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8,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列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90例健康患儿作为对照组。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0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前TNF-α、IL-6、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7d后患儿血清中TNF-α、IL-6和IL-10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NF-α、IL-6、IL-10可能参与了大叶性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清中TNF-α、IL-6、IL-10水平可为临床探讨疾病发生机制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关键词】大叶性肺炎;TNF-α;IL-6;IL-10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171-03
儿童作为特殊的群体,极易患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大叶性肺炎是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由于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等单一或混合感染引起的急性肺组织炎症,临床表现为高热、咳嗽、胸痛及呼吸困难等[1,2],该病多发于年长儿及体质较好的儿童,但近年来大叶性肺炎的发病年龄下降且发病率和住院率不断升高,患儿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引起肺外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目前,大叶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炎症因子是近年来大叶性肺炎的研究热点[3,4],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9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0的水平变化,探讨TNF-α、IL-6、IL-10在大叶性肺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探讨疾病发生机制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8月我科收治的9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以及同时期的90例健康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90例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大叶性肺炎的诊断标准,排除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其它呼吸系统疾病,排除具有免疫系统缺陷性疾病,使用过激素、干扰素、免疫球蛋白及血液制品的患儿。上述研究对象的家属均知晓本研究的利弊,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男孩42例,女孩48例,年龄为8个月~12岁,平均年龄(4.42±1.23)岁,对照组男孩49例,女孩41例,年龄为7个月~14岁,平均年龄(4.27±1.26)。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研究组患儿入院第二天及治疗7d后,于清晨使用含EDTA-K2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无菌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1h内25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贮存于-80℃冰箱中留作TNF-α、IL-6、IL-10ELISA检测。对照组100例健康患儿用同样方法抽血、离心、检测。TNF-α、IL-6、IL-10ELISA试剂盒均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公司,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
比较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以及与对照组TNF-α、IL-6、IL-10水平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前TNF-α、IL-6、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7d后患儿血清中TNF-α、IL-6和IL-10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儿童与成年人相比,呼吸道免疫功能较差,加上独特的呼吸道解剖特点,极易患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1,2]。大叶性肺炎是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发病急、病程长、病情重为主要特点,临床表现为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和胸痛等,若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极易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和肺外器官功能衰竭,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威胁。近年来,儿童大叶性肺炎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降低趋势[3],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单一或混合感染都可引起大叶性肺炎。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导致大叶性肺炎的症状、体征不典型,临床表现较复杂,因此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4]。
迄今为止,大叶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些年来,细胞因子是大叶性肺炎机制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炎症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在大叶性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当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侵入机体时,一方面机体产生促炎症因子,促进炎症反应,造成组织损伤;另一方面,机体抗炎因子也合成、释放增多。如果促炎因素和抗炎因素平衡,则内环境稳态得以维持,器官、组织的代谢和功能能够正常进行,如果抗炎和抗炎失去平衡,则会引起炎症反应综合症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4]。TNF-α是体内重要的前炎症因子,IL-6在体内的免疫功能紊乱中也是作为促炎症因子存在,两者在正常机体内的含量较低,当感染等外来因素侵入机体后,TNF-α和IL-6等炎症因子释放增多,结果导致瀑布样炎症级联反应的发生,在炎症的启动和维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庞焕香[5]等研究发现MPP急性期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MPP患儿和健康对照组儿童;邓剑[6]等研究发现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本研究结果发现大叶性肺炎患儿治疗前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7d后患儿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同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上述实验研究提示,TNF-α和IL-6作为重要的炎症介质参与了肺部的炎症反应,使中性粒细胞激活,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器官组织损伤,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随着病情好转,肺组织炎症逐渐消退,TNF-α和IL-6在血清中的浓度也逐渐降低至正常水平。
IL-10属于干扰素家族的一员,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研究表明,IL-10可抑制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释放炎性因子,使TNF-α、IL-1β、干扰素-γ等释放减少,然而也有报道指出过量的IL-10释放则会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受到抑制,导致机体预后不佳[7]。因此,IL-10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既有对机体起保护作用的一面,也有对机体不利的一面。本研究结果中,大叶性肺炎患儿治疗前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7d后患儿血清中IL-10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同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IL-10作为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也参与了大叶性肺炎的病理过程,并且随着炎症的减轻和病情的好转而下降至正常水平。
综上所述,TNF-α、IL-6和IL-10可能参与了大叶性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检测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清中TNF-α、IL-6、IL-10水平可以为临床探讨疾病发生机制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张秀军,王建华,尉理梁.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大叶性肺炎及迁延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08):675-677.
[2]曲宝明,刘现芳,吕淑云,等.大叶性肺炎患儿初选治疗与重新评估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9):4513-4515.
[3]廖笑玲,吴亮.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小儿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血沉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5):817-819.
[4]王云霞,章伟,张丽,等.大叶性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的检测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5):4308-4310.
[5]庞焕香,乔红梅,成焕吉,等.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IL-10水平检测及意义[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10):808-810.
[6]邓剑.毛细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4、TNF-α及IFN-γ检测的临床价值[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3):2565-2566.
[7]范奕熳,袁斌,周立华,等.清肺口服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小鼠IL-2和IL-10水平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08):3696-3699.
论文作者:徐为高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患儿论文; 大叶论文; 炎症论文; 性肺炎论文; 血清论文; 水平论文; 因子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