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引领价值
杨立国
(大连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116044)
摘 要: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外部环境恶化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双重考验,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内容的新发展理念是破解我国经济难题的一把钥匙。从理论要义来看,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在保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从实践环节来看,由注重需求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转变以及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调整为“决定性”等举措都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用的新亮点。另外,“一带一路”建设和旨在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口博览会、外商投资新政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实体经济对接的实证,对区域经济发展及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双重不确定性;新发展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开放型经济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双重不确定性因素的考验。一方面来自外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美、日、欧等外围世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力持续增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退,最近美国又挑起针对我国的以增加进口关税为主要手段的贸易战。迄今为止,中美贸易磋商虽然已经进行了12轮,但还没有达成最终和解协议。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贸易战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2018年1-7月中国出口钢材同比下降13.6%。此外,中东局势、地缘政治、英国脱欧等外部环境的变化都无疑增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经济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大。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并面临进一步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各方矛盾凸显,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遭受挑战。经济转型问题、内部结构失衡问题、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等问题亟待解决,我国经济内部矛盾不断加深。如何引领我国经济走出困境并迈上新台阶,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方案,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实践证明,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意蕴,已经并将继续引领我国经济稳健前行。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精髓
(一)新发展理念之“新”
邓小平的伟大功绩之一就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同时开展了在公有制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此后,江泽民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胡锦涛倡导的科学发展观都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我国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又一次伟大升华。那么,与传统发展思想相比,新发展理念到底“新”在哪里呢?首先,新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呈现出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的新特点。因此,只有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对症下药,才能使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并迈上新台阶。新发展理念中五大要素所针对的问题各有侧重:创新是针对我国经济增度明显放缓、发展动力不足提出来的。只有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引领型新成果,才能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协调是发展的手段和目标,也是评价发展能否成功的标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依然存在着产业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不协调发展问题。只有统筹规划,全国一盘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才能实现经济平衡发展。绿色主要是针对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模式提出来的、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的的发展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兼顾环境保护。开放是顺应全球化潮流,注重解决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只有运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打开国门搞建设,既能够“引进来”,也能够“走出去”,才能充分借鉴和利用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的管理经验,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共享强调劳动成果分配的公平性,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这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最终体现。虽然新发展理念的五大要素各有侧重,但它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创新是如何把蛋糕做得更大,协调、绿色、开放是如何把蛋糕做得更好,共享是如何把蛋糕分得更公平合理〔1〕。五大要素统筹兼顾、协调一致,才能使中国经济这条大船行稳致远。总之,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创新并完善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中国方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他进一步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加强理论武装、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坚持立破并举、压紧压实党委(党组)责任等方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意义的工作作出系统部署,提出明确具体要求。
(二)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一个重要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坚持党的领导看似一个政治性很强的话题,其实则不然。首先,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市场经济建设,保证社会主义方向不变〔2〕。20世纪90年代,原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走向了先私有化后市场经济的道路,出现了国家混乱、经济衰退,人民生活困苦的局面。这一教训是极其惨痛的。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可以实现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其次,党的坚强领导是各项改革目标得以顺利完成的保障。改革涉及利益的再分配,既得利益集团会对改革进行重重阻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国有企业改制、供给侧结构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环境治理等如果没有党的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实行起来恐怕是困难重重。最后,全面从严治党,打造亲清型政商关系,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3〕。经济腐败扰乱了市场秩序,导致不正当、不公平竞争,严重损害市场主体的经营信心。因此,只有从严治党、根治腐败,才能理顺政府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关系,建立起“亲”“清”政商关系。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要主动亲近民营企业,为其排忧解难,但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应积极与各级党委、政府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又要洁身自好、遵纪守法。风清气正的政商关系是公平竞争和市场活力的保障,是经济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
(三)一定要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又一核心要义,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遵守的准则。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一方面是需求侧的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另一方面是供给侧还存在着结构失衡导致的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想解决我国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因为人民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生产成果的主要占有者,只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目标,化解在发展中产生的各种矛盾〔4〕。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各个环节〔5〕: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应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解决供需错位问题,提高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扩大有效供给和高质量供给;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以增加企业收益,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改革社会分配体制,加强民生工程建设,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理念的传承与创新,是引领中国经济走出困境、迎接更大发展的理论源泉。
综上所述,腹腔镜术后联合GnRH-α治疗较单纯腹腔镜术治疗更能有效提升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组织ILKAP表达及EFI,提高盆腔疼痛缓解率,降低复发率及不良妊娠结局。
