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唐绍政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唐绍政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转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当中,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本文从课堂教学的现状入手,围绕新课程改革目标,对目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作了客观的评价,并指出改变的策略,以期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教学;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一线教师们热情高涨,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教学当中,学习新课程体系,领悟新课程理念,创设新课程环境,开发新课程资源,运用新课程教学方式,实施新课程评价,为推进生物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实际教学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然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笔者结合两年来的教学经验,反思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一些思考。

一、当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生物教师普遍对新课改理念认识不到位。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此认识不到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借用新课改的名号却改不起来,主要表现为:一是用新教材上传统课;二是神化新课改,对教学产生较大的迷茫或恐惧,不知如何上课;三是虚化新课改,盲目放弃原有的好的方式,追求热闹的形式。

2.任课教师没能把握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目标不明确。生物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及要求描述比较概括抽象、粗化,可操作性不强;教材内容及深度很难把课程标准说明到位,并且辅助资料与教材和教学不配套,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都难以把握,教师的教学目标就难以明确。如“细胞的分化”一节的教学,一位教师的处理是:首先安排学生复习有丝分裂的过程、意义和结果。接着展示本节的教学目标:(1)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2)理解细胞的全能性的概念。然后,教师安排学生阅读细胞分化及其意义并让学生讨论,得出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全能性的教学也是这样的处理。整个课堂基本上是全部交给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对教材没有做任何扩展,也没有提出相关的问题。

3.学校实验条件有限,科学探究限制。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分子与细胞”这一内容中,有实验14个,收集资料2个,参观讨论1个,实验不再明确区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科学探究大多以实验为载体。由此导致的实际困难,一是生物实验较原大纲生物实验多,实验室不够,实验经费不足,占用课时多,教师实验员工作量增加;二是生物实验装备没到位,配套实验器材缺少。

4.教师教学观念新旧交错,知识储备不足。对于实施新课改,教师们都有一个适应过程。而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部分教师对新课改仍持观望态度,对课程思想、内容体系缺乏了解,仍然在旧课程框架下,用旧的知识系统、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来实施新的课改;同时新课程内容充分体现基础性、选择性和时代性,生物学教材中出现了一些以往教师没有涉及的学科知识、新科技发展知识和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因此,生物课堂教学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我们对实施高中课改思想认识和准备上的不足,阻碍了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生物教师只有理解实验的本质,掌握生物教学模式在教学程序、主要特征、组织方式、教学评价及缺陷等,才能在具体的教学中恰当的选择运用并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二、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学校要多加重视,创造新课改的条件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加大学校的开放力度,扩大校际交流,学习课改实验区的成功经验。双方互相学习交流管理经验,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任教,互派学科组到对方学校听课评课。这对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师树立新课程理念,理解课程标准,改变教学方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提高生物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高中课程改革要取得成功,各中学就要创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和受家长敬重的教师。一是要求教师们提高和巩固生物学专业知识,掌握生物学的一些新知识、新理论;二是鼓励教师为了专业发展扩大阅读、开放课堂、扩大交流合作、进行教学个案研究和校本教研,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教学目标确定的全面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的功能。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由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三部分构成。这三维目标在课程实施中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通过相互渗透构成了生物课程总目标的完整结构体系。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制定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才能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度。

3.传统教学方法同新的教法相结合

在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多的优势,例如, 传统教学讲求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对学生扎实基本功的养成是非常有帮助的。 而新课改下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像探究式教学、 学生活动课等, 这些方法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倘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把这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取其精华,这样对于生物教学工作的改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4.培养动手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最基本的是要让学生搞清仪器的原理和药品的特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为只有先“知其然”,才有可能“知其所以然”。例如,生物实验最常用的仪器之一显微镜的使用,直接关系到高中许多实验的成败,但在许多高中生物教师的眼中却认为那些学生从初中开始就会用了,用不着多费口舌再重复一次。事实上,有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有关生物的实验过程中根本没有掌握显微镜的使用,甚至有些同学连对光都不会,却常常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低倍镜、高倍镜特点的无知,总是一上来就用高倍镜,认为高倍镜总比低倍镜观察得清楚;而有些女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只怕压坏装片或弄坏镜头而过于小心,在低倍镜下看到图像后,总是先用初准焦螺旋调高镜筒……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多是由于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原理。只有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学生才会弄懂高倍镜放大倍数大,分辨率高,但所看到的实际面积小,即视野小,而低倍镜则相反。学生只有在了解了这些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才能正确选用低、高倍镜,才能正确使用高倍镜,另外,学生搞清楚了显微镜成像原理,知道成的是倒像,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图像在视野中偏左还要把装片往左侧移动的道理了。在此基础上还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因为在上实验课时笔者发现,部分同学怕出错而不敢亲自动手,喜欢看别人做,而有些同学则懒得动手,我们必须督促每个学生亲自去做每一个实验,确保每个学生都动手。

总之,教师作为新课改实施的主力军,必须明确面临的挑战,及时进行调整和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新课程的实施一定能够不断走向预定的轨道。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 535000)

论文作者:唐绍政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  ;  ;  ;  ;  ;  ;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唐绍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