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台政策调整的趋势及其危险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危险性论文,美国论文,趋势论文,对台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或者说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具有危险性的战略问题。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任何调整都是服从于它的全球战略和国家利益,并非党派之争或一时之需。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变化反映了美国在全球战略中对中国定位的变化。从总体上说,美国政府的官方立场仍然是“一个中国”,这是70年代以来美国两党历届政府对华政策的基础。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是美国从其全球战略需要作出的权衡判断,因为美中关系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美台关系。但是,陈水扁上台一年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调整是具有战略性的和实质性的。其突出标志就是布什总统最近发表“美国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台湾”的言论和美国对台军售实现了从防御性向进攻性武器的突破。
1979年中美建交后的20年间,美国政府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同时与台湾保持“非官方的实质性关系”。尽管在此期间中美关系出现过大大小小的波折和危机,但是从卡特到克林顿六届美国政府基本上保持了对华政策的连续性和中美关系的稳定性。1998年6月克林顿总统访华时提出对台湾的“三不”政策,是美国对中国实行“接触战略”的组成部分。但是,这项政策宣示从一开始就受到共和党右翼的强烈抨击,预示着美国两党在对华政策上原有的共识的解体。1999年中美关系出现严峻形势,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克林顿政府在1999年8月提出的对台政策“三个支柱”:一个中国,两岸对话,和平解决。其重点是“和平解决”。2000年1月,针对中国政府在白皮书中关于对台用武的“第三个如果”,克林顿政府提出“台湾的前途改变应得到台湾人民的同意”,已经孕育着美国在对华政策和对台政策上的重大调整。实际上,在克林顿政府的后期,美国对台政策的核心已经转变为“保卫台湾民主政治”和“不允许中国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只是还未能将这种调整具体化。共和党布什政府上台后,加快了对台政策调整的速度并加大了将其具体化的力度。如果说,美国两党在对华政策的侧重点仍有所不同的话,那么他们在对台政策上已经达成了新的共识。
小布什政府在台湾问题上趋于强硬,既有战略上的考虑,也有利益集团和党派斗争的需要,还有共和党长期以来亲台传统势力的影响。在多种因素之中,美国的全球战略考虑是其调整对台政策的主要原因。
从政治层面上看,小布什的对外战略班子是一个相当“军事化”的集合。小布什本人在国际事务上所知甚少,而且常常用德州“牛崽”的风格来处理复杂的国际问题,因此他不得不依赖其顾问班子。结果副总统切尼成了白宫战略决策的“总裁”。最近在切尼的周围集结了一批右翼强硬势力,其中包括反华的“考克斯委员会”班底。由切尼点将而担当国防部长的拉姆斯菲尔德是弹道导弹防御计划(NMD)的主要鼓吹者,亲台湾意识相当强烈。他们奉行“实力外交”路线,确保美国霸权和“绝对安全”不受挑战是他们的战略目标。所以,从总体上看,小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比较强硬,带有明显的“军事化”痕迹。这种特征在他们处理台湾问题时更加突出。
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层面上看,防止新的大国或国家集团对美国的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构成挑战,是2025年以前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为此,美国将加强盟国体系(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协调对付潜在的威胁和“正在崛起的大国”;利用高技术优势推进新军事革命,建立以NMD和TMD为标志的“天网”体系(GLOBAL GRID)。最近,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手下的马歇尔“净评估战略小组”主持制定的2001年防务评估报告第一次提出,美国应将全球战略重点转向亚洲太平洋地区,并且确认中国是美国的首要潜在威胁。这个报告虽然还没有成为美国政府的最高战略决策,但是它反映了美国战略界的深层次思维变化。美国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奉行“大西洋第一”的战略,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军事部署和战略资源配置。