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献述评论文_任建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献述评论文_任建新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030006)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各界人士学者都对其进行了解读。文章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路径等几个方面对现阶段各学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分析进行了梳理,具体从“三去一降一补”的角度去阐述,厘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同时更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

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分析

任瑞娇(2017)认为我国实行需求管理政策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第一,人口红利消失。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民不断地从农业中释放出来投入到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但蔡昉认为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被吸收,出现了“刘易斯拐点”,廉价的劳动力供给开始消失,“民工荒”将成为常态。第二,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周宏春和李志青(2015)认为一方面“由于生产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机制缺位,比价关系扭曲以及地方政府的发展冲动,一些地方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另一方面在增加供给时,忽视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仅在供给侧进行自娱自乐的供给,忽略生态环境与资源供给的有限性,结果进入了供给侧自身的恶性循环,供给侧的粗放效应逐步放大形成路径依赖和技术锁定。

第三,制度红利释放不足。南京财经大学刘志国认为“改革进程缓慢,改革的制度红利难以得到释放”。贾康(2016)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与政府的观念转变和体制机制的不断优化有关系,但随着我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政府的职能转变与制度优化进入停滞状态。

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在我国急需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国内许多学者就供给侧改革的路径做了相关讨论。廖清成、冯志峰( 2016) 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不断对改革路径进行行之有效的探索,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创新驱动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在供给侧要素结构调整方面,邓磊、杜爽( 2015) ,申晓佳( 2016) 认为应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本、土地与资源环境、制度与创新,调整要素投入组合结构,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新的动力。马艳玲( 2016) 、杨家宁( 2016) 认为应降低四大成本,改善资本回报; 优化劳动力配置,改革户籍制度和住房制度;加快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促进技术进步,真正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转变 。

三、三去一降一补

“三去一降一补”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主要涉及到产能过剩、楼市库存大、债务高企这三个方面,为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推行“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以“三去一降一补”为具体措施,是实施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国内从“三去一降一补”的角度去论述供给侧的文献有很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首先有关去产能方面,已有学者对产能过剩概念进行了界定。西方经济学关于“产能过剩”概念的界定,是由E.Chambeberli(1947)首次正式系统提出的,其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定义了产能(即经济产能)、过剩生产能力和产能过剩。他的研究认为,成本最低时所对应的产量就是产能(即经济产能);过剩生产能力是指成本最低处的产量与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之差;当实际产量小于产能时,就称之为产能过剩。西方经济学对产能过剩的这一理论界定已成为基本共识,但由于核算成本难度大、数据信息的获得性低,从成本的角度来测度产能过剩是非常困难的,产能过剩的概念只能在理论层面具备最大的使用价值。

此外降成本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王一鸣(2015)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利用改革的途径矫正供需错位和要素的配置扭曲,通过技术、制度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他还认为供给侧改革强调市场资源的作用,要简政放权、降低企业税费来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张佩峰、李宁(2016)认为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减税降费来降低企业成本是一项主要措施,由企业推动提升全要素增长率。但是税费负担比较重、激励创新的税收政策力度不大、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针对性不强,提出实施减税政策、激励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有关去库存的讨论,主要指去大城市中的商品房。莫开伟(2016)强调政府的作用。认为房地产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应专注在三方面:一是控制房地产开用地,加强管理,实行政府和人大部门共同监督,增强相关部门的责任感;二是政府指引房地产市场,做出有效调控,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做正确预测判断;三是从保障安置房方面优化供给结构,防止供给过剩。胡志刚(2016)也认为楼市更需要供给侧改革,提出楼市的改革之路,需要政府的相辅相成,完善楼盘的公共资源配置。房产企业不仅重视开发新产品,还要注重后期服务,打造精致口碑和品牌。

国内关于去杠杆和补短板的文献较少。其中尹亭、王学武、杜琰琰(2016)具体指出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即发展科技金融业务,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并且提出相应模式风险贷款+科技金融创新投资基金 + 科技企业综合金融服务的基本结构,即 :“1+1+N”的模式。李海峰(2016)认为当前商业银行必须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加快金融服务创新步伐,提升有别于同行业的差异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水平,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

四、文献述评

就已有文献来看,国内学者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意义、重要性以及供给侧改革的路径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关于“三去一降一补”的文献研究的也很多,尤其是关于“去产能”、“降成本”和“去库存”的研究居多,且大都从不同的领域和角度展开。但是大部分文献都是从“去产能”“降成本”的政策、意义、手段、目标去讨论,鲜有对其效果的论述,测度供给侧改革效果的指标更是寥寥无几。“去杆杆”和“补短板”由于其内涵更加复杂,研究的也比较少,只有少数人做了回顾总结。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采用合理的指标对供给侧改革的效果进行测度,以期政府可以采取更加适当的措施。此外如何做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要处理好短期措施与长期目标、战术目标与战略目标、提升供给与扩大内需、宏观调控与简政放权各个矛盾之间的关系。只有从多个维度、多个层次同时发力,打出一套改革的“组合拳,存在于我国经济中的长期结构性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

论文作者:任建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献述评论文_任建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