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研究,求实效,深入持久地开展无神论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无神论论文,持久论文,求实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抓科研,充分发挥导向作用
“中小学无神论教育”研究,是在教科所立项研究实验的基础上在全县由点到面系统开展的。全面开展教育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抓好第一手资料,开展研究,我们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调查,一是在实验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各实验单位基本都写了调查报告;二是总课题组对全县宗教的发展和封建迷信活动作了大量详尽的调查。我县现有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四种宗教,信徒约1.2万人, 各类宗教活动场所及家庭活动点近百处。以基督教为例,1990年活动场所全县不足10处,信徒不足800人,1994年已发展到活动点80余处, 信徒近8000人。在暂短的四年时间里,活动场所和信教人数分别增长了7倍和9倍。除了调查全县宗教发展外,并掌握了其活动情况,尤其是非法的地下活动,如非法的秘密集会,自封传道人的流窜活动;又如信教群众由妇女向男人发展,向低龄人发展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召开了阶段总结会,对第一手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和制定教育措施。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深入基层,调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以随时纠正方案,调整措施,使研究不断深入,指导教育工作顺利地向前发展。
二、抓全员,充分发挥调控作用
抓全员就是充分发挥实验校的教育行政职能作用,把无神论教育的研究纳入议事日程,使其成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全体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全员参与,建立和完善无神论教育工作的高效运行机制。
1.强化队伍建设,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在队伍建设中,形成“三线”研究育人格局,即校长——主任——班主任——科任的行政线,党支部——工会——团队的党群线和后勤工作的服务线,各自发挥作用,齐抓共管,形成无神论教育网络。
2.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对于实验校,我们明确实验步骤、任务,进行跟踪指导,及时进行阶段总结,各实验校也制定了实验方案和教育目标,明确了各自职责,使研究和教育落到了实处,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抓好典型,扩大成果
1994年3月开题以来,由开始的20几个实验单位, 推向全县中小学。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和研究的可操作性。全县召开了1 次开题论证会,5次骨干人员培训班,5次阶段总结会,4次专题研讨会, 一次观摩现场即经验交流会,征集了调查报告34篇,论文53篇,编印了《科学无神论课题研究》材料汇编一、二集。
五里河镇是一个半山区的大镇,有5万多人口, 这里的群众信教发展很快,封建迷信活动也较猖獗。我们以这个镇作为实验单位,教育办主任亲自挂帅,编写了“无神论教育例话”,用本镇的真实事例,宣传有神论和封建活动的危害,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收到较好的效果。
乌拉街镇是满族的发祥地,信仰萨满教较严重,甚至有的教师也参与了宗教活动。这个乡镇由德育视导员亲自抓无神论教育,把此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之中,设一票否决,各校把此事当做大事来抓,出现了学生动员家长退教,一些入教的群众不参与宗教活动,入教的教师也退出了活动。为了扩大成果,我们在这两个乡镇召开了现场会,“无神论教育”研讨会,使全县的无神论教育活动有了新的发展,有了新的成果。
三、抓全方位,充分发挥协调作用
抓全方位,就是努力创造各种条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合力的教育功能,通过有效的协调动作,使学校教育得到社会参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有神论的影响和封建迷信活动,主要来自于社会的“大气候”。要净化学校的小环境,仅依靠小环境的氛围显见力单势薄,必须营造大氛围,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环境之中。我们同县委宣传部、妇联、关工委联合组成了协调领导组,通过协调,共同努力,为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例如:与县文化局一起狠抓了社会文化市场的清理整顿,依法查禁了一些宣扬色情迷信的书刊、音像制品。各校还开辟了无神论教育校外活动基地,建立了军校、警校、厂(企)校联办的校外活动站320个,聘请校外辅导员417人,定期开展活动,呈现了多方积极施教,共同优化育人环境的良好势头。
2.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各校的三结合教育网络把无神论教育作为一项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去抓。利用各种形式,从学校、家庭到社会开展无神论教育宣传,以产生合力的轰动效应。有的学校把无神论教育内容编成歌谣,组织学生到社会宣传,有的学校利用家长学校举行无神论教育专题讲座。如双河镇长岗小学举行无神论教育家长座谈会,并邀请部分退教的学生家长参加了会议,在座谈中,村民袁某介绍了自己因为有病,以为入教可以治病,入教二年多,初期由于精神好认为主能给我治病,病情有所减轻。后来病情严重,儿子强行给送进了医院,经过手术,病才彻底好了。还有许多家长列举了受巫医大神欺骗的一些事实。学校又有针对性地宣传了有神论骗人的真实材料。会后,这个村有10余人先后退出了宗教活动。
五里河镇教办向全镇中小学征文,搜集本地的真实事例,编写了《破除迷信,相信科学例话》,以当地的活生生事实,揭穿了巫医大神骗人的伎俩和宗教虚幻的本质,这本小册子不仅发至教育内部,而且发至各村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该镇党委宣传委员专程赶赴教育办说:“你们帮我们办了一件大事”。有的村社,在制定村规民约时,加入了“不信迷信,信科学”的内容,使无神论教育从学校走向社会,形成了强大的“三结合”教育攻势。
3.加强学校教育机制,变被动为主动
在无神论教育研究和开展教育活动中,学校是主阵地。如何把无神论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之中,加强其育人功能,具体体现在课程化、时代化、艺术化和社会化四个方面。
课程化: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达到文道结合。如小学的思想品德、中学的政治、语文、史地等课,可以直接向学生进行无神论教育;有的学科需要教师动脑挖掘隐性教育因素,进行渗透教育。就这个问题,我们与业务部门共同研究,在指导教师备课时,有目的、有计划地确定无神论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的结合点,要求各校在学科教学中要加大无神论教育的力度。我们还通过无神论教育观摩教学,为学科教学与渗透教育的结合引路,使无神论教育之水通过课堂教育之渠灌输给学生。我们明确要求,无论是德育的显性课,还是德育的隐性课,都要组织教师认真挖掘知识点、教育点、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灌输、渗透、疏导、迁移等方法,使“传道”融于“授业”之中,做到“有意”、“有机”、“有序”、“有情”地进行科学无神论教育。
时代化、艺术化:就是把无神论教育寓于各项活动之中,体现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开展形象的“活”的教育。
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节日纪念活动、团队、班会等活动都是进行无神论教育的载体。有的学校在“故事会”活动中,专门搜集了封建迷信害人、骗财的事例,编成故事,通过演讲比赛,使学生既受到了教育,又赋予活动的艺术感。还有的乡镇在搞书法、美术竞赛时,纳入无神论教育内容,使学生在艺术陶冶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教育。
社会化:除了前面提到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之外,学校抓住社会“大气候”的热点问题,抓住时机,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如旧历正月十五有的村洒路灯说是驱鬼保平安,有的人七月十五上坟烧纸,特别是一些录相厅放演的鬼片,对青少年的腐蚀作用较大。有些低年级的学生提出“没有鬼,电视怎么还演鬼?”对于这些,学校及时召开学生座谈会,先让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这些“鬼片”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