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阅读思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_宋欣

良好的阅读思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_宋欣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100048)

摘要:目前,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语文教学在学生发展中的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的特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并且把思维的培养也加入课程标准当中。在义务教育的高级阶段,阅读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几乎占到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国家越来越重视语文教学,无论是从高考制度还是社会宣传方面来讲,语文教学变得不再可有可无。中学阶段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是从成熟程度还是稳定程度上来讲都属于关键时期,因此,本文主要从中学生的阅读入手,来谈一下中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思维能力 中学生认知

引言

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思维的重要性,创新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那么创新靠的是什么?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联系到教育学中的语文学科,我们语文很多时候都被人们误解,认为语文是枯燥无味、非常琐碎的一门学科,但其实不是,语文是培养人们思维的一门重要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中的阅读版块,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和途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如今社会,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现状如何,是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从这几方面入手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初中生阅读思维现状的描述

1我们对学生的选择思维能力的培养投入不足。教师将没有经过筛选、分类的书目抛给学生。中学生虽然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但毕竟还是未成年,身心还未成熟,所以教师要把一些学习材料经过整理、分类之后才可以教给学生。有许多教师从没有选择材料一下走向另一个极端,把大量推荐书目扔给学生,不去帮学生进行整理与选择,这也将导致学生选择能力止步不前。

2我们对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深入。语文阅读思维的品质应具有深刻性,现在初中生阅读时思维只停留在浅阅读层面。13岁到18岁是一个人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的传统教学有时只是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先是介绍作者、写作背景,然后开始对文章拆分段落,理解大意,最后总结主题思想。到这一步就戛然而止,其实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应该带领学生上升到情景教学当中,切身感受作者所思所想,没有统一标准,发散思维,各抒己见才是我们想看到的,才是阅读思维所需要的。

3我们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度不够。“创新”已是整个社会发展进步所需要的核心动力,具体到我们语文学科,在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是必不可少的一步。阅读材料已经是生成性的一个文本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在经过分析之后要创新成我们自己的一个材料,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转换成一个形成性的文本资料。在这里我们并不是一味的要求个性化,而是希望在获得一个基本统一认识之后让学生体会到不一样的感觉,教师在这里不要做一般性的总结,而是让学生自己低头去读,然后抬头来表达,不要从别人的总结中来获取自己的观点。

二、造成初中生阅读思维问题的原因

1初中生的阅读思维受社会影响

这几年社会上发生最大变化的是科技迅速发展,在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浅阅读”这种思潮也开始盛行起来。现在很多初中生都不会选择看书了,很多人都会选择看电视剧这样的途径来了解经典读物,在阅读过程中本应该由学生自己思考的过程现在却被专家或者是讲座的人所代替,久而久之,他们只是复述别人的观点,别说是思维的锻炼,就是形成自己的观点都会变得很难。当然,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学习是无可厚非,但是当这种形式成为主流,而学生的原始阅读已不复存在的时候,那问题也就会随之而来。

2初中生的阅读思维还受到教师的影响

现在很多教师认为思维这个东西很虚,看不见摸不到,考试也不会考,所以便不会教。除此之外,教师在课上也不多去挖掘教材、文本中的深层含义。根据答案来照本宣科,学生的积极性也不会去照顾,阅读教学只不过是从编写者到接受者一层一层递减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当中不会引起思考,不会激起学生的讨论,所以也不会有我们期待的阅读思维的产生。教师自身都不重视语文的教学,初中生的认识还没达成稳定成熟的阶段,必然会受到教师的影响。

3初中生阅读思维受自己元认知能力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表明,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是个人主动性,学生的思维发展归根结底还是看学生是否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学生阅读的目的和出发点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愿意主动进行思维。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对阅读材料的认知以及对阅读目的的认知都属于影响因素之一。初中生阅读时间少、阅读能力较低,对自己的元认知比较模糊,这些都成为初中生形成自己良好阅读的思维的绊脚石。甚至有时候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自己错在了那里,方向性的错误是他们在怎么努力都是徒劳,有很多学生一开始接触阅读就很抵触,所以思维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受他们自己认知能力影响。

三、培养初中生良好阅读思维能力的途径

1教师应该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我们国家渊源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自然不在少数,不仅仅是那四大名著而已,像一些唐诗宋词元曲、近代时期浪漫派郭沫若、席慕蓉这类的诗人都可以进行宣传,否则会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发散性思维”将会化成泡影。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学在不同的语言风格和流派中找到自己的感兴趣点,沿着自己的思路走下去,学生会找到自己看问题、评价客观事物的立场和角度,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2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

批判和创造并不是说要学生斤斤计较、彻底否认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视野开阔、表达流畅,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教师在学生积极发言的时候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除此之外还要选择内涵丰富,符合学生认知程度和特点的课外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材料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这也是符合初中生的思维发展阶段的。结合语文知识教学,教给学生合适的思维方法。

3学生应不断调整自己的阅读策略

中学生安全已经具备了自我调控的能力,自我概念、自我认同也在不断地完善当中,所以应该时常地进行自我反思[4]。要学会根据必要的阅读需要进行阅读策略的调节,经常下意识的去检验自己哪个环节出了错,这个阅读方法是否适合当前的这篇阅读材料。因此要有自我反思的意识,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只有在不断的自我对话、自我提升中才会进步,才会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总之,语文阅读必须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良好的思维能力是要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才可以形成,初中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特质,可塑性强、学习任务不再是简单的复述、认知。社会和家人对他们的要求也在提高,所有这些也给我们培育良好的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契机。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同时,语文对思维的培育又是无可替代的,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孙明.初中生阅读思维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2]毛大龙吴建军.初中生学习心理[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48-63

[3]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M].语文出版社.1997年1月1日:35-61

[4]刘淼.语文教育学中的心理学问题[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年:123-215

[5]丁永军.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

[6]王义芝徐国政.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处于兴奋点[J].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9月

[7]王舒舒.中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策略探究[J].语文天地.2015年

[8]王鹤军.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质量的方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9月

作者简介:宋欣(1993年11月—),女,汉族,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为首都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论文作者:宋欣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良好的阅读思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_宋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