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PA对不同病因和机制的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论文_于丽君,付晶,王兰,强家奇,邱学荣

于丽君 付晶 王兰 强家奇 邱学荣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161005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和机制类型的缺血性脑卒中使用阿替普酶(rt-PA)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分为rt-PA静脉溶栓治疗组及非溶栓对照组。将治疗组与对照组按照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分组,就治疗组(n=100例)与对照组(n=100例)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NIHS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组,其中rtPA对动脉-动脉栓塞、载体动脉堵塞穿支机制所致急诊缺血性脑梗塞效果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患者疗效,减少残障,特别是LAA型脑卒中,且具有较好的疗效(P<0.05)。

关键词:rt-PA 缺血性脑卒中 不同病因和机制类型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1]。目前国内外研究证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改善患者预后[2]。缺血性脑卒中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3],将病因分为五大类型:心源性栓塞(CE)、大动脉粥样血栓型(LAA)、穿支动脉梗死(PAD)、其他病因型(OE)、隐源性梗死型(UE)。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导致梗死的发病机制包括动脉到动脉栓塞、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和混合机制等。本研究动态观察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不同病因及发病机制导致的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入院的发病在4.5小时内,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4]中的急性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者200例。年龄在18-80岁之间,男女病人均可,NIHSS评分>25分者不能入组,根据患者家属意愿分组。溶栓治疗组(100例),男66例,女34例,年龄平均(62.92±6.52)。非溶栓治疗组(100例),男68例,女32例,年龄平均(61.82±6.4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均严格按照《脑卒中综合规范临床内科诊治方案》[5]执行,静脉溶栓组予以注射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剂量标准为0.9mg/kg,剂量最高不超过90mg,先在1min内静推总量的10%,其余的在1h内采用匀速静脉泵入给药。住院后24h后复查头颅MRI+DWI+MRA或头CT+CTA检查,明确是否有颅内出血。两个实验组分别并依据CISS分型进行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组。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患者入院时、使用药物1小时、1d、1周、2周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评价。在3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改良Rakin量表评分(MRS)。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及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出血转化及死亡人数统计

观察两组患者,溶栓组出血转化4人,对照组2人。两个实验组均有6人死亡,因死亡患者均未达到观察时间要求,故在两组数据中将每组6人数据剔除。

2.2两组患者按CISS分型进行分组

两组患者根据辅助检查及病史遵照CISS分型分别进行分组,两实验组各亚组间人数大致相同,两实验组间无明显差异。

2.3两组患者PDA型梗死NIHSS评分及MRS评分比较

对比两组PDA型脑卒中患者的NIHSS评分,结果显示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3个月MRS评分同样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2.6对比两组患者LAA型梗死不同机制亚组NIHSS评分及MRS评分

对比两组LAA型脑卒中患者的不同发病机制组NIHSS评分,结果发现,其中溶栓组实验组内动脉-动脉栓塞组及载体动脉堵塞穿支亚组较对照组在1d后NIHSS评分显著下降,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后3个月MRS评分同样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4。而发病机制为混合型和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型,溶栓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下降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死率高居我国城市死因顺位的第3位,已成为危害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6]。然而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其预后有所差别。

本研究动态观察了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不同病因及发病机制导致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及rt-PA静脉溶栓治疗组均可以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但溶栓组更加显著,且起效快,患者残障少,预后好。通过对比显示溶栓组对LAA型脑卒中效果显著,特别是以动脉-动脉栓塞和载体动脉堵塞穿支两种发病机制的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更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且两组患者死亡率、出血转化率的观察,显示溶栓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

综上所述,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特别是以动脉-动脉栓塞和载体动脉堵塞穿支两种发病机制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更佳,且不会显著增加死亡风险及出血转化率。但由于研究纳入的样本数量有限,导致研究结论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

参考文献:

[1]Vaartjes I,O'Flaherty M,Capewell S,et al. Remarkable decline in ischemie stroke mortality is not matehed by changes in ineidlenee [J]stroke,2013,44(3):591=597

[2]A Shaun R. Greene CL. Snider CC,et al.Thromboelastographic changes in patients experiencing an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receiving alteplase.[J]. J Stroke Cerebrovas Dis,2014,23(6):1307-1311

[3]Gao S,Wang YJ,Xu AD,et al.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J].Front Neurol,2011(2):1-6

[4]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止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1.

[5]王伊龙,赵凡.脑卒中诊疗技术规范研究——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工作重大项目[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3,11:83-84

[6]Polivka J,Rohan V,Sevcik P,et al. Personalized approach 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 [J]. EPMA J,2014,5(1):9

备注:齐齐哈尔市社会发展指导性项目 项目名称:rt-PA对不同病因和机制的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项目编号:SFZD-2016055

论文作者:于丽君,付晶,王兰,强家奇,邱学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  ;  ;  ;  ;  ;  ;  ;  

rt-PA对不同病因和机制的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论文_于丽君,付晶,王兰,强家奇,邱学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