胎儿肺内异常病灶,若有比较典型的隔离肺以及肺囊腺瘤特征者,经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明确诊断。然而无论何种类型声像图以及病灶的病理性质,若未发现水肿以及纵隔移位等声像图表现,并且病灶相对稳定或出现缩小者其预后效果通常较好[6]。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在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指引下,我国在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人口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离“两步走”的奋斗目标越来越近。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比2012年下降了0.007,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18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2.68:1,差距持续缩小,比2012年降低了20%;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脱贫攻坚战成效明显,2013年至2016年的四年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年均减少1391万,累计脱贫5564万人。到201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降至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10.2%大幅下降至1.7%。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引领价值
(一)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2.从“基础性”向“决定性”转变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工业体系及工业技术不断完善,自动化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机械自动化对我国工业生产以及经济发展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在很多方面都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在地区分布上还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工业自动化发展较快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并且数量逐步向内陆递减。
首先,合同文本的词汇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常使用专业术语、正式词汇和情态动词shall,多使用正式、严谨的书面语,以确保合同的庄重性和准确性。第二,多使用同义词和成对词语进行表达,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合同语言中可能存在的歧义与误解。例如 “terms and conditions” (条款和条件)、“by and between”(由)等。第三,英文商务合同多使用古体词。常以there、here和where 分别加上after、by、from、in、of、to、under等介词中的一个或几个共同构成复合副词,常见的有“herein”、“hereafter”等。
(二)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1.从注重需求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
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既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建国初期,也经历过无效供给的大跃进时期。改革开放后,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国家管理经济的重心始终都在需求一方,一直在强调“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尤其是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政府紧急实施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措施。虽然在短期内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同时也加剧了产能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党的十八大以后,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日益突出,表现在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等各个方面。面对这些问题,扩大内需虽能实现总量平衡,但却解决不了结构性问题。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了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定。从注重需求到关注供给、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与我国具体经济实践相结合的一次伟大创举,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用的一个经典案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目标是从生产端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供需错位问题,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同时,还要优化现有产品和服务功能,提升供给质量,通过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新的供给,以此创造和引导新的需求。主要政策手段可以概括为“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2016年实施以来已经取得很大成效。目前,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已摆脱持续下降的局面,企业成本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企业盈利水平明显回升。2018年全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0.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五大传统行业对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贡献率为77.1%。其中钢铁缩减产能3000万吨,煤炭缩减1.5亿吨,使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的利润率持续上升,一吨粗钢的平均利润达1000元人民币左右,而三年前卖一吨钢的利润还不如卖一瓶矿泉水。从杠杆率来看,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5%,同比降低0.5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经营效益得到改善,去杠杆、降成本取得显著成效。
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创举,公有制保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市场经济有效利用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管理之下运行的,与资本主义市场的无序运行有本质区别〔7〕。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企业在整个经济生活中起主导作用,国家通过宏观调控,监督、引导、规范国有企业行为,可以使国民经济始终运行在正常合理的轨道上。党的十八大后,在习近平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各种尝试。第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企改革的重点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从最初的放权让利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基本分离再到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的建立,虽然国企改革走过了漫长复杂的发展道路,但是坚持市场化方向始终未变,国有经济并没有在改革中被削弱,反而变得更加强大,发挥了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第二,改善市场环境,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在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国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政府努力增强服务意识,清理废除歧视性政策和法规,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鼓励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还加快要素市场改革,消除制约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使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第三,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发挥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制定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手段,充分发挥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重大问题的民主决策和政策评估调整机制,以确保宏观政策的科学有效。同时还创新了监管和服务方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先富论,即允许、鼓励一部分人或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在当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主张。先富论确实使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了起来,打破了平均主义,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出现了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新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变了计划经济下的平均分配原则,资本对劳动的占有与支配,必然会导致贫富差距的出现。再加上中国固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地区间的发展不均衡以及现行财政税收制度的不合理都加大了贫富差距,形成两极分化。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反映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为0.467,已经超出了不平等警戒线的0.4,远远高于改革开放初期相对平等的0.3。此外,到2016年我国农村依然存在四千多万的贫困人口。贫富差距的扩大和众多贫困人口的存在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最大障碍。
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是新时期我国重要发展战略之一,要实现科技进步这一战略目标,必须要依托企业技术的进步。但当前,我国很多企业仍然缺乏核心技术,一些关键技术还无法做到自给。针对这种现状,必须要制定能够激发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和活力的财税激励政策,通过财政补贴支持和税收优惠,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逐步提升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978年前生产资料的定价权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市场经济要素不断扩大,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功能逐步显现。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中首次提及“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突破。但一直到2013年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始终是“基础性”的。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全新定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8〕。这是党对市场作用认识的新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在实践上的重大创新。首先,它明确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目的在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但这并不是说政府在资源配置中毫无作用。政府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等方面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可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如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弱化,就会导致不公平竞争,从而阻碍企业创新积极性。只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才能保证优胜劣汰,创新的优势才能显现。最后,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弱化政府职能,而是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指出,发挥政府作用,不是简单下达行政命令,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总之,只有政府职能得到良好发挥,市场才能真正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才能充分展现出来。
