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浩创基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 2011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为我国经济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消费的提高,建设单位在追求高利润和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追求经营和商业化共赢。
关键词: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改进和创新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与日俱增。住宅建筑是供人们休息、娱乐、学习的主要场所,住宅建筑的设计会对人们的生活品质产生直接性的影响。
1改进和创新的理论依据
建筑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伴随着大量的实践活动的进行而总结并发展而来的。这方面国外的理论成果较为先进,我们常常要借鉴国外各种新理论、新思想。科学理论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始终为科学创造所普遍倡导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说理论对于一个学科来说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革新,要将一门学科成果提高到理论水平才能够指导更多的实践活动,同时反观理论成果的可靠性。此外,我们也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地域性、民族文化等传统方面与建筑设计有机地结合,形成独有的建筑设计理论。新时代的发展提出了生态理念,住宅建筑设计应积极地将生态理念引入其中,通过一些建筑技术,或是建筑新材料的应用来实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将建筑节能贯彻到整个建筑领域,从而使建筑设计理论更加完善。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应加入环保理念,除了创建良好的室内居住环境外,还应营造良好的室外生态环境,包括住宅区域位置的选择、总体规划布局、园林绿化和必要设施的配建。
2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改进与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节能设计相对单一且深度不够
现阶段,对于住宅建筑来说,其设计并未对节能因素做到全面考虑,权衡方面也欠缺综合性。很多设计人员仅仅是对部分简单的节能环节加以考虑,并且部分建筑设计也没有对门窗、屋顶等进行节能考虑,多是依照常规形式的设计规律进行,没有添加节能设计。不论是建筑外墙还是屋面均会因未添加节能设计而消耗较多能源,进而加大建筑整体的能耗量。
2.2布局混乱
住宅的设计应该以居住者的体验为落脚点,但是由于商业开发的加快,设计的过程便忽略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建造出来的住宅往往存在着开间分配不合理,不能做到根据户型的大小,合理的安排开间的种类以及开间的面积,导致住户享受居住环境困难,对住宅评价降低等问题;布局的不合理还体现在对管线安装设计上,不能根据墙体的走势以及用户的用水用电需求,科学合理的安排管线的布局,导致线路凌乱,不仅影响了住户使用的方便,还为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
2.3生态脆弱
现代人对于环境的评价更多的是根据绿化的面积,而住宅的设计过程中却很难保证住宅有一个配套的生态环境,这不仅影响了住户感受,更是降低了住宅的商业价值。
3城市住宅建筑设计的改进与创新
3.1美学与经济应用完美结合
注重外观设计和周边环境,住房建设必须以整体为基础,兼顾周边环境的特点进行整合。除了考虑自身的外观效果,社区住房的颜色应与社区主体协调一致。在满足通风照明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两种设计必须相互补充。要注意造型与色彩的和谐,以及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探索符号的主要元素,突出色彩的特征。合理划分布局,完善设计特点。首先要处理卧室、客厅、卫生间和厨房空间的布局,并在提高居住功能舒适性的前提下,改善通风和照明习惯,尽量满足居民的个人需求。在选择区域设计方案时,应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避免存在间接照明的房间,特别是在寒冷的北方地区。同时,为了解决局部死角的通风,应按照标准设计进行通风设计。
3.2注重策划设计
随着住宅的商品化进程加快,以及现代社会建筑行业分工的明显,住宅设计的过程已经不需要过分强调建筑技术,而是应该转而关注住宅的策划设计,对住宅的功能分区以及市场销售进行科学详细的分析。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成熟,建筑设计已经不再是静态的构思,更多的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包括销售等后续业务在内的策划规划过程,要求设计的过程中便要将设计对销量的影响作用考虑在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商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最佳,所以商品住宅的设计一定要以消费者对住宅的心理要求、文化要求以及审美要求等市场需求为导向,对设计中的住宅进行精确的价格、位置以及销售预期的定位,才能真正的设计出有市场、有效益的住宅建筑。
3.3提高新兴技术的应用水平
智能家居属于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多个行业。只有与时俱进,与专业人才相结合,设计才能更加完善,布局更加合理。同时智能家居智能化房屋设计在新时代应该是具有前瞻性的,要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家电产品随时更新,对住宅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屋设计必须看到未来趋势,实现智能化支持设计。在整体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调整一些专业设备,做好配套设计工作。在住宅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不同类型设备和铺设管道的运行情况,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应遵循隐蔽、匹配、整合的概念和原则,加强管道布置的合理性,减少成本。
