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陆敏敏

(南通市肿瘤医院 江苏 南通 226000)

【摘要】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采用手术治疗的42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以及一次性呼吸困难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食管癌;肺部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239-02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的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仍然是以手术治疗为中心的综合治疗为主,而术后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常见的并发症,例如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肺不张、急性呼吸衰竭等[1]。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会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且增加了病死率。预见性护理是通过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提前干预,密切观察预警征象,以便于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防治措施,可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2]。本文作者结合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采用手术治疗的42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采用手术治疗的42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患者。观察组21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59.11±6.23)岁;食管上段癌1例,中段癌18例,下段癌2例;颈部吻合2例,弓下吻合4例,弓上吻合15例;合并高血压14例,糖尿病4例,心脏病3例。对照组21例患者中男9例,女性12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0.23±7.04)岁;食管上段癌2例,中段癌17例,下段癌2例;颈部吻合3例,弓下吻合5例,弓上吻合13例;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5例,心脏病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具体预见性护理内容如下:

1.2.1术前预见性护理

1.2.1.1口腔护理 患者入院后,应告知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并加强口护理管理。首选对于吸烟患者应指导患者戒烟,然后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口腔清洁,每天2次,并在餐饭后漱口。术后禁食期间每天口腔护理3次,并在每次排痰后漱口,以确保患者口腔清洁。

1.2.1.2控制好基础疾病 在术前应控制好基础疾病,以免诱发并发症或加重基础疾病。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控制干预。例如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前血压均要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60/90~100mmHg),且必须维持3d以上;合并心血管患者,应给予低流量吸氧或适当的使用心肌营养药,以有效保护心肌。

1.2.1.3呼吸功能训练

(1)学习腹式深呼吸:指导患者取卧、坐、立位练习,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部,闭嘴用鼻吸气,吸气时要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用手稍加腹压,使腹部内陷,并尽量将气体呼出,每次连续练习15分钟,每天3次,呼吸频率为每分钟7~8次。(2)有效咳嗽:即患者深呼吸片刻后屏气2~3s,用力咳嗽3次,每天4次,反复练习。

1.2.2术后预见性护理

1.2.2.1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定时记录观察患者脉搏、血压,若心率上升大于11次/min,或者血压下降大于20mmHg时,及时通知医生,并迅速补充血容量。同时密切观察患者胸腔引流液性质、颜色、量的变化。同时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血氧饱和度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和氧流量。通常1~3d内面罩给氧4~6L/min后,改为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为3L/min[4]。

1.2.2.2呼吸道护理 (1)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对于清醒患者应鼓励其有效咳嗽,以促进痰液和分泌物的排出。术后依据患者病情辅助咳嗽排痰,即使无痰也应反复咳嗽,以促进肺复张。术后指导患者腹式呼吸,以促进肺内残留气体的排出,确保患者有效呼吸。最后应保持胸管引流通畅,术后3d拍片了解肺部膨胀情况。若出现肺部呼吸音低或接近听不到现象,应及时报告医生。

(2)护理人员术后应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以促进痰液的排出。若患者出现排痰无力或排痰不畅时,给予吸痰处理,必要时给予纤支镜吸痰。食管癌患者术后通常给予镇痛处理和协助排痰,以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在咳嗽时,可用手按压伤口两侧,以减轻疼痛,促进咳嗽、排痰。术后禁食期间,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在肠内营养治疗时,保证营养管通畅在位,取半卧位,抬高床头30~45度,每4小时观察胃残留量。术后体温3天连续在38℃以上应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血常规检查,依据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素[5]。

(3)为了预防各种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应做好预防误吸、咳痰、呼吸道分泌物清除、确保胸管有效引流等护理干预。术后应正确评估患者的呼吸情况,并依据定时听诊肺部呼吸音,及时发现呼吸音减弱或异常,以便于及早的给予治疗。此外,做好呼吸衰竭急救准备,患者呼吸频率大于25次/min,伴有胸闷、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听诊闻及水泡音,且氧分压小于80mmHg,二氧化碳分压大于45mmHg时,通常提示患者呼吸功能不全,应及时做好气管插管准备[6]。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以及一次性呼吸困难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麻醉、基础疾病、手术创伤,术后容易并发多种肺部并发症[7]。然而为了使医护人员快速的了解患者的症状、病情发展情况,从而及时有效的控制病情,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以患者的先兆症状为基础,推断和判断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从而给予有效地防治措施。

3.1 术前预见性护理的意义

3.1.1食管癌手术治疗需要采用全身麻醉,在麻醉插管时容易对患者口咽部造成感染,增加肺部感染的几率。因此,术前给予有效地口腔护理,可减少口腔、咽部内细菌,确保口腔正常功能,可最大化的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的风险。

3.1.2食管癌患者其个体存在差异,由于个人因素合并不同的基础疾病,从而术后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故术前有效控制和治疗基础疾病,是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基础。

3.1.3术前正确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为食管癌患者术前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促进了患者对术前呼吸功能锻炼目的的了解,增加了患者的积极配合度,促进了呼吸功能锻炼的效果。术前进行深呼吸练习,可促进术后肺部分泌物的排出,可有效预防肺泡塌陷。深呼吸训练,可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促进肺复张,有效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临床应予以重视。

3.2 术后预见性护理的作用

3.2.1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多见于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的患者。因此,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进行心电监护和呼吸支持,可帮助患者度过术后早期危险期。术后连续的心电监护,利于对生命体征变化的观察,为临床及早发现并发症、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3.2.2加强呼吸道预见性护理管理,是减少和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关键。在食管癌手术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暴露术野,容易使开胸侧肺发生萎陷,加之术后气管内分泌物增多,切口疼痛,呼吸受限,呼吸障碍等,容易诱发肺不张的发生[8]。因此,术后应鼓励患有效咳嗽、排痰,采用腹式呼吸,不仅可预防肺不张的发生,而且对于肺复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术后给予排痰、营养支持等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可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3.2.3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做到及时对症处理。同时临床做好呼吸衰竭急救准备工作,以争取最佳的抢救时间[9]。

3.3 体会

预见性护理是一种先进的护理理念,采取了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最大化的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10]预见性护理从根本消除了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最大化的预防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术后的康复。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为了更好的实施预见性护理,不仅要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还要培养其预见性分析能力,这样才能促进预见性护理的顺利实施。

预见性护理改变了传统的遵医嘱用药,发现问题后在处理的护理模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促进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和判断,提高了护理人员对肺部并发症预见性判断和处理的能力。预见性护理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管理中更加重视细节护理,可有计划、有目的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同时提高患者对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相关知识的认识,提高了患者的积极配合度,尤其是在病情观察和处理中取得患者的信任,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

本文以上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以及一次性呼吸困难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预见性护理可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了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肺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

总而言之,预见性护理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效降低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手术治疗效果奠定了基础。同时,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促进了食管癌患者术后康复,降低了风险因素,有效改善了患者预后效果。今后,我们要不断结合临床经验,完善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措施,进一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勇恩,寇瑛俐.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进展[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4,15(2):138-142.

[2]王允.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5,7(2):92-94.

[3]林晓铭.预见性护理在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并发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2(9):1811-1812.

[4]王晓莉.预见性护理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中旬刊,2016,l7(4):32-33.

[5]龚太乾.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预见性护理研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5,12(3):173-176.

[6]王建荣.研究预见性护理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4,39(3):168-170.

课题编号:46754070-5

论文作者:陆敏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  ;  ;  ;  ;  ;  ;  ;  

预见性护理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陆敏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