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思想论文,哲学论文,代表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一体系的哲学基础,赋予它深刻的哲学意义。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的认识,对于正确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体系性质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一般哲学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般哲学基础。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容和科学性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意义,首先表现在它是这一重要思想形成和提出的哲学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的。在提出这一重要思想后,江泽民同志曾在多个场合谈到他在提出这一重要思想时的一些思考,这些思考涉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现实的和理论的根据。联系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前后关于党的建设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哲学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建立在我们党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对历史经验的正确总结基础上的。江泽民同志指出:“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必须始终注重总结历史,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从对历史规律的不断认识和把握中找到指导我们前进的正确方向、道路与经验,不断开辟未来发展的新境界。”[1](P359)历史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而最根本的则是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后决定力量的规律,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2](P15)“的规律。我们党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基于对上述基本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在谈到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指出:这个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2](P13)关于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也是分别以对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的基本规律、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根本规律的认识为基础的。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确回顾和总结我党80年奋斗历程,对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科学的反思,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直接思想前提。
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以对当代世界形势的正确认识和对时代主题的准确把握为前提的。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立在对客观的世界形势和时代主题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立在科学的、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上。肩负伟大历史使命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对自己的道路做出选择和制定自己的行动纲领、路线的时候,不能不具有世界的和时代的眼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党正是通过对当代世界和时代特征的正确认识而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二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当代中国的主题。这两个基本结论成为我们党提出“三个代表”要求的重要思想坐标。
时代主题是从对世界历史进程和现实形势的观察和认识中把握的。时代主题是我们提出奋斗目标、实践课题和战略决策的大前提。在新的世纪、新的千年伊始,也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提出之际,江泽民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根据20世纪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和新世纪可能发生的变化,指出:“这样一个错综复杂、变化深刻的历史进程,向人们、向一切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提出了许多重大的课题。世界社会主义的这种发展变化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应该如何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开辟光明的未来?把这些问题思考和研究清楚了,我们党就会更好地巩固和加强自己,更好地领导人民在新的世纪谱写出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篇章。”[1](P360-36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上述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科学回答。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现了我们党对现阶段我国国情及其未来趋势和发展要求的正确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国内根据,根本说来是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这个实际出发,我们不能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无产阶级政党要继续保持她的先进性质和完成肩负的历史重任,就不能不“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此外,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要求,也是针对我国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外一些腐朽、落后文化产生的消极影响,以及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的日趋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等带来的某些消极影响等情况提出的。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现了我们党对自己的历史方位和党在新时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科学判断。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的这种历史方位及其要求的正确反映。它所要解决的首要的和核心的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所以,它的提出不仅需要有对党的历史方位的正确判断,而且需要有对党的现实状况的深切了解。江泽民同志指出,五十多年来,总体上说,我们党经受住了执政的考验。但是,许多事实也一再说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党内一些人逐渐不思进取,好逸恶劳,不愿意艰苦奋斗和贪图享乐的思想滋长起来,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的现象不断发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不良作风也泛滥起来。如果我们不警惕,不警觉,让那些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相违背的错误思想和腐败行为蔓延开来,那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自觉地坚持不懈地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1](P46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直接说来正是为了解决这些与党的性质和党在新时期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不相适应的情况和问题提出的。
总之,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在对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党内与党外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情况、经验与规律的科学观察与思考、认识与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由其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基础,即作为它的“外在”基础向它的内在基础转化的完成。在这个转化即内化过程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获得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内涵。
二、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统一的建设的辩证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
它们是:关于先进政党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的辩证法,关于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的辩证法,关于先进政党与先进文化的关系的辩证法,关于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的辩证法,关于人类活动的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即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的认识与“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关系的辩证法,以及关于党和群众的关系的辩证法,等等。其中,最突出的是由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关于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统一的矛盾辩证法。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在矛盾观点基础上形成的矛盾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者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辩证法认为,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各种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相同的,它们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的区分。把辩证法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观点运用于实际工作的指导,产生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所谓重点论的方法,是以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观点为基础的方法,就是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和解决具体矛盾的过程中,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研究和解决具体矛盾的过程中,着重抓住它的主要方面,并把对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解决确定为工作的重心。所谓两点论的方法,就是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和解决具体矛盾的过程中,既要研究和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研究和解决非主要矛盾;既要研究和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和解决矛盾的非主要方面。我们党在指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在估计和把握主要矛盾,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方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过严重的失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肯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把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确定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使我们的事业重新走上健康发展轨道的正确的战略抉择。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首先要抓好物质文明建设。这个战略决策不仅是由我们的国情决定的,而且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结构的基础和决定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经济、是物质文明。只有首先抓住和解决了经济发展、物质文明建设这个主要矛盾,社会才能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在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上所犯错误的主要教训,就是没有紧紧抓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这个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全党同志必须全面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P18)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观点,是一个正确反映社会结构的辩证法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更是一个正确反映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与结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和规律的观点。社会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相互联系形成的有机体,其中经济是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方面,社会的政治、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并为之服务。但是,政治和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它们的发展也影响经济的发展,进而在总体上影响社会的发展。另外,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不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发生的,而是自觉发生的。所以,我们在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发展。在处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上,始终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两个文明都搞好的方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回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其意义并不仅限于党的建设,它还是一个意义更为广泛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其基本意义在于: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贯彻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文明都搞好的发展战略和实际步骤。这是一个以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统一的辩证法为哲学基础和科学根据的战略与步骤。