3.4符合环保要求
无论是节能降耗的政策要求还是大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作为商品出售的住宅建筑都要符合环保的要求才能有市场、有发展。建筑的建造过程以不损害或是最小化的损害原生的自然生态为目标,注重适应当地的地形地势,顺应建筑周边的景观特点,设计建造出与环境完美融合的地标建筑。环保的做法还体现在对生活废水废气的排放方面,设计的过程中要明确对居民生活垃圾排放的引导,让居住者将垃圾丢弃到设计的位置,以便对废物进行统一的科学处理,保护环境免受居民的生活废弃物污染。此外,增加绿化面积或是扩建人工景观都是符合环保要求的建筑设计手法,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可以实现空气的净化、噪音的隔离,为居民营造一个干净舒心的居住环境。
3.5建筑材料的创新
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形式的发展也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建筑设计的创新。钢筋混凝土的出现使得大跨建筑、高层建筑得以实现。钢材的大量生产使得钢结构的大量应用得以顺利进行。钢结构轻质高强的特点令超高层建筑层出不穷。
3.6注重科技节能
建筑的能耗已经是社会经济能耗中的大块,是目前节能降耗的重点,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建筑的选材以及建筑技术的选用,力争在设计阶段便保证了建筑未来的低能耗特点。可以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对墙体以及窗体进行构建,比如利用太阳能来实现建筑保暖功能的墙体建造技术;通过热水袋的安装,来实现调节室温的目的;窗体改良技术等先进的环保技术。
3.7廊道空间设计
目前,连廊式住宅利用效率相对较高,通过廊道,就可以解决多位住户的入户需求。这也就是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阶段的时候,对于宿舍楼、公寓楼来说,其本身是拥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当处于物质相对匮乏的阶段,资源的浪费控制是必须的,这样也可以将居住的问题解决。虽然连廊式住宅的好处非常明显,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形式相对单一,一旦户数偏多,可能导致每一户都缺少识别性,如果没有门牌号,甚至还可能走错家门。而在现代社会中,这一种方式就会对居民的隐私性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 在设计中,选择的是双廊式设计,在保护居民隐私的同时,也能够达到交往的需求。通过双廊的设计,再配合入户门厅,就可以达到功能的基本需求,并且隐私性也可以得到保护。对于外廊来说,还可以考虑到增添运动场所,并且还可以提供一个相互交往的空间。
3.8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就是要就地取材,尊重生态价值与效益,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地形地势等自然因素。如某花园小区,由于规划时尊重基地丘陵山地,北高南低,背靠青山,面对水塘的气候因素、地形地势的实际情况,设计方采取了“依山就势,随高就低”,尽量保护地势、地貌和原有荔枝园,从而形成了优美的景观和健康的生态环境,这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住宅生态建筑较为成功的实例。尊重和保留有价值的生态要素,尽量少破坏自然环境,使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和共生。为此,在设计时必须对场地周围的地形、地貌、植被、水文、土壤、日照、风力与风向等因素进行深入研究,考虑建筑物对这些自然因素所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根据这些因素的本质特性,科学地确定建筑面积,因地制宜,设计合理的建筑类型,减少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城市的住宅建筑,要建立在对特定地方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其中包括地域气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与风俗、建筑机理特征、有利于环境持续性的各种能源分布,如当地的各种限制条件等等。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尽量满足人们的自然通风、保温、遮阳、采暖等需求。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反映着城市发展水平的高低。本文从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城市住宅建筑设计的改进和创新,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希望对今后的住宅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吴金鑫.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改进和创新[J].城市建筑,2013(16):26-26.
[2]广宇赢.如何看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改进和创新管理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10):51-52.
[3]徐一芬.基于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改进和创新[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5(5):10-11.
[4]周宇博.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改进和创新应用[J].中国报.2014:24-25.
论文作者:吕文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8
标签:住宅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城市论文; 环境论文; 因素论文; 理论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