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丰富和发展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丰富和发展_邓小平理论论文

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思想论文,十六大报告论文,代表论文,丰富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新的党章

党章是党的建设的总章程,是根本的党规党法。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写进了新党章。这是件大事,充分体现了全党意志和全国人民的心愿,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推上一个新境界,也是对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性贡献。

回顾党走过八十多年的战斗历程,党的正确指导思想的确立,都经过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从建党以来,一共开过16次代表大会,通过了15部党章,始终坚持了党的正确方向。1921年,党的一大开启了新曙光之门,制定的纲领是要直接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1922年,党的二大将党的奋斗目标区分为两个部分,认为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建立民主共和国。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从三大到六大,都没有涉及指导思想问题。1945年,党的七大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革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了的理论——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1956年,党的八大正确分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国内形势,提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党的九大、十大、十一大,与“左”倾思潮,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相联系,无论政治和经济,还是思想和组织,都没有完成应承担的历史使命。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命题,确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和从1981年到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从而起到了正确的指导思想的作用。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历程概括为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第二次飞跃是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地“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1992年,党的十四大,初步概括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和主要内容,这“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指针”。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并在党章上将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经过党的十六大修改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十六大创新的重要标志,也是党的指导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党的十六大之所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还在于它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当代中国的一个伟大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共产党人从事革命和建设的种子。它要对我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就必须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中国化。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也是我们治党、治国、治军的强大理论武器。由于“三个代表”是个新概念,2000年春天问世后,人们议论不一,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用世界眼光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即世情、国情、党情,这三者是紧密相联系的特殊历史环境。所谓世情,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出现了深刻的变动,要求中国共产党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竞争中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所谓国情,中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带来了深刻影响;所谓党情,中国共产党始终肩负人民的希望和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面对国际社会形形色色的发展变化和党内千头万绪的问题,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二是用历史观点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即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国家两大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认识的深化;也是对《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变化,以及中国共产党建党80年以来,特别是从一个过去在封闭状态下的革命党,向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的根本转变,进行认真总结和冷静思考的结果,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宝贵经验。比如,从“一个先锋队”到“三个先锋队”的提出,有利于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从“一个代表”(即“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到“三个代表”的提出,表明了党的先进性内涵不断扩大,不仅具有时代精神,而且充分说明党的先进性、完整性。这不论在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史上,还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都是第一次。

三是用发展观点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过程,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有一个酝酿、定位、深化的过程,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最初发端于广东高州,首次明确于广州,继续深化于上海,集中宣传于北京,成为理论形态于“七一”讲话,丰富发展于“五三一”讲话,科学定位于党的十六大。新党章的总纲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四是用群众观点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不是哪个人的主观臆断,而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江泽民同志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说:“我提出这个问题,是经过了长时间思考的。”伟大的时代呼唤科学的理论,科学的理论又来自伟大的实践。“三个代表”就是对当今时代提出许多重大课题的科学回答,表达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心声,完全符合党和人民的意志与愿望。

二、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了新的丰富和发展

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作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是一个时代性、理论性和指导性都非常强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得到了党内外的高度赞扬与拥护,普遍认为“文中有新意,更显生命力”。2003年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研讨班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学习十六大精神,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我们既要通过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推动十六大精神的落实,又要通过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来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领会。

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什么新的阐述呢?除前面讲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成为当代中国继往开来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外,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十三年基本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最直接的认识和实践基础,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展开。

从一定意义上说,十三年的基本经验,就是坚持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就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最好的继承和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十六大报告的一个亮点和特色,就是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系统总结了十三年来党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本经验。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来之不易。当时,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受命于危难之际。经过十四大、十五大到十六大这十三年间,我们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经受了三个历史关头的考验。

第一个历史关头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当时,国内发生严重的政治风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各种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有人提出中国的社会主义旗帜还能打多久、中国共产党还能执政多久的疑问。在这一历史紧要关头,我们党坚决抵制国际敌对势力的制裁进攻,坚决反对一切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言行,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二个历史关头是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的前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出现了种种疑虑,成为继续前进的思想障碍。邓小平“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诸如社会主义的本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能否搞市场经济和“姓资”、“姓社”等问题。同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初步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的十四大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个历史关头是党的十五大前后。1997年2月,邓小平逝世。当时国内外、党内外都很关注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在跨世纪的新的征途上,全党同志都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的十五大后,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战胜了来自国内外的一系列困难和风险,如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抗洪抢险,1999年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反对“台独”势力鼓吹的“两国论”,反对“法轮功”的斗争,等等。

