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和家园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建设论文,新模式论文,农村论文,家园论文,乐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重庆市巫溪县以“乐和家园”建设为统揽,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效果良好。“乐和家园”以党的群众工作为支撑、以社会建设为基础、以生态文明为方向、以快乐和谐为特质,通过乐和治理、乐和生计、乐和人居、乐和礼义、乐和养生等五方面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百姓共同富裕、人人快乐和谐的目标。
一、强化公众参与:成立乐和互助会,让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创建和公共管理的决策环节。推选在当地德高望众的党员、离退休干部、教师、贤达人士和部分村民代表,组建乐和互助会,以生产互助和生活互助为重点,将乐和互助会与太极拳协会、舞蹈协会、计生协会、红白理事会、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社等社会组织相融合。在村党组织领导下,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让农民参与基层社会事务,享有公共事务决策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建议权,参与评议村支两委,带头发展产业,实施综合环境整治及开展群众宣传教育等。
二、落实社会监督:推广网格化管理,让群众主导精神文明创建和公共管理的监督环节。以村为单位,将各个城镇细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个县级部门牵头,组织若干企事业单位组团引导,组建乐和互助会和巡逻队、环卫队、调解队、帮教队、爱心服务队等若干群众志愿互助小组,把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处、安全隐患排查、重点人员帮教、环境卫生整治、便民措施落实等社会事务下沉到网格,以实现群众的自我约束。
三、创新群工体系:建立纵横工作机构,让精神文明创建融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之中。以“集民情民意、解民怨民困、聚民智民力”为主要工作目标,完善大群众工作体系,把政府主导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延伸到各级行政网络。在纵向上,乡镇建立群众工作站,村建立群众工作室。在横向上,整合民政救济、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检法机关、城乡建委、国土房管、人力社保、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职能,建立民众联络中心、民意调查中心、民众服务中心等三个中心。
四、营造群文空间:整合公共文化资源,让精神文明创建融入群众学习群众娱乐之中。一是以县委党校、行政学校、职教中心为依托,与专业教育机构合作,建立县级“乐和书院”,每季度开展群众工作干部、乐和互助会负责人等志愿者培训。二是整合乡镇党校、农校、成教、文化站等资源,争取外来社会资源的支持,组建乡镇乐和讲习所,将集中培训与流动讲习相结合,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乐和讲习活动。三是以村公共服务中心为依托,整合党员远程教育、农家书屋、群众工作室、综治及相关公益组织资源,挂牌成立乐和大院,承载和发挥群众学习、商议公共事务和开展文体活动等功能。四是以社为单位,建设乐和中心户和乐和小区,建设小型广场,配备健身器材、文化体育用品等。
五、打造活动品牌:着力突出礼义主题,让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为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一是探索构建乐和伦理体系。在“乐和家园”推进村建立乐和公益人物、孝悌人物、善行人物、贤德人物和勤奋学生表扬榜,由村民公开评选,并上榜表扬。乡镇每年评选并公开表彰奖励公益之星、孝悌之星、善行之星、贤德之星和勤奋之星。二是开展“感动巫溪十大人物”评选。19年义务赡养50余位孤寡老人的吴显才、用残缺的身体撑起山村孩子希望的教师赵世术,“感恩女孩”唐丽都已成为全社会的榜样。三是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最美笑脸、乐和人家、文明礼仪进万家等系列活动,让精神文明建设氛围更加浓厚。
乐和家园的建设带动了巫溪农村文明乐和乡风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促进民风改善。通过乐和大院建设,为农村配备了必需的文体设备设施,组织群众开展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乡风文明和社会和谐。二是唤醒了群众的集体观念,公益之心和环保意识得到激发。通过乐和家园建设,更多村民自发参与到村级公路整修、公共环境卫生整治、关爱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集体公益活动中。三是有效化解了突出的社会矛盾,党群干群关系不断融洽。一些社会矛盾突出村、老上访村,都变为了乐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