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青神县供电分公司 四川省青神县 620460)
摘要:县级调度系统的安全运行,以质量合格的电能满足用户用电的用电负荷急剧增长,农网运行方式也日渐复杂,因此原有的人力调度方式已无法适应这种客观需要。使用电子计算机对电力系统进行监视和控制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收集、处理电网运行实时信息,通过人机联系系统把电网运行状况集中而有选择的显示出来进行监控。运行人员可借此统观全局,集中全力指挥全网安全、经济和优质运行。本文基于农村电网分析配调一体自动化设计思路。
关键词:配调一体;自动化;农村电网
0引言
电力系统调度控制的基本任务在于保需要,并使发电成本为最低。传统的电力系统调度控制中心需要采集和处理的数据数量多,实时性差,已无法满足要求。特别是在事故情况下,丧失时机可能就会造成极大的危害。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调度自动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应根据系统对安全性、可靠性、实时性、保密性等方面的不同特殊要求,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从应用系统的各个层面出发,制定完善的安全防护策略。电网调度;系统自动化;安全防护电网调度的主要任务是指挥电网运行,电网调度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1.农村电网调度系统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长远规划
缺乏长远的规划,没有充分考虑电网现状及发展前景,在经验不足的条件下,急于上县级调度系统。有些县级供电局经验不足,信息不通,又没有去其它已经上县调系统的县级供电局参观学习,而只是靠自己的想象对厂家提出一些功能要求。当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许多功能该增减,但是却由于当时考虑不周,基础数据采集不全从而导致系统功能不易扩充,运行效果不够理想等。
1.2 忽视基础自动化设施的建设
有些县级供电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主站端系统,忽视基础自动化设施”的倾向。在引进主站系统时特别强调其先进性,而对于运行多年已该更换的子站端的基础自动化设施(包括一次设备、远动终端以及通道等),却舍不得投入人力和财力。
1.3忽视基础自动化设施的建设
有些县级供电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主站端系统,忽视基础自动化设施”的倾向。在引进主站系统时特别强调其先进性,而对于运行多年已该更换的子站端的基础自动化设施(包括一次设备、远动终端以及通道等),却舍不得投入人力和财力。一次设备太陈旧,由此而引起的拒动、误动情况较多;远动终端和通道质量差,运行水平低。
1.4 重系统建设,轻管理运行
有些县级供电局在进行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时,积极性很高,而系统一旦建成,特别是在通过实用化验收后,却没有花大力气加强管理工作和运行维护工作,致使运行人员和维护人员水平不能提高,管理体制混乱,从而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县级调度自动化的硬软件系统比较先进,而系统的运行维护水平和应用水平却不很高。这说明加强和完善县级调度系统的管理工作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2 农村电网配调一体设计思路
一是对配调一体化的思路进行构建如下图所示,首先管理层要更新观念,在系统的三个层面之间通过通信介质建立通讯联系,进行信息交换,实现对整个配电网的最优管理。系统采用以下信息传输方式:。
配调一体化设计思路图
二是配调一体化主站系统。配调一体化主站系统是配调一体化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中最为重要的层次,负责完成高压厂站、配网系统各种运行设备的监视、控制,电气网络分析以及日常的各种调度业务。
配调合一的主站从各个RTU、FTU及各子站获取电网的实时信息,从整体上对城郊各分公司管辖的电网进行监视和控制,分析电网的运行状态,协调各配电子站之间的配网运行方式、负荷分配及故障处理,对电网进行有效控制、管理,使整个电网处于最优的运行状态。主站系统由一系列工作站、微机、服务器、磁盘阵列、网络设备及其它服务设备等组成,不同的工作站分担不同的任务,共同实现系统的功能。
从运行体系结构看,怀化电网EMS/DMS系统是由硬件层、操作系统层、支撑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次组成。其中,硬件层可选择A L P H A、IBM、SUN、HP和PC等各种硬件设备,操作系
统层主服务器选择T r u 6 4 U N I X,工作站选择WINDoWS操作系统。系统中的支撑平台层在整个体系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其设计的合理性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结构、开放性和集成能力。
三是加快配调一体化自动化系统建设。主站由于是各种信息集中的地方,因而也是实施运行管理的最佳切入点。通过完善运行值班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密切监视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状况、机房温湿度变化、设备健康状况等,并登记在运行日志里。对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核心——远动机房,除保证温湿度及卫生条件外,还应改变人机混杂的状况,设置操作间,将设备与工作人员隔开,以保证机房的运行环境及运行设备的安全稳定性。
3.配调一体自动化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配调一体自动化的实施涉及的部门多,投资大,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配调一体自动化的规划是必不可少的,必须结合当地配电网的发展规划,制定详细的配调一体自动化的实施计划,整体考虑,分期分批实施,同时要和供电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相协调。