三、抓住“事物的根本”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说:“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3](P9)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特别表现为它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力问题的观点。其中有两个观点是根本性的,即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后决定力量的观点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它们一个是从决定社会发展的客体力量的角度讲的,一个则是从决定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的角度讲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两个要求,贯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两个根本观点。这两个要求分别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后决定力量的规律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为根据。
要理解由上述两个根本观点决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彻底的唯物主义性质,需要对以下问题有正确的认识:(1)生产关系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体现。这涉及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科学内涵的理解。(2)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政党与生产力是否具有必然的联系,在什么意义上它们具有这种联系。(3)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表现为人的活动的客体方面的前两个“要求”(它们是人的活动形成的两大文明成果,或者说是满足人的生活需要的两大基本方面)与从历史活动的主体方面讲的第三个“要求”之间具有怎样的逻辑联系。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正确解决,有可能成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解上的障碍。
我们之所以特别提出生产关系问题,从理论上讲,这是因为生产关系在社会结构、社会形态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和这一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决定性意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人的生产活动中两个不可分离的方面。在它们之间,生产力是决定的方面。但生产力也离不开生产关系。因为客观上没有不是在生产关系中进行的生产活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一样是客观的。虽然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是决定性的,但是就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来说,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对生产关系的科学认识。生产关系概念和理论的发现与成熟,是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标志。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上的这种地位,取决于它的内容,即它是人们社会生活中根本的物质关系,是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特有的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由于其特殊的理论形式,不可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所有根本性的内容和范畴表达出来。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个命题虽然没有明确提到生产关系概念,但并不等于它不包含生产关系的内容。所谓“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除了对生产力的内部结构的合理性要求外,首先就是对生产关系性质的要求。它是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不能一般地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包含生产关系的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没有直接提到生产关系,并不影响我们做出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这一结论。
政党现象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它反映的是一定社会的一定的政治关系。政党的活动具有政治的性质。政党与经济的联系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一个政党的性质,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及一定行为的动机等,归根到底要由一定的经济关系、生产力的一定的发展来说明。二是它的活动具有经济的意义,尤其是执政党的活动。世界政党史表明,无论哪一个阶级的执政党,如果不首先搞好国家的经济,是无法长久维持其执政地位的。而作为执政的先进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来说,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的目的出发,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出发,理所当然地应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这不是说我们党的活动直接地是经济的活动,而是说我们党的领导是包含着经济内容的。关于党与经济、党与生产力的关系相去甚远的看法,关于党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抓生产力发展就是离开了政治,就是削弱了政治的看法等,是完全错误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际上是以特殊理论形式表明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每一个“要求”都具有特殊的价值观意义。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眼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和由二者构成的社会活动的客体方面与以中国最广大人民为标志的社会活动的主体方面的统一这两个角度,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并表明了这种价值观的进步性和全面性。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主体性原则,并且不是停留于关于一般价值主体的议论,而是明确以“中国最广大人民”为价值主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归结于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在利益这个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根本问题上,在最现实和彻底的意义上表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质。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P24)当然,我们党把自己的一切活动的目的归结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方面是由最广大人民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2](P22)。
彻底的唯物主义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即把理论的唯物主义贯彻于实践中的唯物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这种意义上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它的这一唯物主义的性质和特征,要求我们必须以实践的观点对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即真正实践“三个代表”。
四、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辩证发展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为适应党在新时期的建设要求提出的,也是为了适应党在新时期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表明了我们党的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品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要求”、“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等鲜明的语言形式,在内容上表达了一种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方面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辩证发展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发展观,首先表现在它立足于党在新时期的建设与发展,以辩证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对待自己的使命。这特别表现为我们党在给自己提出要求的时候,既把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作为既定的前提,又以一种发展的观点对待这种前提,即以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理念来给自己提出要求。这种对于形势的观察、对于任务的确定,总之是在先进性问题上的动态的发展的观点,表明党在自身建设问题上坚持了一种自觉的和彻底的发展观。
先进性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一种对于发展的不断追求。不论是先进政党,还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如果不根据历史的发展和实践的进步不断发展,就不能始终保持其先进性,就会落在历史的后面。而要做到始终保持先进性,党就必须与时俱进地认识和对待自己,与时俱进地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现实任务。
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要求,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要求。党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这一对象,其范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随着党所面临的历史形势与任务的变化而变化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表现与对其所代表的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的追求是一致的,也是在这种追求中实现的。它们的这种一致可以在社会进步的客观进程中得到解释。从根本上来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们党所代表的利益对象的范围具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始终代表”是我们党对于自己的先进性的一贯要求。这个要求本身就是一个包含不断发展的内涵的要求。要实现“始终代表”,我们只能以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和实际行动落实“三个代表”。与时俱进是一个总的要求,不断开拓创新是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二者是密切联系和相辅相成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向我们展示的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辩证发展观,为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一种启示。这就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4](P12)。具体地说,就是十六大向全党同志提出的: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以上表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完全地和牢固地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是彻底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精神和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意义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直接的和系统的阐述,但它又确实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道理。我们应该而且能够从中学到马克思主义的活的哲学。
标签:先进文化论文; 哲学基本问题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唯物辩证法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历史规律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科学论文; 时政论文; 物质文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