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论文_任娟1,王达超2

浅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论文_任娟1,王达超2

任娟1 王达超2

1.身份证号码:3306821989****0016

2.身份证号码:3306821986****4442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建筑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建筑工程在开展施工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提高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来促进建筑物更加稳固,并且能够给建筑施工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设计和建筑框架结构的整体质量与安全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施工人员在开展施工工作时务必要明确具体的施工细则,还要正确掌握模板施工技术、钢筋施工技术和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断改善建筑工程的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行业的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特别是框架剪结构施工技术具有承重力强、新材料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在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分析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优化具有积极作用。框架结构是指将建筑的框架技术和技术进行有机的融合,使建筑梁结构与墙体或支撑柱体形成一个稳固而结实的承重结构。这种新型的承重结构能够有效的分解水平荷载力和垂直荷载力的作用,从而提高框架的整体承重能力和稳固性。框架具有垂直的结构特点,能够明显提高该结构的承受能力。这种高强度的承受能力来源于新的建筑技术和新的建筑材料在该结构的应用。由于框架结构具有较广泛的融合能力,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反而促进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框架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该技术的优势越来越凸显出来,能够同时分解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受力,在提高该结构本身承重能力的前提下提高了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下面对框架结构建筑施工技术要点进行论述。

1框架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特点

框架结构的整体结构类型比较大,在所有工程项目中占很大比例。框架结构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是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整体性能相对较好。在框架结构中,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因此,整个建筑物将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建筑施工全过程中,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地基将承受许多构件和材料的累积重力。为了发挥良好的支撑作用,应采用较大尺寸的立柱和墙,当框架结构应用于建筑物时,它将承受由不同因素引起的外力和内力。当遇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天气时,也会承受地震荷载和风荷载。这些复杂的作用力将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些复合力共同作用于框架结构建筑,对建筑高度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框架结构将承担这些力,这些荷载的分布是非线性的,如果整个建筑物的层数相对较少,而整个建筑物的高度相对较低,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考虑整个房屋的验证荷载和部分动荷载。房屋相对较低,整体性能较好,可以粗略地分析墙体和立柱。在框架结构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需要对不同构件进行分析和研究,各构件之间需要相互配合,调整相关设计。对于框架结构的设计,如果考虑到特殊的地理环境,框架结构的柱尺寸就不会故意增加,而只有标准尺寸才能满足日常使用。

2框架结构建筑施工主要技术

2.1空心砖铺砌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之所以会时常用到轻骨料的混凝土空心砖块,是因为其质量小,而且是空心构造,本身的抵抗性能比较差,为高效提高抗震水平,施工人员往往会使用以下方法:

2.1.1为建筑工程添加抱柱或者构造柱,建筑内部的交叉位置、墙脚等地方比较容易开裂,抗震能力差。鉴于此,要在此区域内建设合理高度的构造柱,提高其可靠性和抗震性。还可在门框和窗框等地方设置高度适当的抱柱,为这些薄弱区域供应全新的撑持力量,提高其抗震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能扩充拉结筋和混凝土的现浇带,在建筑楼层较多时,建筑高层的混凝土易于发生裂缝情况,这时施工人员可在裂缝地点铺设混凝土或者建设拉结筋的现浇带,以此保证总体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是一个总体,提高建筑密度,减少裂缝的出现几率。并且,此种方式还能提高混凝土刚度,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延长生命周期。需要注意的是,要事先留出洞口位置,施工人员要在铺设空心砖的地方留出洞口,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剔凿。这一施工技术不但能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而且还能减少工期,做到精细化施工,从而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2转换环节和结构框架施工方法

想要促使框架切实的实现稳定性,对于结构层次环节中转换部分以及相应的结构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计划是很有必要的,利用支护模板体系进行支撑,从而促使其很好的保证该层面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而想要进一步保障其效果,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确保浇筑工作得以顺利,有效的展开,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中断,不然会具有不良的影响;通过先进的、合适的施工模式贯穿于相应的施工过程,从而尽可能的减轻一些安全事故出现的可能性,不断建立健全相应的结构框架的施工手段,促使其质量得到切实的实现。

2.3钢筋施工技术要点

钢筋是框架结构的骨架结构,本身的质量和抗拉弯曲特性,以及钢筋受力位移的特性,都要受到严格的限制,才能保证钢筋施工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2.3.1钢筋选购时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质量标准,挑选具有资质和社会信誉高的企业和品牌,尺寸的截取也要严格按照施工参数进行,建立动态的跟踪监督体系,使钢筋来源,价格、仓储和应用具有完整的档案;

2.3.2施工中节点部位的钢筋链接施工。钢筋节点施工至关重要,是柜架结构预防结构位移的关键环节。在建筑施工现场,节点施工处往往是钢筋的密集地。为了控制好施工质量和剪力墙结构稳定性,施工参数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行,在确定标准参数后,在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标准化操作,使钢筋节点稳固性提高,从而避免施工中产生钢筋位移问题;

2.3.3节点施工中,为了避免钢筋位移,最为重要的是固定箍筋框。具体做法是先放样再施工,确保钢筋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处于正中位置。施工时节点处于钢筋密集处,此处的钢筋具有特定的功能与顺序,放样时要对每一根钢筋的位置和先后顺序做好标记,再根据放样进行模板定制,从而有效避免钢筋位移。

2.4放线测量

在该结构技术当中对其实施放线测量的时候应该要将建筑本身的设计图纸作为基本的参考依据,与此同时还应该要详细掌握其中测量仪器的使用方式,然后才能够实施正确的测量。在实施测量的时候通常都会使用到经纬仪以及全站仪等这些比较先进的测量设备,因此应该要提前准备好。在具体测量的时候还要注意轴线控制网,依照真实的测量结果进行数据的标注,另外还需要对其最终的测量结果实施详细的检查与核对,确保测量结果的精准性。通常主体结构施工在整个楼层之中建立起来轴线控制网,其具体的控制点应该要在保持在4个以上。在放线的时候应该要使用双线控制,具体的定位线以及控制线之间的距离应该要以30厘米的引测为依据;只有在周边方正线以及轴线和墙柱控制线都实施混凝土浇筑之后才能够实施引测。

结语

通过对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特点的认真研究,确保整个建筑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考虑到负荷和房屋的整体受力部分动态负荷,相关设计与柱和墙的框架结构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建筑资料的管理应在框架结构的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模板施工技术需要不断优化调整,模板的水平基础应定期测量,以确保建筑工程整体框架结构的施工进度。

参考文献:

[1]张卫东.浅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郑铁科技,2018(3):49-50+53.

[2]王丙章.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7):88-89.

论文作者:任娟1,王达超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  ;  ;  ;  ;  ;  ;  ;  

浅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论文_任娟1,王达超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