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卢衍萍论文_卢衍萍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276000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26例行大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3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另63例为研究组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行大手术治疗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控制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骨科大手术主要包括人工髋关节置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此类手术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改善了关节的功能[1]。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在深静脉腔内血液未正常凝结,致使静脉管腔阻塞与静脉回流障碍[2]。近几年,骨科手术治疗后的DVT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据资料显示,其发生率为35%~75%[3],DVT极易诱发肺栓塞、脑栓塞,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了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了126例行大手术治疗患者,男74例,女52例,最小24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47.3±1.5)岁,手术类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1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19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37例、脊柱手术21例、胸腰段骨折术18例;合并症:高血压34例、糖尿病38例、心脏病32例。排除标准:①既往已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者;②妊娠期者;③伴有器质性疾病者;④依从性较差者。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术前检查、严密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及用药指导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全面的、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术前预防与护理

骨科患者入院后,应积极开展教育宣传与心理疏导,由于患者对疾病缺少了解,并且因疼痛刺激,增加了对手术治疗的心理负担,具体的方法为:(1)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医院情况、医护人员配置、病房环境及术前的注意事项等,及时解答患者的疑惑,以此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并让其对大手术治疗、预后等情况的了解更加全面;(2)术前指导患者行各项检查,协助患者摆放患肢,以此便于主治医师对患者受压部位的查看;(3)术前准备应全面,特别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况,通过沟通与交流,掌握其是否存在严重心理问题,此后,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借助成功病例或病情分析等方法,消除其紧张、恐惧与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此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4)对于可能出现DVT患者而言,护理人员应指导其主动活动与被动按摩等,并且要定时查看其患肢情况,如果肿胀程度较为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给予有效处理。

1.2.2术后预防与护理

(1)预防手段:①基础预防,术后患者回到病房后,应对其下肢展开按摩,操作时应由远端逐渐过渡到近端,通过肌肉挤压,使静脉血液保持通畅回流;术后患肢应尽量抬高,禁止在小腿下垫枕,以此避免小腿深静脉回流;术后应尽早。通过有效活动,锻炼肌力,并逐渐增加肢体关节的活动范围。②机械预防,具体方法有应用加压弹力袜或者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此时的机械预防措施主要是为了借助机械性原理,使下肢静脉血流逐渐加速,并且能够减少深静脉扩张,保护静脉内膜损伤,避免足、股等部位的静脉血流迟缓,进而控制了术后DVT的出现。③药物预防,在预防DVT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手段便是药物治疗,如果患者属于高危群体,则应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6150U/次,1次/d。

(2)护理措施:①患肢护理,护理人员应严密关注患者的肢体情况,如:色泽、温度、水肿、动脉搏动等,如果患肢出现供血障碍,则会造成局部缺血或缺氧,因此,在护理时,应及时更换患者的体位,并且要定时清洁与平整床单,定时开窗通风。②静脉护理,如果术后患者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应尽量避免在同一静脉处反复、长期穿刺,并且要尽量减少下肢输液,通常情况下,持续输液时间应<48h。同时,在输液过程中,应控制扎止血带的时间,以此降低对局部或远端血管的损伤。③并发症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常见并发症为肺栓塞,术后应严密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伴有咳嗽、呼吸困难、胸疼等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如:各项生命体征监护、高流量给氧、建立静脉通路等。④功能锻炼,术后应尽早开展功能锻炼,以此促进静脉回流,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行主动活动,如: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的等长等张运动,脚趾活动等,同时,行下肢气压治疗,2次/d,以此改善血液循环。⑤心理疏导,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疼痛,还使其极易出现心理问题,而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不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与患者主动沟通与交流,掌握其心理情况,缓解其不良情绪,使其拥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此基础上,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将不断提高,从而利于保证手术效果。⑥饮食指导,患者术后应选择低脂、高纤维及易消化的食物,以此防止血液粘稠度增加,同时要食用适量的水果与蔬菜,保证大便通畅,防止腹压增高而阻碍下肢静脉回流。⑦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行康复活动训练,其活动量应逐渐增加,以此促进血液循环;同时,护理人员应纠正患者的不良习惯,如:作息、饮食及行为等,以此保证睡眠充足,饮食健康合理,尽量减少长时期卧床或站立。⑧出院指导,骨科大手术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观察患肢情况,如:肿胀程度、持续时间,患肢颜色、浅静脉怒张等,由于血液高凝状态可维持4周,因此,患者出院后可行药物预防。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与(%)表示,组间采用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76%(3/63)低于对照组的17.46%(1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6.83%(61/63)高于对照组的85.71%(5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9%(1/63),仅1例咳嗽,经对症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对照组为12.70%(8/63),8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肺栓塞症状,其中3例心率加快、2例咳嗽、2例呼吸困难、1例胸痛,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3.1DVT的研究现状