美国在完成北约东扩和科索沃战争后,判定俄罗斯将长期处于衰落状态,欧洲大陆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已大幅度下降,美国面对更多潜在冲突点的地区是在亚洲。在中国力量迅速崛起的背景下,美国开始考虑逐步提升亚洲在其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将其前沿军事力量的重点从大西洋转移到西太平洋地区。尽管完成这种转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是这种转变过程必定对中美关系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基于这种战略考虑,美国加大对台湾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支持力度,提升其国际战略地位,是其逻辑上的必然结果。
同样根据上述战略考虑,小布什政府调整了美国亚太地区政策的重点,将美日关系定位在亚洲政策的核心和首要关系。美日两国以军事同盟作为载体,在战略上相互利用,使中、日、美三边力量对比更不平衡,增加了三边关系的不稳定性。与此相关的是,美、日、台之间的战略一体化和战术协调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最近在李登辉访日、访美问题上,美、日、台之间的默契,足以证明美日的右翼势力和台湾的分裂势力已达到高度配合的程度。同样,在TMD问题上,在大多数盟国持保留态度的情况下,只有日本和台湾当局完全同美国站在一起。小布什决定加紧推行导弹防御计划,必然倚重日、台,在西太平洋地区首先完成战区导弹防御部署。美国对台军售的升级,也就是在此背景下发生的。
台湾岛内政治力量结构和两岸力量对比的急剧变化,也是美国加速调整对台政策的重大因素。陈水扁上台一年以来,台湾岛内乱象不断。在政治上,各派力量重新组合,陈水扁无论怎样施展权谋,也无法改变其政治上的少数地位。在经济上,陈水扁无法使民众保持信心,股市动荡不已,财富缩水近半,资金大量外流,金融危机由隐到显。在两岸关系上,陈水扁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失去恢复两岸磋商的主动权和时机。相反,中国大陆却稳步推进对台斗争的软硬两手准备;与岛内主张“一个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展开对话;岛内主张统一的民意指数直线上升;台湾企业界向大陆产业转移的规模和速度空前。这种形势是美国亲台势力和岛内分裂势力始料未及的。若以此趋势,十年后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将操于中国大陆之手,按照“一国两制”的方式实行和平统一将成为定局。为了防止这种局面不可逆转,美国必定在各方面加大对台湾当局的支持力度,使两岸形势进一步复杂化,以谋取美国自己的战略利益。90年代以来的经验证明,两岸关系往统一方向每前进一步,美国对台湾当局的政治军事支持就提升一步,这就是所谓“维持台海两边均势不变”的策略。
由于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和战略性,美国不会轻易地让中国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也不会让台湾当局公开地在法律上宣布“独立”。维持“不统、不独、不战”的局面,最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问题在于,台湾海峡两边不可能永远维持现状。中国大陆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逐步在各方面对台湾地区居于优势,不会允许台湾问题久拖不决,解决台湾问题一定要有“时间表”。台湾岛的“台独”势力及其政治代表也不会甘心日末途穷,一定会抓紧进行分裂活动,实行台湾“国家化”和分裂“永久化”,在可能的条件下走向公开“独立”。由于历史的、意识形态的、战略的原因,更由于台海两边的力量对比日益向中国大陆倾斜,美国必然越来越在军事上、外交上、意识形态上支持和援助台湾当局。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上的斗争将日趋尖锐,由此成为双边关系中最具有敏感性、潜在爆炸性的危机问题。
应当指出,长期以来美国维持“一个中国”政策,并不是为了促进中国统一,而是为了防止台海出现严重军事冲突,防止这种冲突对美国利益造成严重损害。但是,最近美国最高决策者的言论表明,目前维持“一个中国”政策,是因为美国距离完成其全球战略调整尚需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小布什政府还需要在形式上保持这种政策的连续性。但是,美国从“战略模糊”转向“战略清晰”的态势已毋庸置疑。所谓“战略清晰”,就是在中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动用军事手段时,美国必将“保护”台湾。具体解释就是小布什在竞选期间所强调的:“台湾是美国的老朋友,美国应保证适时提供防御性武器对其给予有力的支持;赞同加强台湾安全加强法;有关台湾未来的所有问题必然以和平方式解决并经台湾人民同意;如果大陆对台动武,美将根据《与台湾关系法》作出适当反应,甚至动用武力协助台湾自卫”。“战略清晰”意味着美国将对台海危机进行军事干预,其灾难性后果是中美关系和美国国家利益将遭到难以弥补的破坏。小布什上台后,美国政府的对台政策正是朝着此方向发展的。
