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三种皮瓣早期修复足部电击伤创面的疗效观察论文_李丽,牛惠彩,吴黎黎

应用三种皮瓣早期修复足部电击伤创面的疗效观察论文_李丽,牛惠彩,吴黎黎

(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烧伤整形科 116030)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三种皮瓣修复足部电击伤早期创面的疗效。方法 本组2010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8例足部电烧伤患者,足部创面大小2cm×4cm~7cm×19cm,均伴有肌腱或骨外露。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2例、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筋膜皮瓣修复4例、局部旋转皮瓣修复2例,皮瓣大小3cm×5cm~8cm×20cm,供瓣区给予植皮修复,术后常规灯烤保暖,随访观察8~24个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局部旋转皮瓣进行修复电击伤后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结果 本组7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供瓣区植皮全部成活,皮瓣质地良好,皮瓣不臃肿,不需再次手术修薄,足的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足部电击伤创面修复应根据创面位置大小形状等选择不同的皮瓣,足部邻近皮瓣及局部皮瓣是修复足部缺损的良好方法,皮瓣切取方便,修复后外观及功能满意。

关键词:足;电击伤;组织缺损;皮瓣修复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arly reconstructive effect of injury of foot by electrical burns. Methods:eight patients with soft tissue injury of foot by electrical burns were treated with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island flaps of distal pedicled sural nerve accompanying blood vascular,local rotational flap .Results:The skin flap survived in seven patients,one of the little flaps of skin flap necrosis.After a follow-up for8months to2years,no complication occurred.The color and texture of the flaps were good.Conclusion:Different flaps are needed to repair foot defect of electrical burns. Nearly axial flap and local rotational flap are all reliable flaps. These flaps have rich blood supply without sacrifice of major arteries. Flaps elevation are easy The appearance and the function were satisfactory.

Key words:Foot;electrical burns;Soft tissue defect;Flap Repair

足部电击伤创面常常表现为创面面积较小,但是其软组织缺损往往比较严重,常伴有肌腱、骨外露,由于足部有负重功能,以及穿鞋引起摩擦等情况发生,要求创面修复后与受区周围皮肤质地相近,因此常需采用皮瓣修复。常需采用皮瓣修复。我们自2010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足部电击伤患者共8例,分别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局部旋转皮瓣进行修复电击伤后足部创面,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自2010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8例足部电烧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0~56岁。受伤电压为380伏及一万伏高压电的电接触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6例为手部电烧伤,合并足部严重的电损伤出口,2例为双足电烧伤,足部创面大小2cm×4cm~7cm×19cm,均伴有肌腱或骨外露。伤后5~7天予以清创,根据皮肤软组织损伤情况,分别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局部旋转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大小3cm×5cm~8cm×20cm。

1.2 手术方法 手术在全麻及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进行。足部的电烧伤创口彻底地清创。在去除所有污染坏死的焦痂及皮下毁损组织后,用双氧水和抗菌素溶液冲洗。确定创面大小范围,根据伤情设计皮瓣类型及皮瓣面积。

1)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术前以多普勒探测仪探查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给予标记,作为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的关键旋转点,以胫后动脉在小腿的体表投影为轴线,以穿支发出点为皮瓣旋转点,根据创面大小形状设计皮瓣,按皮瓣设计,先于皮瓣的后下缘做纵向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探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进入皮瓣后,在深筋膜下由皮瓣远端向近端掀起皮瓣。结扎胫后动脉其他分支,仅保留内踝上穿支,即形成内踝上穿支皮瓣。蒂部采用明道旋转覆盖创面,供瓣区给予植皮修复。

2)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以腓肠神经体表投影腘窝中点至外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之间的连线为轴,外踝上方5~7cm处为皮瓣旋转点,皮瓣上界不超过腘窝,皮瓣两侧不超过侧中线,根据创面大小沿轴心线两侧设计皮瓣,测量从旋转点到受区创面的最近距离,并以此确定皮瓣蒂部长度。首先切开皮瓣蒂部一侧的皮肤,在深筋膜下向中线潜行分离,注意保护勿使皮肤与筋膜分离,掀起皮瓣,皮瓣旋转覆盖创面。

3)对于较小创面,直接缝合困难,伴肌腱骨外露,难以植皮修复的,选择局部旋转皮瓣修复,包括足背皮瓣,足底非负重区皮瓣等。供瓣区植皮治疗。

2.结果

本组7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供瓣区植皮全部成活,术后随访8个月~24个月,皮瓣质地良好,皮瓣不臃肿,不需再次手术修薄,修复区无溃疡,足的外观及功能满意。

3.讨论

高压电接触伤的足部出口创面不同于一般的创伤。往往皮下的深部组织均有毁损,而且受损的范围不以表面的损伤为准。要考虑临近血管神经有被损伤的可能,因此在设计皮瓣时,对皮瓣的切取范围应保留有充分的余地。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1]不牺牲小腿重要血管,血供可靠,尤适于主要血管有伤的情况,旋转点可在一定范围内灵活调整,逆行皮瓣可修复足跟至跖骨头以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范围大、安全,皮瓣动、静脉循环平衡,抗感染能力强。皮瓣在深筋膜下切取,位置表浅,操作简单,而且在腓肠神经与周围皮神经端侧或端端吻合后,可以恢复足跟负重区的感觉功能,这对于站立行走尤为关键。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切取范围大、手术操作简便、局部转移灵活、成活率高的特点,可修复足部任何部位的皮肤损伤[2、3]。且不牺牲下肢主要血管,对供区影响小。局部旋转皮瓣操作较灵活简便,但是应用范围有限,不适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修复足远端创面时由于皮瓣蒂部较长,且足、踝部软组织少,伸缩性差,深层为坚硬的骨组织,因此皮瓣旋转180°时易出现血运障碍;创伤早期组织高度肿胀,隧道张力过大,易压迫皮瓣蒂,在设计皮瓣及缝合皮瓣时,一定要注意避免皮瓣及血管蒂受压迫,保证血管蒂有良好的供血功能,故尽量采用明道转移。此外要确保皮瓣成活。

足部电击伤创面修复要权衡利弊,尽量采取简单,可靠,损伤小,愈合后功能恢复好的方式,应根据创面位置大小形状等选择不同的皮瓣,足部邻近皮瓣及局部皮瓣是修复足部缺损的良好方法,皮瓣切取方便,修复后外观及功能满意。

参考文献

[1]唐举玉 谢松 等.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4,27(1):17-18.

[2]杨大平,方冬支,郭铁芳,等. 腓动脉穿支跨区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 [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4,20(1):24-26.

[3]章斌,郭锦明,刘俊等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4 383-384

通讯地址: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烧伤整形科 116030

论文作者:李丽,牛惠彩,吴黎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3

标签:;  ;  ;  ;  ;  ;  ;  ;  

应用三种皮瓣早期修复足部电击伤创面的疗效观察论文_李丽,牛惠彩,吴黎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