十三年来的基本经验,江泽民同志加以概括为“十个坚持”,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事实表明,我们党正是在对上述新鲜经验的分析研究和深入思考中,抓住了这些经验的精神实质,产生了总纲式的理论升华,从而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深刻把握这些经验的“总钥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

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高举的旗帜,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要走的道路,就是邓小平开辟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并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千年之交,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是关系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此作出了鲜明、有力的回答。党的十六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小康”是个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概念,最早出自《诗经》。《诗·大雅·民劳》中讲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后来《礼记》假托孔子说的,其实是孔门后学所述,描绘了儒家理想的社会模式。《礼记·礼运》说,夏代以前是一个“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汲取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推陈出新,赋予“小康社会”全新的时代内涵,将其确立为“中国式现代化”。1997年,在邓小平首次提出“建立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设想。

多年来,我们从事小康社会的建设事业,是同人类社会发展的演变过程同步的,同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也大致同步的。首先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来看,当前我国大体上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与中级阶段的交替时期,也就是二元结构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中,并具有某些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特征。其次,从世界现代化历史潮流来看,当前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举措,是把社会主义运动与现代化统一起来,把社会主义看作比资本主义方式更快、更好、更合理地实现现代化的方式,从而结束了某些人认为,现代化便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的传统观念。最后,从国际社会关于小康社会评定的指标来看,我国小康社会的水平已从1955年处于世界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到2000年底,迈进了中下收入国家的起点水平。再经过艰苦奋斗,到21世纪20年代,可以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初步实现现代化。

实践证明,小康社会的现代性,在于它的现实性。根据一些学者的早期预测,拉丁美洲要经过40年才能实现小康水平,而亚非国家凭借自己的努力根本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只有在发达国家提供援助的基础上,要经过50至65年才能实现。中国发展的经验说明,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并不仅仅取决于外部因素。据1996年世界银行研究报告《2020年的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挑战》中称:“今后的25年,将是中国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如果经济按政府预测年均增长6%~7%,其经济规模在这段时期将扩大7倍。中国可能将在仅仅1/4世纪的时间内完成像拉丁美洲这样一个地区用了6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用了80年才能完成的经济转变。”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的莱曼教授这样说:中国现在是一部全速运转的经济发电机。

目前中国现代小康社会的建设只是有了个良好的开端。任重而道远。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式现代发展理念的体现。它进一步丰富了邓小平理论中的发展思想,是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体现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本质特征。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所以体现了现代发展理念,还在于它要求人与自然、社会更加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于它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作为一个重要目标,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目标——共产主义社会。让我们万众一心,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早日完成这样一部雄伟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史诗吧!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十六大的灵魂,成为开启中国“世纪之门”的钥匙。

党的十六大报告通篇贯穿了“三个代表”这条红线,科学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进一步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比如,“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对当代社会历史背景和鲜明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的成果。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构成了中国跨世纪的发展观,其核心思想是“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是因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真正做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中国的发展;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发展;实行“一国两制”方针,完成和平统一祖国大业,更离不开中国的发展。

又如,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执政为民”的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从理论阐释上看,执政为民思想牢牢植根于唯物史观基础之上,这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从审视角度上看,执政为民思想强调了执政条件下如何继续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这是对干部手中权力的考验,也是对党的宗旨的最新概括;从价值取向上看,执政为民思想首先考虑并满足的是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事实还表明,执政为民的关键是遏制腐败,“官本位”意识是腐败现象的思想文化根源;破除“官本位”意识是反腐的治本之举。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还有许多提法使人们耳目一新。诸如,“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等等。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构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深邃精辟。“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已经构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理由有以下四点:

一是“三个代表”分别来看,每一个“代表”思想都可以从老祖宗那里找到理论渊源,但是把它们结合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则是独创;十六大把它提到全党面前,从而解决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根本问题,这更是独创。这与1979年邓小平对“四项基本原则”的高度概括一样,同样是顺潮流、顺人心的创举。

二是“三个代表”具有同一性。从三者的内涵上看,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内在联系;其中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以先进文化为思想保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力量,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归宿;最终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构成了一个多向互动统一的整体。

三是承上启下的传脉关系。“脉”就是无产阶级思想体系,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总体发展过程始终的、最具稳定性、根本性的东西,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的精神实质,即它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创”,则是理论工作者站在社会历史前沿,总结一定时代的实践经验和各门学科最新成就中得出的新鲜内容,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就是“脉”与“创”的辩证统一体。具体来看,“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共同的理论主题,都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而这种探索的基本观点、科学方法是一脉相承的;“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都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都是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活动的唯一价值取向。

四是“三个代表”是个新的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刻体现。目前,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从中可以看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构成为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标签:;  ;  ;  ;  ;  ;  ;  ;  ;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丰富和发展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