根据小布什政府的战略方向,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大力提升对台售武的规模和级别。
美国正在把对台军售的武器系统提升到三个主要指标上,即与TMD有关的“宙斯盾”驱逐舰、“爱国者”3型反导系统和远程预警雷达;攻防兼备武器系统如潜艇、空对空导弹、反舰导弹等;指挥—控制—通讯—情报系统和作战人员训练。最近这次大规模售武是空前的。除了武器的进攻性质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它们构筑了反潜作战的平台,表明美国对台售武已经按照未来台海作战的需要全面展开了。下一步美国对台军售必然是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整体部署特别是TMD系统结合,成为美国在亚太前沿军事部署的组成部分;并且向高技术条件下美台军力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美国对台军售实质上成为美台“准军事同盟”的载体。美台之间关于售武问题的谈判也已经成为美国对我进行讹诈和要挟的筹码。美国打着向台湾出售“防御性”武器装备的幌子,对我国内政进行严重干预,大大加剧了海峡两岸的军事对立,增加了我国完成和平统一大业的难度,也对亚太地区安全造成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其二,改变克林顿政府的“三不”政策,逐步扩大台湾的“国际空间”。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先后通过议案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小布什政府有意将“不支持台湾加入主权国家身份的国际组织”变为“支持台湾加入非主权国家的国际组织”,如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加强对台湾加入的支持。小布什政府可能重新回到1994年克林顿政府对台政策复审的起点,重新考虑提升与台湾的“官方”关系,包括允许台湾领导人“访美”、美台“部长级官员磋商”等。今年美国除了给李登辉发放签证以外,还将安排陈水扁两次在美国“过境”访问。
其三,美国对台湾领导人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予以默认和怂恿。
陈水扁上台以来拒绝在“一个中国”的基础上恢复两岸对话。美国对此不但不加以批评,反而称陈水扁的大陆政策是“理智的”,比其他党派更具有“可接受性”。相反美国批评中国大陆“利用岛内各派矛盾”,“操纵台湾政局、孤立陈水扁”。美国扶持陈水扁,意在保护“政党轮替的台湾民主模式”,保护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不致垮台,保持台湾作为美国的势力范围不加改变。由于共和党内亲台势力强大,小布什政府很可能进一步控制台湾岛内政局。更重要的是,美国允许陈水扁不讲“一个中国”,就是将台湾与中国大陆分离状态合法化、永久化。而且如果台湾官方长期拒绝“一个中国”,《上海公报》中的“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承认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表述就将成为历史。如果在战略上有需要和可能,这自然成为美国在未来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中国”立场的“理由”。
因此,在今后几年中,台湾问题和中美贸易逆差、人权争端等问题结合,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将大大超过上个世纪90年代。最近,在中国南海发生的撞机事件就是这种严重性的预兆。撞机事件和1994年“银河号事件”、“小鹰号事件”、1996年台海危机、1999年炸馆事件等一起构成了一系列中美军事冲突的预演。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军事侦察本身也是美国在台湾海峡军事卷入的准备。由于美国的军事战略重点向亚太地区转移,由于美国在中国近海地区的军事侦察和军事挑衅活动频率上升,此类偶发性和突发性事件的概率还将继续增加。这类事件的直接作用是恶化中美关系的气氛,在美国舆论界“中国威胁论”的调子不断攀升;其间接作用是强化美国决策层以中国为假想敌的战略准备,加速其全球战略调整。
对中国来说,应当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应对最不利形势作好准备,才能坚定地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但是,中国并不愿意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进行战略对抗和军事冲突,这种前景对中美两国人民和整个亚太地区及世界和平都是极为不利的。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任何破坏这种关系的企图终究难以得逞。美国少数左翼势力企图回到冷战时代,以“新遏制战略”来对付中国,这时绝难办到的。如果小布什政府执迷不悟,在“遏制战略”和支持台湾分裂势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么他们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