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区水稻稻瘟病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治现状论文_潘志远

丘区水稻稻瘟病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治现状论文_潘志远

潘志远 (武胜县真静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 四川 广安 638400)

【摘 要】 稻瘟病是四川省丘陵地区水稻生产上的一种重要流行性、灾害性病害,严重威胁着水稻产量的提高,本文针对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稻瘟病发生的根源,品种的抗性和气象条件等进行分析,为丘区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提供分析思路。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1-012-01

水稻是四川省丘陵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稳定和增产对丘区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今年来稻瘟病在丘区的发展呈偏重的趋势,且发展范围大、危害重。丘区雨水较多,低温寡照,更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对丘区的水稻产量产生较大影响。据广安市农技中心人员调查,全市粳稻发病率40%~60%,部分田块减产20%~30%,重发地块发病率达50%以上甚至绝产。

1 发生特点

一是近年来稻瘟病较前些年发病重,属于大发生年份,这与近年水稻穗期连续阴雨低温寡照有关。二是水稻品种不同发病程度不同。据调查,丘区栽培的粳稻品种比籼稻品种发病重,华粳六号、华粳七号、连粳系列等水稻品种发病均重于盐粳系列品种,发病重的品种发病率普遍超过80%。三是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生育期亦表现不同的抗性,分蘖和新叶生长速度最快时,感病的程度最重,穗期以始穗时抗病弱,发病率和损失率高,齐穗后仍有很高的发病率,不过损失率有所减轻,乳熟期发病率较高,但损失率明显减轻。四是不同的地方区域发病程度不一样,水稻稻瘟病发生北部重于南部,特别是西北部发生最严重,发病率有的在50%以上。五是不同的种植方式发生程度有所差别,栽插早及直播稻田发病重,稻麦两季及水源充足的地块则发病较轻,直播稻没有及时浇水的粳稻发病重。六是管理水平差,造成稻瘟病发生程度不同,在水稻生长的各个时期,管理措施适宜,前期苗子返青快,苗子壮,植株抗病力增强,不易发病,中后期植株茎秆粗壮,抗倒能力增强,不易发病。

2 发生原因

一是气候条件对病菌的繁殖和植株的抗病力有影响,同时也影响植株的抗病性,特别是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植株同化作用缓慢,呼吸量减少,使叶片柔嫩,抗病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害,反之,病害的发生发展便会受到抑制;二是疏于防治。由于稻瘟病显病症晚,特别是水稻穗颈瘟,在水稻成熟收割前15 d左右才显现症状,个别疏于管理的,稻瘟病的危害加重。三是栽培管理方式不同既影响到水稻的抗病力也关系到病菌生长的田间小气候,特别是肥、水管理与病害的发生流行关系密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肥料中以氮肥对水稻发病的影响最大,过多施用氮肥,使茎秆的硅质化下降,引起披叶,植株体内的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增高,容易感染病害。分蘖前期浅水浇灌,分蘖盛期适时排水晒田,抽蘖后湿润灌溉,可控制土壤中氮肥的供应,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达,使稻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如水肥管理不当,长期深灌,长期干田,冷水浇田,忽冷忽湿,造成植株病害的抗病性下降。只有浅水常灌溉,干湿交替,才能增强稻株的抗病性。

3 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目前种植的盐稻系列、杂交籼稻抗病性较强,而华粳6号、华粳7号则抗病比较弱,同时选用抗稻瘟病的品种,要兼抗纹枯病、胡马斑病等,针对稻瘟病容易变异的特点,地区种植期间要合理布局,防止品种单一,导致抗病率下降。二是消灭越冬病源,及时处理染病稻草,严格种子浸种。三是加强田间管理,从移栽到有效分蘖结束,长根、长叶出分蘖的时期主攻方向促进早发,争取多穗,并为大穗打下基础,因此基肥要足,追肥要速,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前期浅水,促进早分蘖,分蘗盛期前适当控水,促进稻株长根,抽穗期灌浅水满足花期需要,灌浆期湿润灌溉,有利于后期活棵成熟,减轻发病。分蘖结束到拔节期,根据长势可适当追肥,促使稻株生长平衡。抽穗、扬花、灌浆、成熟期肥水管理主要是养根促叶,提高结实率,增加了千粒重。收割前7 d断水。

3.2 化学防治

丘区防治稻瘟病的药物有多种,如三环唑、稻瘟灵、异稻瘟静、咪鲜胺、春雷霉素、稻瘟酰胺、肟菌脂、嘧菌酯等,应分清各种农药主要特点,前期预防可用三环唑,可阻止病菌侵入而发挥作用,没有治疗作用,可用其他药物配合预防稻瘟病,特别是没有感病的稻区,用三环唑预防;而稻瘟灵、异稻瘟静、春雷霉素具有内吸性,可预防和治疗;肟菌脂、咪鲜胺没有内吸传导性,由于异稻瘟静、稻瘟灵、春雷霉素等长期施用,稻瘟病菌已对其产生抗病性,要结合2种以上的药物施用,各地稻瘟病对咪鲜胺、肟菌脂、嘧菌酯等没有抗性,或抗性水平低;生产上应根据水稻生育期田间发病情况结合当地稻瘟病菌对不同的药物抗病水平灵活施用杀菌剂,前期如果用三环唑、春雷霉素、异稻瘟静,没有达到理效果,后期应改用其他药物如咪鲜胺、肟菌脂等;在抽穗期间预防穗颈瘟,由于咪鲜胺、肟菌脂等没有内吸传导性应将其与异稻瘟静、春雷霉素混用以提高杀菌效果,预防穗颈瘟应在破口期及时防治,如错过防治期间,在抽穗期或齐穗期后用药防治,在破口前后各7 d和破口期3次用药可主治穗颈瘟,兼治稻曲病。

丘区地势不平坦,对地势低洼田块、湿度大的丘陵山区或病区,即使已经抽穗或齐穗,也要抓紧时间补治1~2次,尽量减轻病害损失。

4 参考文献

[1] 四川稻作.四川科技出版社.1992.(1)

[2] 任艳.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措施2014(8)

  [3] 郭刚.水稻稻瘟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四川农业科学,2005(10)

论文作者:潘志远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  ;  ;  ;  ;  ;  ;  ;  

丘区水稻稻瘟病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治现状论文_潘志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