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 吴艳 朱晓荣 喻荷淋 蒋莉
(遂宁市中心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其神经电生理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186例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同期选择前来我院体检的1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神经电生理进行分析。结果: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感觉异常、四肢无力,自发疼痛等,在在远端潜伏期以及远端波幅方面神经传导速度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其临床表现以及神经电生理异常可在该病的诊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电生理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129-02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这一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同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也会造成较大影响,在青壮年时期该病还处于隐匿时期[1],此时有效的诊断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结局,本文主要就我院在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186例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186例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前来我院体检的1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年龄在19~43岁,平均年龄为(32.3±2.9)岁,男性100例,女性86例,糖尿病平均病程为(4.2±1.3)年,对照组人员中年龄在16~45岁,平均年龄为(33.4±3.1)岁,男性80例,女性7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观察组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同时采用肌电图仪实施神经电生理检测,该仪器是由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具体的型号为MEB9200K,在检查之前,保证室内的温度处于恒定状态,保证温度在25摄氏度,同时检测室室内需要保持绝对安静,然后测定所有人员的体温,确保所有人员的体温处于36~37摄氏度之间,没有异常体温的存在。然后完成神经传导测定,具体的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以及腓肠神经等。然后完成电生理参数的测定,其中包括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运动末端潜伏期、感觉动作电位的振幅以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等[2]。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情况,同时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等神经传导在远端潜伏期以及远端波幅方面的异同。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临床表现
186例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中表现为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的有84例,所占比例为45.2%,表现为四肢无力、行走不稳的患者有53例,所占比例为28.5%,表现为自发疼痛的有49例,所占比例为26.3%,这些患者中主要以感觉异常所占比例较大,对于四肢无力、行走不稳以及自发疼痛所占比例较小。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远端潜伏期以及远端波幅方面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神经电生理指标比较如表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远端潜伏期以及远端波幅神经传导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 观察组和对照组神经电生理指标比较(x-±s)
3.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术糖尿病患者在长期病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在本文的研究中通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在临床症状上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感觉异常,四肢无力,行走不便以及自发性疼痛等。这些均是早期的相关症状,对于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其病情处于早期,如果及时的采取措施可避免病情的恶化,如果在早期没有采取措施,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出现足部的溃疡,坏疽,进而可能造成患者肢体的残疾[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仅仅依靠早期的临床症状去诊断敏感性较差,还需要参照其他异常,通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与正常人群的神经电生理比较,通过数据比较,在远端潜伏期各项神经传导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而在远端波幅的神经传导方面,观察组是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这这些指标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过程中敏感性较高,因此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过程中可采用这一诊断方法[4]。
综上所述,对于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其临床表现以及神经电生理异常可在该病的诊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奚惠娟.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4):104-106.
[2]郑培,安沂华,王晓东等,母义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3,34(06):590-592.
[3]蒋秀娟,蒋红,王灵.神经电生理检查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价值[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1(05):560-562.
[4]蔡慧敏,付志新,张宁等.糖尿病性神经病不同临床表现的神经电生理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03):284-286.
论文作者:刘阳,吴艳,朱晓荣,喻荷淋,蒋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神经论文; 周围神经论文; 糖尿病论文; 青壮年论文; 生理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病患者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