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田1 指导:周铭心2 教授
【摘 要】 目的 从虚证体质状态探讨新疆地区慢性胃炎与西北燥证的关联性,为从西北燥证出发防治新疆地区慢性胃炎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代流行病学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设置多组对照、辨病与辨证结合、积分统计为主要手段,开展对慢性胃炎、西北燥证与气血阴阳虚证关系的调查分析。结果 慢性胃炎兼有西北燥证的燥证病例组之虚证例数和虚证总积分,以及分别统计的气、血、阴、阳虚证积分均高于其他三组;只患慢性胃炎而无西北燥证的非燥病例组和只患西北燥证而无慢性胃炎的燥证对照组之虚证总积分均高于既无慢性胃炎又无西北燥证的非燥对照组;燥证对照组之阴虚证积分高于非燥病例组和非燥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由于西北燥证的影响,新疆地区慢性胃炎合并西北燥证患者的虚证的罹患率均高于非燥证罹患者,且病情也较非燥证罹患者更为严重。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西北燥证; 虚证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居首位,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1]。西北燥证流行病学研究[2-4]已经发现,该病为西北燥证主要相关性疾病之一。本文主要对新疆地区慢性胃炎和西北燥证的现况及虚证体质进行问卷量表调查,获得新疆地区慢性胃炎和西北燥证的基本资料,从虚证体质状态分析慢性胃炎与西北燥证的内在关系,旨在从异病同治出发,积极防治新疆地区慢性胃炎,以进一步提高新疆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①病例组:选择新疆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三个地区的各大医院为调查点,根据慢性胃炎西医诊断标准,符合诊断标准者纳入病例组。共完成样本140份,其中男性49例、女性91例;汉族113例、其他民族27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为46岁。
②对照组:在相应地区的医院周边社区中选取对照组140例。年龄最大为85岁,最小16岁,平均年龄为45岁,病例组与对照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辨证诊断标准
西北燥证辨证标准以《西北燥证证候类型分析》[4]为据,具备西北燥证主证(即口唇干燥,口舌干燥,咽喉干燥,鼻孔干燥,目睛干燥,皮肤干燥;咽喉疼痛,咽喉不畅,咽如物塞,咽喉痒,皮肤脱屑)前6个主要症状中的任意三个,或者具备主要症状中的1-2个,并有后5个症状中的3个以上症状者,可诊断为患有西北燥证。慢性胃炎西医诊断标准根据《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5]制定。虚证诊断采用198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会议所定的虚证辨证标准(供科研用)[6]及周铭心教授在此基础上首创的虚证定性标准[7]。
3.纳入标准
3.1 病例组
①符合慢性胃炎西医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6岁,能够清楚、独立叙述病史,性别、民族不限;③在本地居住满3年的。
3.2 对照组
①经现代医学确诊无其他疾病者;②性别、民族与病例组一致;③年龄与病例组相差<5岁。
4.排除标准
4.1 病例组
①有与西北燥证相关性疾病的患者;②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幽门梗阻、消化道出血者;③合并心脑肝肾、造血系统原发病及精神病患者;④年龄<16岁;
⑤在本地居住未满3年的。
4.2 对照组
①经现代医学确诊有疾病者;②精神病患者;③妊娠以及哺乳期妇女;④怀疑或确认有酒精依赖、药物滥用病史,或者根据研究者的判断,具有降低入组可能性或使入组复杂化的其他病变情况。
5.统计学处理
利用Epidata 建立数据库,运用Excel2003和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计量资料以 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方差齐时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则用t' 检验;两组以上计量资料比较,方差齐时采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则用秩和检验。
结果与分析
根据西北燥证诊断标准,首先将病例组与对照组是否罹患西北燥证分为燥证病例组、非燥病例组、燥证对照组、非燥对照组四种类型,再根据虚证诊断定性的方法(只要符合气血阴阳其中一种,即诊断为虚证),分别从各组中检出虚证患者,列具表1。
就阳虚证病情程度而言(详具表10),非燥病例组与燥证对照组、非燥病例组与非燥对照组、燥证对照组与非燥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目前对于虚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些单一虚证。对于气血阴阳虚证调查国内少见报道。本文通过虚证的辨证及定性诊断标准,分别从病例组、对照组中选出虚证罹患者(包括虚证、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从虚证角度来分析西北燥证与慢性胃炎的关系。
本文数据显示:慢性胃炎兼有西北燥证的燥证病例组之虚证例数和虚证总积分,以及分别统计的气、血、阴、阳虚证积分均高于其他三组;只患慢性胃炎而无西北燥证的非燥病例组和只患西北燥证而无慢性胃炎的燥证对照组之虚证总积分及气、血、阴虚证罹患率及积分均高于既无慢性胃炎又无西北燥证的非燥对照组;而只患西北燥证而无慢性胃炎的燥证对照组之虚证罹患率及总积分,以及气、阴虚证积分又高于只患慢性胃炎而无西北燥证的非燥病例组。
综上所述,慢性胃炎合并西北燥证患者的虚证罹患率最高,病情程度最重,只患西北燥证而无慢性胃炎患者次之,再次为只患慢性胃炎而无西北燥证患者,而既无慢性胃炎又无西北燥证患者的虚证状态最轻。这就说明新疆地区慢性胃炎患者的虚证体质状态由于西北燥证的影响而较为突显,尤其表现为气、阴虚证明显,这正好与西北燥证的致病特点不谋而合。在西北燥证病因病机[8]的研究过程中,燥邪为西北燥证的主要因素,燥邪先从皮毛、口鼻而入, 久则伤气耗津,伤及阴血,传变至脾胃,导致脾胃气阴两虚;也可由于气虚无力,津停生湿,湿郁化热,导致湿热中阻脾胃。可见,西北燥证成为新疆地区慢性胃炎的诱发和加重因素之一,成为新疆慢性胃炎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主要病因。
因此,新疆地区慢性胃炎不仅与西北燥证密切相关,而且与其它新疆多发疾病一样,属于以西北燥证为共同病症状态的疾病。根据异病同治理论,着眼于西北燥证的防治,减少以西北燥证为共同病症状态的新疆地区慢性胃炎的发生,提高西北地区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邓永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1):22.
[2]周铭心.西北燥证研究概述[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11):43-45.
[3]周铭心,宋晓平,单丽娟等.新疆各地不同民族居民西北燥证罹患情况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9(11):1034-1038.
[4]周铭心.西北燥证证候类型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1):4-5.
[5]周建中,陈泽民,危北海.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318-319.
[6]全国中西医结合会议.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0):598.
[7]王燕,姜德,周铭心.新疆各地不同民族阴阳虚证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医杂志,2008,49(1):346.
[8]王燕,孙域,周铭心.西北燥证病因病机简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1)23-25.
论文作者:张慧田1,指导:周铭心2,教授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慢性胃炎论文; 新疆论文; 病例论文; 对照组论文; 地区论文; 积分论文; 高于论文;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4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