050000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促进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肢体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 结果:观察组的上下肢肌力评分及Fuel-Meyer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护理可以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
【关键词】脑卒中;肢体瘫痪;中医护理;肢体康复
脑卒中是指由于脑梗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系列急性脑血管疾病发作引起的神经缺损及功能障碍的疾病[1],其发病率高,起病突然,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肢体瘫痪是脑卒中最常见的严重后遗症,本文为了分析中医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促进作用,对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肢体瘫痪患者进行研究,以供临床研究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肢体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女=70:50,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
对照组:男:女=39:21;平均年龄(65.18±5.32)岁;左侧肢体瘫痪27例,右侧肢体瘫痪33例。
观察组:男:女=31:29;平均年龄(68.57±5.51)岁;左侧肢体瘫痪28例,右侧肢体瘫痪32例。
对照组和观察组脑卒中肢体瘫痪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肢体瘫痪位置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日常护理及康复运动,具体如下:
(1)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予以患者鼓励和安抚,给其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2)日常护理:指导患者卧位休息,上肢保持伸展位,下肢保持屈曲位,定时帮助患者更换卧位姿势。
(3)康复运动: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运动,前期可进行肩部、肘部、髋部、脚踝等处的弯曲、伸展、旋转、收放等运动。后期可进行床上移动、桥式运动、翻身、站立坐立位转换等运动。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医护理主要包括穴位按摩、艾灸、拔罐,具体如下:
(1)穴位按摩:按摩患者的肩前、手三里、曲池、血海、足三里、合谷、解溪、太冲等穴位,每日每个穴位按摩两分钟;同时配合一指禅、推法、揉法等按摩手法。
(2)艾灸:选取肩前、足三里、血海、涌泉等穴位进行艾灸,每次以潮红为度,1 次/日。
(3)拔罐:先露出患肢皮肤,均匀涂抹凡士林,根据肌肉丰厚程度,选择合适的玻璃罐规格进行走罐、留罐,每次以潮红为度,视患者病情决定隔日一次或一日一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上肢肌力评分、下肢肌力评分及Fuel-Meyer评分,具体如下:
(1)上下肢肌力评定:采用六级分级法对患者上下肢肌力进行评分[2],0分:完全瘫痪;1分:肌肉可收缩,但不能运动;2分:肢体可在床上运动,但不能抬起;3分:肢体可抬起,但不能抗阻力;4分:能够抗阻力,但较弱;5分:正常。
(2)肢体功能评定:采用肢体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分[3],即Fuel—Meyer评分,总分为100分,50个项目,包括上肢功能和下肢功能两个维度。分值越高,则表示肢体功能越良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研究中上肢肌力评分、下肢肌力评分及Fuel-Meyer评分均为计量资料,用( )表示,采用软件SPSS18.0版进行t检验。若存在p<0.05,则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上肢肌力评分、下肢肌力评分、Fuel-Meyer评分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脑卒中肢体瘫痪患者的上肢肌力评分、下肢肌力评分、Fuel-Meyer评分均显著更高,数据见表1:
表1: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各项观察指标 [( )分]
组别 上肢肌力评分下肢肌力评分Fuel-Meyer评分
观察组(n=60)3.62±1.45* 4.27±1.10* 53.35±11.28*
对照组(n=60)2.87±1.32 3.60±1.31 42.97±10.38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脑卒中在中医里被称为“脑中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脑卒中患者常伴有肢体瘫痪、失语、视力障碍、感觉障碍、暂时性障碍等多种病症。
中医学理论认为,脑卒中的根本病因为阴阳失衡,气血不通,上犯于脑[4]。肢体瘫痪主要是机体淤血阻滞,经络不畅所引起的。针对脑卒中所引起的肢体瘫痪,中医护理从肢体瘫痪形成的原因方面入手,采取调和阴阳、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原则,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中医护理中的穴位按摩、艾灸及拔罐沿患肢经脉循行和气血运行的方向而进行,以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舒经通络、运行气血、保护关节,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肌肉营养情况,同时防止了肌肉肌腱发生萎缩和粘连。相关研究证实[5],穴位按摩、艾灸及拔罐具有改善动脉硬化,促进其血液循环及增加脑组织灌注的作用。中医护理措施不仅有利于脑组织功能恢复,还可改善患肢的肌力活动,提高其运动功能。中医护理通过物理方法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了药物的使用,从而有效减少因药物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保证了临床诊治的安全性。
本研究中,观察组增加中医护理后,患者的上下肢肌力评分及Fuel-Meye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中医护理对脑卒中肢体瘫痪康复的促进作用显著。
【参考文献】:
[1] 钟绍敏,吴斌,吴怡等.中医护理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184-186.
[2] 莫甫丽.中医护理技术之药熨法在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中的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34):237-238.
[3] 吴琳,赵菁,赵淑琴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提高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9(19):132-134.
[4] 李翠玲.脑卒中偏瘫患者行中医护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3):1355-1356.
[5] 梁俊华,刘芬,王汉等.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认知能力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03(3):124-126.
论文作者:张少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肢体论文; 患者论文; 评分论文; 脑卒中论文; 中医论文; 下肢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