如何破解两极分化、消除贫困,一直是政治经济学绕不开的课题。现代西方经济学主张从再分配过程调节收入差距,孙中山提出的节制资本、扶助农工的政策,邓小平的建议是先富带动后富。马克思指出:在协作劳动和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提出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目标,党和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是逐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通过包括个人所得税减税在内的财税体制改革的实施,使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其次是建立全覆盖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稳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三是启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完善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四是完善户籍改革,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五是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战略等减少农村贫困人口〔9〕。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具有深刻的国际背景。首先,愈演愈烈的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使资本突破了国别限制在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在提高了资本利用效率的同时也加剧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外延不断扩大。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一般处于供应链的末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更加严酷。这无疑加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使发展的不均衡、不平等的矛盾日益突出。其次,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依然威胁着全世界的安全。少数西方大国以所谓的“国家利益”为名,在国际关系和国家事务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弱肉强食,对其他国家主权和尊严进行粗暴践踏和侵犯。伊拉克战争、利比亚危机以及叙利亚内战中都能看到强权政治的身影。此外,粮食安全、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网络攻击、难民问题、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提出严峻挑战,需要人类携手面对。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政治层面上主张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地位,注重维护弱国、小国的权利,倡导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建立以对话解决争端的机制;经济层面上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主张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开创开放共赢的全球经济新格局;文明层面上强调不同文明之间没有高低之别、优劣之分,主张在不同文明间展开平等对话,交流互鉴,兼收并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创造性继承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等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6〕,它超越了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范畴,是站在21世纪人类未来发展的高度上提出的符合全世界人民共同价值观、发展观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通过“一带一路”、中国进口博览会、外商投资新政、亚洲文明大会等平台得到广泛传播,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开放理论的核心。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中国经济走向全面开放共赢
1.“一带一路”建设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的伟大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旨在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生产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合理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探索构建一种基于互联互通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的伟大实践。首先,“一带一路”并不是以中国为中心的排他的、封闭型经济圈,它突破了贸易竞争壁垒,注重铁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以及交通运输的互联互通,为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搭建平台。同时,它与各国的发展战略对接,充分发掘其发展潜力,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从而实现平衡发展和包容性发展。其次,“一带一路”并不局限于经济领域的合作,它通过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积极推动与沿线各国民心相通。2013年至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双边文化、旅游协议80多项,开展合作办学,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此外,通过沿线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等活动促进民心相通,使“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民心〔10〕。最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其合理性的最好证明。目前,已有15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地理范围由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合作领域从经贸、金融、能源扩展到文化、信息、科技,不断向纵深发展。据商务部统计,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达1.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6.3%,高于同期外贸增速3.7个百分点,占外贸总值的27.4%,有力地弥补了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截至2018年底,我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并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超过4000亿美元,极大地促进了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是合作共赢的典范,为全球经济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提供了新平台。
3.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尝试
2.中国进口博览会倡导贸易自由和多边主义
在美国高呼“国家利益”、“美国第一”等口号用加征关税等手段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挑战国际多边贸易秩序的形势下,中国于2018年11月举办了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全球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是中国倡导自由贸易、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体现了中国以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导向,打开国门搞建设的坚定信念。中国首届进口博览会吸引了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17家企业参展,累计意向成交达578.3亿美元。主办方还特地为35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免费提供展位,使这些国家的特色商品能够顺利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为国外商品、服务进入我国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我国企业扩大国际视野、提高产品质量、走出国门打开了一扇窗口。同时,国外高质量的农产品、高端医疗器械、抗癌新药等通过博览会进入中国,满足了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另外,进口博览会的召开也使世界对中国有了全新的认识。世界银行把中国的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第78位提升至第46位,一次性提升了32位。中国还将于2019年11月举办第二届进口博览会,并将其作为一个常态的合作交流平台,为促进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及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的一次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它既是当前经济形势下跨越关口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长远规划。习近平强调:“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了加快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当前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大力发展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制造业更是重中之重。高质量、高效益的实体经济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重要保证。制造业的强大是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没有核心技术就会受制于人。中美贸易战、日韩经济纷争的实质都是核心技术竞争力的较量。