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过程中论文,国有企业改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了关键时期,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摆脱困境、步入市场的攻坚之举和振兴之策。近几年来,咸宁地区借鉴外地经验,在全省率先推出“先出售,后改制,内部职工持股”的股份制改造方案。到去年底,全区已有585 家企业进行不同形式的改革,其中以“内部职工持股”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有289家。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为企业改革举措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持?带着这一现实问题,最近,我们调查了嘉鱼县部分改制企业,结合对全区面上情况的了解,形成了几点初步的认识和思考。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改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997年,县属工业实现总产值27亿元,实现利税1.3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8.9%和18.5%。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企业改制之所以取得成功,与改制过程中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一)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首位,致力于增强人们的改革意识。
不少企业员工大锅饭的思想还很浓,市场经济的观念尚未树立起来。为使企业顺利通过“磨合期”,完成国有企业新的跨越,需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着力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嘉鱼县在改制中利用广播、电视、墙报、橱窗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现代企业制度的优越性和企业改革的必要性,使企业员工认识到企业股份制改革并不是政府甩“包袱”,也不是“变相集资”,而是为了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在全县普遍开展以“四讲四不讲”为主要内容的形势政策教育,即讲标准不讲框框、讲发展不讲成份、讲效益不讲形式、讲大局不讲小利。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改革观,使他们懂得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只有改革才有希望,引导员工形成新的就业观念、择业观念,有效地消除企业员工思想上的姓“公”与“私”,流动与流失,就业与下岗等一系列疑惑,促进了他们自觉地支持、参与企业的改制工作。
(二)把市场竞争的现实压力转化为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凝聚力,着力增强企业内在活力。
在当前企业转轨的“磨合期”,不少企业从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入手,对员工进行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主人翁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员工三者利益关系教育,开展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建设,效果明显。原嘉鱼床单厂是国家二级企业,创造过辉煌。在困境中被集体企业田野集团兼并。在转换机制的同时,以丢掉包袱、增强信心、重塑形象为主题的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多样活动,丰富了员工生活,理顺了员工情绪,激发了兴厂热情,企业改制的效益开始显现。
(三)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引导群体情绪的切口,充分发挥其“减震”功能。
随着改制的不断深入,既带来了企业轻装上阵的喜悦,同时也会使企业员工社会心理出现某种程度的失衡。面对复杂的职工思想情绪,嘉鱼县在开展普遍的宣传教育的同时,注意做好职工的思想引导和情绪疏理,采取了“先股后租、减负经营”的方式,妥善安排分流下岗人员,同时,注重解决职工实际困难,启动“双停”企业,依靠优势企业吸纳2000余人,以优惠政策鼓励下岗人员合股兴办第三产业, 自谋职业600余人。由劳动部门牵头,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组织劳务输出,外出打工3000多人。由于把思想工作做到人,政策得力,上岗职工参股购股,下岗分流人员也无怨无恨,化解了普遍悲观情绪,保持了职工队伍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是企业改革的攻坚战。它既是企业图生存、求发展的大事,又面临解决观念更新、包袱过重及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其提供充分可靠的思想保证,以促进转换经营机制健康有序的发展。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企业员工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必然给他们带来极大的震荡与不安。如何正确地引导他们顺利地渡过“彷徨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伟大实践中,必然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可否认,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观念陈旧、形式上缺乏创新的问题,一些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与现代企业制度还不相适应。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具有长远性和艰苦性的系统工程。在企业处于转轨的关键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到实处,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作运行新机制,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是一个全新课题,也是必须给予解答的课题。根据一些企业的探索和我们调查后的思考,可以考虑在以下几个基本方面下功夫,并使之融入新的企业管理机制之中。
——建立同向同步同心的目标确立机制。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在改制过程中,与转换经营机制相适应,努力确立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同向同步的目标,使两者在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相伴相随,发挥合力的作用,使企业管理提高层次,使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效果,实现企业的根本目标。同向即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目标具有内在统一性和方向一致性。是一种发展活力与发展方向统一的目标,是一种培育优质产品与优秀人才统一的目标,是一种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文明统一的目标,是一种鼓励竞争与提倡互助统一的目标。同步,即思想政治工作要克服自身循环的弊端,放下“高于一切”的架子,摆脱滞后于生产经营实践的倾向,克服目标游离的现象,真正融入经营管理的目标之中,实现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同心,即无论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还是直接生产经营管理者,都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管理者,虽然存在阶段工作目标的异同,但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应该确立协作的精神、合作的态度和互补的风格。
——建立全员全程的工作运行机制。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一些企业由单一所有制向混合所有制转变,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加大,必须不断增强渗透性、适应性、实效性,确保其正常有效运行。一要坚持全员全程,增强渗透性。思想政治工作有广泛性,“全天候”性,才有生机和活力。在现代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要渗透到每个环节、每个工序、每个员工,在“阳光普照”的基础上,化解突出问题,关照重点对象。二要坚持开放开明,增强适应性。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民主经济。生产经营的开放性,企业活动空间的拓展,社会生活日益多元化,带来职工思维方式的转变,价值追求的多元化,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开放、开明的作风,不做“教师爷”,少露说教痕迹,多创造自我教育的条件,提供自我表演、自我教育和抒发情怀的机会。把思想道德建设融于班组文化、家庭文化、街头文化、“沙龙文化”之中,从企业延伸到社会,实现“于无声处”育桃李。三要坚持求实务实,增强实效性。企业改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职工群众面临许多实际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体现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原则,及时帮助职工解决问题,使其感受集体温暖,增强团队意识。以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为突破口,从子女就业、分房看病、生老病死等各方面为职工排忧解难,给困难户送温暖、办实事,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政工干部在职工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而且会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建立严明严格的规范约束机制。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制度规范约束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管理机制看,必须建立健全“三会”(即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共同管理负责制,共同承担起思想政治工作,充分体现现代企业管理以人为本的实质要求,落实“一岗双责”制度,把管人管事管思想统一起来。企业党、团组织要积极主动承担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和组织责任,坚持抓思想从生产经营实际出发,抓经营管理从抓思想建设入手,做到两副担子一起挑。从工作协调机制看,必须建立“大政工”网络系统,变原来只依靠少数专职政工干部为全员参与的格局,通过少而精的专职政工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划指导,总结经验,推动提高。通过大而强的兼职人和管理者队伍做思想政治工作,扩大覆盖面,调动积极性,形成新格局。必须协调好党、政、工、团与新“三会”的关系,形成齐抓共管又相互约束监督的局面。从效益考核机制看,必须建立严格严明的考核奖惩制度。讲求效益是现代企业的生命。思想政治工作同样要建立严格严明、公开公平、细化量化的考核体系和办法,克服说不清、道不明、随意性、不规范的状况,要象抓经济工作一样,变“软约束”为“硬约束”,根据效益考评结果,实行奖优罚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