配电网自动化的实施,改变了配电网传统的运行管理方式,但对运行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配调一体自动化不同于调度自动化和变电所自动化,配电终端设备均为户外运行,这就要求所选择的设备具有抗高温、抗低温、防凝露、抗风沙和抗老化等能力,配调一体自动化系统的测控对象多,设备数量巨大,因此要考虑设备的性价比。
进行通信系统建设时,需要和调度自动化的通信系统相结合,统筹考虑。有些地区已建成包括调度主站和变电所的光纤通信网,配调一体自动化系统就可以利用已有的通信通道,就近接入变电所以节省投资;有些地区的通信系统不太完善,在进行配网通信系统的建设时,应为调度自动化、集中抄表等留有足够的余量。
在配网主站的建设中,应注意实用和可扩展。配电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注意配电系统设备分布区域广,管理部门多的特点,宜建立分部门分区域的管理,即建立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配网应用分析(PAS)的实施相对要求比较高,需要有完整准确的配电网参数和历史运行数据,运行人员应具有一定的水平,PAS 是一个实时系统,数据变化快,应经常维护,经常使用,才能使系统免遭淘汰。
技术创新 深化功能应用
结合配调一体自动化设备投运检测需要,中心组织开展终端注入法测试技术研究,在配调一体自动化工程中全面推广,在不停电状态下实现了馈线自动化案例预置式测试,故障处理逻辑验证、分布式交互仿真。该技术带电对配电终端、一次设备、通信和主站系统进行了全面的逻辑与性能测试,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避免用户停电。开展配电线路离线合环计算,对配电线路合环风险进行有效评估,确定配调一体自动化区域和双电源线路作为配网合环操作区域。在保证配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配调共计合环操作13次,有效提高可靠性,提升优质服务水平
完善手段 实现闭环管控,依托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完善配调一体自动化缺陷管理功能,实现缺陷管理流程化、信息化,有效跟踪缺陷处理过程,实现缺陷工单网上流转,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消缺,实现缺陷全过程闭环管控。
4案例分析
全自动化馈线自动化是配调一体自动化系统的重要功能,即配电主要根据实时故障信息和配网网架拓扑,自动实现故障点判断、故障区域隔离和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的功能。
A市海曙区开明街上几个被掀翻的电缆井盖伴着火花,冒出黑烟,紧接着周围商户停电。而在A供电公司配调值班人员和抢修人员得知事故情况之前,配调一体自动化系统早已“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了故障隔离和负荷转供的全过程。
而此时在A供电公司配网调控大厅的屏幕上准确显示着馈线自动化动作的经过:15时01分11秒,110千伏中山变10千伏灵西线530出线开关跳闸,根据过流信号,配调一体自动化系统成功判断故障为中山变出线电缆;30秒后,亚细亚开关站灵西530进线G11负荷开关遥控分闸成功,故障电缆被成功隔离;15时01分45秒,非故障区域通过恒江环网单元G08间隔实现负荷转供。仅在故障发生后的34秒内,停电用户全部恢复供电。馈线故障恢复速度小于分钟级,用时仅为传统方式的2%-4%,效率提升数十倍。
自配调一体自动化系统投运以来,运维人员都可以在30分钟内确定故障点,快速发现故障原因,改变了以往逐级杆子、逐段负荷核查的故障处理模式。配调一体自动化系统采用集中式与分布式结合的半自动故障处理模式均快速准确提供了事故隔离和恢复供电的操作方案,缩短了调度员对故障点定位、隔离与恢复送电等方面的故障处理时间和进行负荷转供的倒闸操作时间。A城市核心区配调一体自动化建设区域内供电可靠率(RS1)由99.9396%提高到99.9485%、电压合格率由99.981%提高到99.991%、10kV综合线损由8.65%降至7.82%,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结论
开展配调一体自动化建设是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是持续提高供电可靠性和配网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并就配调一体自动化建设应用成效显著,以自动化建设不断推动促进配电网发展,以自动化系统应用和运维不断推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实现通过配调一体自动化建设应用提升工作“完善一张电网、形成一个闭环、总结一批成果、带出一支队伍”的最终目标。继续加大配抢业务融合,做到抢修业务统一指挥、专业界面清晰高效、监督考评体系完善,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缩减业务流程环节,有效提升故障抢修效率和供电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徐丙垠,李天友.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17):38-41.
[2]王海燕,曾江,刘刚.国外配网自动化建设模式对我国配网建设的启示[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37(11).
[3]王海燕,曾江,刘刚.国外配网自动化建设模式对我国配网建设的启示[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34(11):125-129.
[4]刘亚鑫,夏立.GIS 与SCADA 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J].电网技术,2007,31(16):42-45.
论文作者:毛和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9
标签:电网论文; 系统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故障论文; 主站论文; 县级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