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对肢体功能障碍良姿位摆放有效率的影响论文_巩文艳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良肢位摆放的有效率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采用5.3.1评分方法筛出“提高良肢位摆放的有效率”的活动主题。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随机抽查50例肢体功能障碍病人良肢位摆放情况,调查患者及陪护对此体位知识的知晓度及配合度;分析导致良肢位摆放有效率低下的原因,制定提高良肢位摆放的有效率的对策并实施。结果:经品管圈活动,对肢体功能障碍良姿位摆放缺乏率由22.5%降至8.8%。结论:开展QCC活动鼓励护士姐妹挖掘自身潜力、激发创造力、尽量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增加科室凝聚力,提高了护士专业知识技能,使患者满意,提高患者信心、康复率,增进了护患关系。

关键词:品管圈、肢体功能障碍;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的影响

品管圈(QCC)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1962年创立,逐渐被引进中国,它是指同一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发组织的团体活动,运用科学统计工具及QCC手法,解决现存的工作方面所发生的问题。为了切实有效地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现将我科从2014年10月-2015年3月实施品管圈管理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内容、过程总结报告如下。

1.品管圈运行程序与方法

1.1 品管圈的成立

于2014年成立QCC小组,圈名为希望之光。小组成员8人,其中,圈长1名(由专科护士组织能力强担任),辅导员1名(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圈员5名(护士4人、护师1人),采用PDCA的原则开展活动,选取了50例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活动对象。

1.2 主题选定

由圈长组织开展科内讨论,采取头脑激荡提出多个可实行的主题。通过评分比较、讨论分析在“提高良肢位摆放的有效率”、“预防跌倒”、“预防压疮”、“手卫生规范”“降低病人腕带模糊率”等主题中通过采用5.3.1评分方法筛出“提高良肢位摆放的有效率”的活动主题。

1.3 拟定活动计划

拟定活动计划绘制图表,本次品管圈活动时间共 6 个月。

1.4 现状把握

召开圈会,制定影响肢体功能障碍良肢位摆放率的调查表。在开展品管圈前对我科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进行登记,并收集了2014.10—2015.3肢体功能障碍良肢位摆放率50例,未落实良肢位摆放共22 例,找出原因,制作住院患者良肢位摆放率查检表,并将相关情况记录于图 1中。(柏拉图)

从图中看出,导致肢体功能障碍良肢位摆放率的主要原因:(1)患者、陪护人员知识缺乏(2)用具准备不到位(3)无工作流程(4)护士知识缺乏。根据二八定律,本次活动改善重点是:患者、陪护人员知识缺乏。

1.5目标设定

根据品管圈方法的目标值设定公式,进行了目标设定。目标值 = 现状值 -(现状值 × 改善重点累计百分比 × 圈员能力)=22-(22×40%×38.5%)=18.6

1.6解析

选定了需重点改善目标后,圈员对此进行了展开讨论。分析主要由患者、陪护人员知识缺乏的原因。

1.6.1 依从性差

患者及陪护人员自主意识强。

1.6.2 宣教、讲解不到位

未根据患者及陪护人员文化程度落实沟通技巧,操作方法不统一。

1.7 对策拟定与实施

针对以上原因,QCC全体成员进行讨论进行了头脑风暴寻求改 善对策,拟定了 3 个对策进行改善实施。

1.7.1 规范良肢位摆放的操作

(1)认真向患者及陪护人员指导良肢位摆放的方法,并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说明良肢位摆放目的、重要性及 注意事项。(2)a.首先,摆此体位前床单元整齐、良肢位枕头,环境安静、整洁、有安全感;取得配合,并告知其目的。b.操作熟练、动作快捷、方法正确、耐心解释患者及陪护所提出的问题,使患者安全无损伤、满意。c.仰卧位:1.头部放在高度适当的枕头上,面部朝向患侧。2.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一个枕头,使肩胛骨向前突。3.上肢的关节伸展并置于枕头上,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4.患侧臀部下方垫一个枕头,使骨盆前突,防止髋关节屈曲、外旋。5.下肢大腿及小腿中部各放一沙袋,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6.穿丁字鞋或在足底垫一枕头,防止踝关节出现跖屈、内翻。d.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位:1.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肩关节屈曲900,下面用枕头支撑,健侧上肢自由摆放。2.患侧下肢髋、膝屈曲,置于枕头上,健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3.背后挤放一枕头,使躯干呈放松状态。e.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1.患侧肩胛带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2.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健侧下肢屈髋屈膝,下面垫一枕头。3.背后挤放一枕头,使躯干呈放松状态。

1.7.2 加强巡视、督促、指导,提高患者及陪护人员思想认识

(1)多与患者及陪护人员沟通,尽量满足需求。

1.7.3 加强学习,规范操作,提高专科水平

(1)培训专科知识,科室业务学习、操作与理论每月 1 次,并针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论及操作每月考试1次。(2)定期检查宣教效果,培训护士的沟通技巧(3)每两周开展一次良肢位摆放宣教,并对患者及陪护人员此项操作进行效果评价及指导。(4)不同的患者及陪护采用不同的宣教方法,对其讲解通俗易懂的语言。

1.8 效果确认

1.8.1 有形成果 收集本科室 2015 年 4月至 9 月的资料,肢体功能障碍良肢位摆放率68例,良肢位摆放率6次,良肢位摆放率等于8除以68=8.8%。其中患者、陪护人员知识缺乏率2次,根据公式可得知:目标达标率 =(改善前 - 改善后)/(目标值 - 改善前)×100%=(22-6

)/(18.6-22)×100%=47%,良肢位摆放缺乏=(改善后 - 改善前)/ 改

善前 ×100%=(6-22)/22×100%=7.2%.

1.8.2 无形成果

开展QCC活动鼓励护士姐妹挖掘自身潜力、激发创造力、尽量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提高工作效率。

2 讨论

2.1 良肢位摆放是为了防止或对抗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痉挛体位的出现,早期诱发分离活动的一种治疗性体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肩关节脱位、骨盆后倾、髋关节外展、外旋。

2.2 通过 QCC活动不但提高良肢位摆放的有效率,还使患者满意度、康复率提高,降低致残率,增进了护患关系,增强了护理团队的合作精神,值得临床推广。

2.3 QCC 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沟通技巧,开展 QCC 活动后,懂得运用 QCC 的步骤及方法去管理护理质量,针对不同文化层次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加强沟通,从多方面讲解良肢位摆放的目的及重要性、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

[2]王玉琼,郭秀静,等.品管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45

[3]杨月娥,品管圈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的作用,吉林医学,2014,35(24):5507

论文作者:巩文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活动对肢体功能障碍良姿位摆放有效率的影响论文_巩文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