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道路桥梁管理处 300022
摘要: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增速下降但国民幸福感增强。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各种保障也都有了,对闲暇出行的追求增加了,对精神享受的需求也增加了。人们更加注重出行的安全性、便捷性,这就要求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对这些做出保证,既要保证市政道路工程在不扰民和长期断交的情况下建成通车,又要不断提高市政道路的服务性和舒适性,减少交通事故,避免交通拥堵。
关键词:市政道路;安全;服务性
在实施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质量管理问题。一旦质量管理出现问题,轻则减少道路的使用年限,严重的还要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威胁到司机和乘客的人身安全。因此,在进行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加大对质量管理方面的监控,减少产生质量问题风险,保证过路的乘客与司机的安全。
1市政道路的施工特点
1.1全封闭施工难以实现
市政道路因其所处区域的特殊性,很难将道路施工现场实现交通全封闭。如果只封闭一个或者两个车道,一方面导致施工作业面狭窄,质量管理工作比其他工程项目更为量大、零散、连续性差;另一方面车流量大、红绿灯多的地方易造成拥堵,快速路等路段因车速快易造成车毁人亡的严重交通事故。
1.2施工过程噪音扰民难以避免
市政道路距离居民楼较近,施工过程对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干扰非常大。为了不影响交通,道路施工一般安排在半夜至凌晨交通流量小的时段。这就要求养护施工单位,提前准备足够的人工和机械,并做好降尘等养护工作,保证施工的提前完成。施工工期的提前,导致施工质量控制缺乏周密性,无形中提高了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控制难度。
1.3市政道路地下管线井较多
市政道路地下埋设污水、给水、电信、电力、燃气等管线多,路面井盖多,无主设施多,一旦对一些管线位置不清楚,施工时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极有可能对周围居民造成生活不便,甚至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也会影响养护管理部门的社会信誉。
1.4城市居民对出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
市政道路建成以后,老百姓对出行的安全和舒适性会提出更高的要求。道路井盖较多时,会影响道路的行驶质量,井周下沉时,车辆会因躲避井盖而造成交通事故。夏季、冬季因雨水和积雪的反复冲刷和冻融,造成沥青道路裂缝、坑槽等病害。管道跑水,冬天造成路面结冰。上述因素都会影响行驶质量和安全,造成出行体验较差。
2市政道路质量管理和安全施工措施
2.1针对城市交通流量大,施工封闭较为困难的特点,施工单位应积极协调交管部门安排好导行措施,尽量做到全封闭施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质量。避免因车辆的碾压,造成路基养护时间不足,强度降低,难以形成整块板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施工难以做到全封闭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施工准备、沟槽开挖、排水管道施工、管坑回填、路基施工、路面结构施工、竣工验收等流程,合理安排每一道工序,不返工。最重要的是做好导行措施,提前设置安全帽、施工导行提示标志,防止车辆驾驶人因反应不及闯入施工区域,造成不必要 的人员和财务损失。
2.2市政道路施工应合理安排时间,对车流量较大的快速路、主干路、人员集中的市场、步行街等应将施工安排在车流量、人流量较少的夜晚等时间段。对于关键施工工序由于养护周期等原因,不容易保证成活质量时,应采取措施,保证施工时间和质量。比如,管线井的提升改造施工,普通水泥的养护周期是7天,无法满足快速施工的要求,这时在养护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应采取新工艺新措施,利用黑色快硬水泥,凝结时间早,强度提升快等特点达到即能保证施工质量,又能保证施工时间的目的。
2.3沟槽开挖前应要求各有关管线部门提供地下管线情况及图纸,并结合人工开挖勘察,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当发现管线位置后应做好清晰的标志以保护好地下管线。管道安装完毕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回填工作。回填时,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回填淤泥、腐殖土及有机物质。回填土不得夹有大块砖石,大块土必须敲碎至10cm以下方可用于回填。当回填高度不够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加固后回填。
因历史原因,排水井的位置有可能不在道路的最低点,雨季容易造成局部积水,影响行人及车辆安全通行。因此,工程开工前,在项目总工程师的组织下,集中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有关人员,仔细审阅图纸,将不清楚或不明白的地方及时汇总,及时解决。最后,项目经理应严格按照有关程序,组织技术交底,由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向班组交底,做到项目部全体人员均熟悉本工程的技术要点、设计意图和施工技术规范的内容。
2.4虽然养护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但限于养护经费有限,施工周期短,任务多,新材料新工艺未大范围使用等因素,道路耐久性很难保证。
市政道路管线井较多,管线井井周混凝土开裂,井身整体下沉是影响道路舒适性较为关键的因素之一。这就要求养护管理部门及道路监理严格把关,排除干扰,按照道路养护规范的要求,保证井周混凝土的开挖尺寸,并根据施工路段交通影响情况,是采取普通混凝土进行修筑还是采用黑色快硬水泥等新材料新工艺进行修筑,保证混凝土达到强度的75%以上再开放交通。
对道路通行影响较大的另一病害就是坑槽,尤其是冬季,热拌沥青施工难度大,冷拌沥青小修小补耐久性较差,对道路养护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通行速度要求较高的道路,可先用冷拌沥青进行修补,修补面积不应太小,以免沥青被压翻,影响修补效果。对于速度有限制的路段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混凝土砖进行铺砌,保证快速恢复交通和施工质量。
总之,市政道路工程有其特殊性。首先,应做好施工设计方案,设计本身要规范,设计时综合考虑与给排水、热力、电力、燃气、通信等管线的平面布置和互相交叉。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大幅调整路线、管线布置冲突,道路刚竣工就破路埋管等现象;其次,我们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安全规章制度。使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高效的搞好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制度的制定依据要符合相关法律和行业规定,制度的内容要全面且针对性强。严格按照施工程序办事,对每道工序,每个结构层次,每一关键部位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严格把关。
参考文献
[1]李海程.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9):1938~1938.
[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4]韩杰浩.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9,(29)
论文作者:张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管线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道路论文; 质量论文; 沥青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交通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