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0800)
【摘要】目的:对临床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经临床护理前后的心理焦虑、抑郁评分进行比较,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与对比。结果:经临床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DS评分与SA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临床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其心理状况,因此,临床心理护理具有广阔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临床心理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心理健康;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277-02
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虽然通过这种临床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对患者病情进行控制与延缓,但是长期的透析治疗活动将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1],导致患者产生负面情绪,严重的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有效的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十分必要,可以在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的同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临床护理干预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4个月的临床透析治疗。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在37~74岁,平均年龄为(55.3±3.2)岁;其中原慢性肾小球炎患者1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16例,高血压肾损患者5例。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进行本次研究,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干预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1)健康知识宣传: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讲解关于疾病及血液透析的知识,使患者消除负面情绪,指导患者养成健康饮食习惯,戒除不良生活习惯。(2)心理护理:在患者接受透析治疗的过程中,积极与患者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3)家庭社会心里支持:与患者家属进行积极沟通,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与经济负担,向患者家属阐明治疗内容,消除家属疑虑。(4)集体心理干预:组织疾病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传会议,集体性地向患者讲授疾病及血液透析治疗相关知识,向患者传发疾病知识手册,增强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心理健康评价方式:患者的心理抑郁与焦虑情况采取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患者的得分越高,说明其心理抑郁、焦虑的情况越重。
满意度评价方式:采用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检测数据用SPSS18.0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两者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理抑郁与焦虑评分对比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心力抑郁与焦虑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心理抑郁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肾功能衰弱患者主要通过维持性透析治疗的方式进行病情的延缓与控制,其中维持性透析治疗主要有血液透析治疗与腹膜透析治疗两种方式,一般临床中,采取血液透析的治疗方式[2],主要治疗原理为将患者体内的血液通过导管引到体外,并在由数量众多的纤维构成的透析器中进行血液的溶解与代谢,与外界的物质通过弥散、吸附等方式进行交换,同时清除患者体内肾脏处代谢产生的废物,减轻肾脏代谢负担[3],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并将患者体内代谢产生的多余水分通过导管进行排除,其目的是代替肾脏的部分功能,达到维持身体生理机能正常的目。但是肾衰竭患者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会导致众多病发症的出现,例如可能引起的外神经病变[4]、甲状腺亢奋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与心理负担,不利于患者积极主动接受治疗,所以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必要的临床心理护理十分必要。
我国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较为单一,只是对患者实行一般护理,忽略了对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视,这就导致患者在进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精神状态往往会受负面负面情绪的影响[5],不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针对这种情况,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临床心理护理,对其心理健康十分重要。临床心理护理干预,主要针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进行关心与指导,并对患者的生活状态进行干预。
本次研究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临床心理护理,有效降低了研究组患者心理的抑郁与焦虑状态,临床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评价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临床心理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心理抑郁与焦虑状态,提升治疗满意度,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刘小英,梁立红,张雪英,等.心理干预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9):2226-2228.
[2]陈静,王雪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1(24):185-186.
[3]李利英.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8):1840-1842.
[4]陈文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2):340-341.
[5]李雪,孙晓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4):258-263.
论文作者:余会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心理论文; 焦虑论文; 抑郁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