同时,实体经济的发展还离不开现代金融和高质量人力资源的支撑,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第二,构建充满活力、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主要是理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措施调整微观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打造风清气正、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第三,推动形成城乡一体、区域平衡发展的新格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同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通过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打破经济发展的地域限制,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第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到“汪洋大海中去游泳”,也欢迎外资企业走进来,共享中国经济发展之成果。现代化经济体系并不是孤立的、封闭的体系,相反,它是深度融入国际分工中,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实现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总之,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社会主义经济的具体实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外商投资法》为投资自由化提供法律保障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曾制定过三部关于外国企业投资中国的法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但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如今拥有外商企业96万家,“外资三法”的滞后性明显,亟待建立一部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对外开放的新法律。2019年3月1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了《外商投资法》,对如何促进、保护和管理外商投资做出了明确规定。《外商投资法》为我国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11〕。首先,在投资促进方面实施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主要包括:确立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制度、明确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同等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平等参与标准化工作和政府采购活动、明确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依法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债券等证券以及其他方式进行融资等。其次,在投资保护方面加强了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产权保护、约束了政府制定涉及外商投资文件的规范性并敦促地方政府守约践诺、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等。最后,在加强对外商投资管理方面落实了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明确了外商投资项目的核准备案制度、建立了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确立了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外商投资法》明确回答了外国企业关心的政策透明度、知识产权保护及公平竞争环境等问题,对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更好地吸引利用外资、加快我国高质量对外开放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2017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它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必将长期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发挥巨大的引领作用。本文主要从理论精髓和经济实践两方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进行了解读。最后,还想对这一深邃的经济思想从科学体系和逻辑思维的角度做简短概括。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高度结合。党的十八大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到十八大的三十多年,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往后看,也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八大正是站在这样一个历史方位上,需要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完成民族复兴的使命,因此摆在十八届中央集体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审时度势、高屋建瓴,提出一系列破解我国经济难题的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正是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经济问题提出的新思想新战略的集中体现。
青樱低着头:“侧福晋与格格受封妃嫔,皆由主子娘娘统领六宫裁决封赏。妾身此时的确还是侧福晋,主子娘娘并未委屈妾身。”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出发点。同时,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理论要义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其理论指向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资源配置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都是在这一理论框架下所进行的具体经济实践。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基本要求。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实现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高度融合。经济全球化使劳动分工国际化、贸易投资自由化,使中国经济高度融入世界经济。旨在进行全球治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政治经济学视阈下与新发展理念中的开放发展高度契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国际经济领域的重要拓展。“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多国合作共赢正把这种理念从构想变为现实。“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开放的中国正敞开胸襟,以海纳百川的气概迎接八方来客。
参考文献
〔1〕〔8〕王东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N〕.光明日报,2018-1-9.
〔2〕杨承训.党领导经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要谛〔J〕.红旗文稿,2018(9):23-25.
〔3〕顾梦佳,王腾,张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9(3):30-53.
〔4〕段学慧,程恩富.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J〕.福建论坛,2017(12):5-16.
〔5〕纪志耿,祝林林.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思想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7(12):55-59.
〔6〕周宗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实践与时代价值〔N〕.学习时报,2019-3-29.
〔7〕徐则荣,郑炫圻,文魁.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前提与发展理念〔J〕.上海经济研究,2018(5):5-15.
〔9〕吴洁,吴浚哲.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8(6):231-234.
〔10〕徐秀军.“一带一路”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转变〔A〕.2019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244.
〔11〕张西峰.迈进制度型开放:《外商投资法》的亮点与意义〔N〕.中国市场监管报,2019-3-19.
The Leading Value of Xi Jinping’s Socialist Economic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YANG Liguo
(School of Marxism,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Dalian 116044,China)
Abstract: China’s economy is currently facing the double tests of external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and economic downward pressure.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of innovation,coordination,green,openness and sharing is a key to solving China’s economic problems.From the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adhering to the party’s unified leadership of economic work and the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concept are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s to solve the main contradictions of our society under the premise of guaranteeing the direction of socialism.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e,the shift of focus from demand to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market role in resource allocation from “basic”to“decisive”have effectively stimulated market vitality,becoming the new highlights in the application of political economy in a new era of Marxism.In addition,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and the import fairs aimed at promoting trade and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as well as the new foreign investment policy,are evidences of the docking of the concept of shared human community and the real economy.They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n open world economy.
Key Words: dual uncertainty;new development concept;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humans;open economy
中图分类号: F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3291(2019)05-0031-09
收稿日期: 2019-06-02
作者简介: 杨立国,男,辽宁阜新人,博士,大连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责任编辑 裴鸿池】
标签:双重不确定性论文; 新发展理念论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论文; 开放型经济论文; 大连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