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前位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张梨

湖南省龙山县人民医院 湖南 龙山 416800

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前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9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选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

实施前位护理,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为97.6%、82.9%,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前位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前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氧缺血造成的心肌坏死,经常伴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近些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有关文献报道显示,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前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2]。为了进一步了解前位护理的实施效果,本文现对2017年3月-2019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子以探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3月-2019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选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中男、女分别为22例、19例,年龄52岁-81岁,平均年龄(68.1±4.2)岁。观察组中男、女分别为23例、18例,年龄53岁-81岁,平均年龄(68.8±4.4)岁。借助SPSS22.0软件处理两组上述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获得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正常饮食与休息,同时给予简单的心理疏导与健康宣教。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实施前位护理,内容如下:(1)急救护理:患者入院后,积极评估患者病情,于5min内给予吸氧,加强心电监护,并建立2条静脉通道,于上肢近心端粗支静脉给药;协助患者进行血常规、凝血等检查,并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抗凝、溶栓、抗心律等药物治疗。此外,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以免发生心律失常、休克等情况。(2)病情监护:每隔15min监测1次患者心率、血压,并观察患者意识、呼吸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马上告知医生;如果患者出现心室颤动,应给予非同步电除颤。(3)饮食指导:对于病情危重患者,应叮嘱其禁食,在病情减轻后,逐渐变为半流质食物,康复期予以正常饮食。指导患者饮食以少盐、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多吃瓜果蔬菜,注意维生素补充,且每餐不可过饱,禁烟禁酒,以免增大心脏负担。

1.3观察指标[3]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1)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抑郁、焦虑程度,分值在0-100分之间,评分越高,抑郁、焦虑程度越轻。(2)采用自拟问卷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值在0-100分之间,非常满意>90分,一般满意60-90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22.0软件处理两组观察数据,计量资料表示为(X±s),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率,实施卡方检验,若P<0.05,表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

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所示;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为97.6%、82.9%,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所示;

3讨论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在临床中,若未给予恰当处理,就可能出现意外情况,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通常情况下,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治疗中,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对减轻心肌损害与防范心律失常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予以高度重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时,需注意心电图的改变。当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出现变化时,可减少对于束支系统的血液供应量,增加梗死范围,最终导致心律失常等。因此积极注重急性心肌梗死的变化,为患者做好及时抢救治疗中意义重大。心室颤动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当患者出现室性期前收缩、频发室性期收缩、连发室性期前收缩等均是预示发生心室颤动[4]。当出现上述症状后,护理人员即需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抢救处理。对患者进行抢救过程中,需注意时效性。在前位护理干预后,即要求患者5min内完成抢救治疗。这就要求参与抢救及护理的人员均需具备较强的专业性,熟悉各项操作技巧,并最终完成相应的抢救治疗。此外,还要求护理人员对于病情有充分的掌握,能够预知病情发展动向,并及时调整抢救及护理方案,更好的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5]。前位护理是一种具有计划性、预见性的护理方式,可针对患者病情进展,制定合理、科学的护理方案,以此达到护理目标。在患者住院期间,前位护理可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阶段,予以合理的用药指导、心理疏导及治疗护理,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前位护理的实施,能够显著减轻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夫常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的护理方式,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前位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参考文献

[1]郭燕清.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前位护理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3):281-282

[2]刘伟.前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月[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11):1438-1440

[3]张玉霞.前位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实施效果[J].吉林医学,2017,36(16):3662-3663

[4]焦玉丽.前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0):220-221

[5]刘芳.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实施前位护理干预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6):142-143

论文作者:张梨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前位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张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