骨科大手术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等。通过临床实践可知,DVT发生与创伤、长期卧床及应激反应等均有密切关系,其中创伤导致的肢体水肿,会造成静脉损伤或者压迫,此时静脉内血流相对缓慢,凝血系统也随之被激活,从而血液呈现出了高凝状态;应激反应会减少静脉血流、降低血流速度,极易引发血栓的出现。同时,根据国外学者报道结果显示,卧床时间超过5d,便会减缓血流、增加血粘度。根据研究表明,骨科大手术实施过程中,下肢末梢的血液循环将大幅度下降,与正常相比,约下降65%,造成此情况的主要原因为麻醉,受麻醉药物的影响,肌肉出现松弛,下肢失去紧张性。一旦出现DVT,不仅会影响手术疗效,还会增加患者身心负担,如果未能实施有效的预防与护理,则会进一步增加DVT的发生率。根据吕厚山的研究报道可知,以48例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未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DVT的发生率高达50%,其发生原因为:术中出血量较大、深静脉受牵拉、静脉壁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静脉受压迫,其回流受阻。根据邱贵兴的的研究报道显示,以120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预防组的DVT发生率为11%明显低于未预防组的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下肢肿胀与疼痛,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则极易诱发肺栓塞,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因此,DVT的预防与护理是必要的。

3.2预防与护理分析

近几年,患者DVT的预防与护理工作得到了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实施了术前与术后预防与护理,具体措施有术前准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运动锻炼,术后基础预防、机械预防、药物预防、患肢护理、疼痛护理及并发症预防等[5]。

术前预防与护理的侧重点为健康教育,主要是由于患者对疾病、手术治疗等缺少了解,并且受疼痛的影响,导致其普遍存在恐惧、忧虑等心理,而负面情绪降低了患者手术治疗依从性,同时也会增加患肢的损伤程度[6]。因此,在术前,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教育与宣传。在患者入院后,应指导其检查、用药等,告知其术前的相关事宜,如果存在疑惑应积极询问,以便于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不良心态,并使其逐渐形成积极的、乐观的治疗心态;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患肢的情况,协助其正确摆放,并加强巡视与检查,防止某一部位长期受压[7]。

术后预防与护理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对于骨科大手术患者而言,其发生DVT的高峰时间为1~4d,发生的症状与体征主要为患肢肿胀,为了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医护人员应严密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体温、脉搏等,如果患者主诉患肢伴有疼痛及肿胀感,经检查周径增大、皮温升高、皮肤潮红,此时则可能发生DVT[8]。同时,在临床实践中应关注患肢是否存在发亮、发白及浅静脉怒张等,再者要注重相关的肺栓塞症状,如:心率加快、呼吸困难、胸痛等,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则要及时处理[9]。此后,护理人员应落实术后各项预防与护理措施,在预防过程中应以药物预防为主,并辅助基础预防及机械预防,从而保证预防效果;在护理过程中,应行针对性护理,如:疼痛护理,术后疼痛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易增加心理障碍及DVT的发生率,因此,术后应结合疼痛的程度,实施分散注意力止痛、按摩止痛或药物止痛等[10]。

本组患者经针对性护理后,患者的DVT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同时提高了患者护理的满意度。此结果表明,骨科大手术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后,改善了其生存质量,利于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骨科大手术后DVT的发生率较高,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肺栓塞或脑栓塞,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我院为预防DVT的出现,采取了一系列的针对性预防与护理措施,经术前与术后各项措施的落实,有效的预防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蓉.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8:151-152.

[2]戴玲.早期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15:2358-2359.

[3]郑勤.骨科大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14,08:38-39.

[4]刘青,刘蕾,杨丽莎,等.骨科下肢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N].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04:225-226.

[5]付丽萍.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循证护理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1:2607-2608.

[6]张红梅.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96例护理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09,16:114-115.

[7]袁旭,何明菊.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9:277-278.

[8]常俊芳.骨科大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05:130-131.

[9]奚卫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0,04:64-66.

[10]谢晓璇.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现代医院,2010,12:91-92.

论文作者:卢衍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8

标签:;  ;  ;  ;  ;  ;  ;  ;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卢衍萍论文_卢衍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