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穿孔患者的放射线诊断价值探讨论文_关晓春

胃肠道穿孔患者的放射线诊断价值探讨论文_关晓春

哈尔滨市阿城区中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目的:主要研究胃肠道穿孔患者的放射线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胃肠道穿孔患者为研究样本,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CT扫描和腹部X线摄片检查,观察其检测后的诊断符合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高达90%明显优于对照组(73.3%)差异显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16,P<0.05)。结论:采用CT扫描来鉴别和诊断胃肠道穿孔疾病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胃肠道穿孔;放射线诊断;CT扫描

Abstract:Objective:The main study of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gnostic value of radiation. Methods:Sixty patients with perfor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T scanning and abdominal radiography were performed respectively.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Count data using χ2 test,P <0.05 for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ith diagnostic accuracy of 90%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73.3%)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 = 10.516,P <0.05). Conclusion:CT scan to identify and diagnose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 disease can achieve very good results,with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Radiographic diagnosis;CT scan

急性胃肠道穿孔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常由于溃疡、炎症及肿瘤、创伤破裂而继发,其中最常见的穿孔原因是胃十二指肠溃疡。方便、快速、准确的诊断对急性胃肠道穿孔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临床医学对胃肠道穿孔常用的诊断方式是放射线,且随着技术的进步,CT的普及,CT 扫描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主要探讨胃肠道穿孔患者进行放射线诊断的临床效果,并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胃肠道穿孔患者为研究样本,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20-70岁,平均45岁;病程3h-2d;阑尾炎20例,消化道溃疡30例,其他10例,且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痛症状,部分伴随成都各异的腹膜刺激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患者均符合临床医学对胃肠道穿孔的诊断标准,并经多种方式的检测后得到证实。临床症状:患者上腹部剧烈疼痛,迅速波及全腹,同时出现心慌、气短、出汗、四肢冰凉等,部分患者还出现恶心、呕吐、腹胀、发热、脉搏加快。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60例患者分别进行立位X线平片检查和CT扫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即对照组采用腹部X线摄片方法,具体为指导患者采取立位,检测范围为全腹,重点检测患者疼痛及压痛部位,观察其胃肠壁水肿、肠壁周围、腹壁及膈下合并游离液体,另外,指导合并腹壁下气体游离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以更好的观察游离气体的情况。而观察组采用CT扫描,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从隔面到耻骨范围进行扫描,采用西门子螺旋CT机,层厚和层距7mm。扫描参数为120kV,矩阵512×512。全部为CT平扫,增强扫描时,对患者进行经前臂静脉高压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剂量为90-100ml,注射流速为2-3ml/s,窗宽个窗位分比为30、40,并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观察并记录两组诊断方法的结果及影像学表现,进而比较其诊断符合率结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资料用检验,计数资料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两组检测结果与医学界对胃肠道穿孔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后发现,对照组中患者有8例漏诊,符合率为73.3%,其中8例漏诊中阑尾穿孔占5例;而该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多为新月状或弧形,并检查可见腹壁或膈下游离气体的存在。观察组患者中只有3例漏诊,符合率高达90%,漏诊患者均为阑尾穿孔,影像学表现中最常见的是程度各异的腹腔游离气体,部分患者可见伴随有腹腔积液、胃壁或肠胃局部增厚、局限性腹膜炎、穿孔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升高等症状。两种检查方法的总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16,P<0.05)。

3.讨论

急性胃肠道穿孔是外科多发病,大多患者由于胃肠道内容物或气体外溢至腹腔中所致。该疾病发病迅猛,且会引起继发性腹膜炎等严重病症,同时可继发腹膜炎症等。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性上腹部疼痛并逐渐加重,可很快波及全腹,多伴有腹压反跳痛、肌紧张等急性腹膜刺激症状。有些患者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或急性胆囊炎等,从而延误病情,影响预后。急性胃肠道穿孔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很多,如B超、X线和螺旋CT等,选择方便、快速且准确地对该病做出诊断的影像学方法,对于抓住时机抢救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医学界对肠胃道穿孔患者常采用放射线检测,以及早的确诊,进而促进治疗,而腹部X线摄片和CT扫描是比较常用的检测方式,本研究中采用CT扫描进行胃肠道穿孔的检测来帮助其确诊的符合率明显的优于采用腹部X线摄片检测方法,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本研究的可信度和客观性,本文又参考了医学界在进行胃肠道穿孔的临床实践及相关的大量参考文献,也发现本研究的结论与其基本一致。在临床上X线诊断应该注意以下几种情况的存在:胃后壁溃疡穿孔时胃内气体可由穿孔进入小网膜囊,如果网膜孔不通畅,气体则很容易局限在网膜囊内,网膜囊上隐窝充气,而气体不能进入大腹腔。正常时,胃十二指肠壶腹部及结肠有一定量的气体存在,因此穿孔后大都会出现游离气腹征象。且正常情况下,小肠及阑尾一般是没有气体存在的,穿孔后也很少会有游离气腹征象。另外当短时间内患者一直保持某个固定体位时,散布于腹腔内的游离气体还没有聚集到膈下或腹壁下即开始对患者进行摄片检查,这时很容易造成漏诊。因此,虽然没有游离气腹征象但并不能排除胃肠道穿孔的可能。对临床上症状表现非典型的患者如老年人、儿童或经产妇、肥胖者,腹膜刺激征往往比较轻,故X线检查诊断起来会更加困难,如果气体被包裹且积聚在腹壁和胃肠之间而并没有游离到膈下,X线检查也很难发现阳性体征。而CT扫描的影像学图像为断层图像,分辨率很高,对气体等极为敏感,可以直接通过管壁的形状、周围脂肪层的状态等进行观察,并结合腹腔游离气体的观察及穿孔诱发的相关并发生影像学表现等间接征象进行判断,这样就极大的提高了诊断的符合率。综上所述,螺旋CT相对于X线检查特异性更高,对胃肠道穿孔的诊断更具价值。

参考文献:

[1]姜秀丽,孙淑艳,唐广新. 胃肠道穿孔患者的放射线诊断价值的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2):189-190.

[2]崔铁镐.胃肠道穿孔患者的放射线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J].山西中医,2015(21):73.

[3]李文博,徐洪全,何责林,杨化云.胃肠穿孔患者的放射线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6(24):70.

论文作者:关晓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  ;  ;  ;  ;  ;  ;  ;  

胃肠道穿孔患者的放射线诊断价值探讨论文_关晓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