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推动普及“RFID”系统

沃尔玛推动普及“RFID”系统

一、沃尔玛推动普及“射频识别”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于冬菊[1](2020)在《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优惠政策的扶持、科技的进步以及市场的蓬勃发展为蔬菜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发展环境不断向好。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蔬菜产业,不仅符合国家“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推进、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倡导,并且能够使蔬菜产业的发展势头保持良好稳定的状态。2019年2月5日起施行、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涵盖了食品安全全链条、全过程监管,政府督促地方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长效机制,对食品安全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社会背景下,在当前资源与环境的冲突和矛盾愈发明显的现实条件下,如何实现蔬菜产业逐渐由“大”变“强”,并进一步由“强”变为“更强”的目标,成为当前蔬菜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供应链的相关研究聚焦工业和制造业领域,以生产、加工、运输等系列环节为主的蔬菜产品供应链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很多地区不仅存在蔬菜产品质量安全难保障的问题,同时还面临着蔬菜产品供应链效率低下造成的压力,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蔬菜产业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蔬菜质量安全和供应链管理受到学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随着质量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深入研究,将供应链和质量管理相结合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发展前景良好。目前虽有相关探讨,但大多集中于蔬菜产品国际竞争力、出口能力以及蔬菜产品国际贸易等方面,对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研究甚少,如何保障我国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这一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且目前业缺乏系统分析方法和理论体系和完整的蔬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因此,本文以寿光市蔬菜产业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层次分析法、博弈论分析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融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质量生态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博弈论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理论的基础上,从供应链角度出发,建设“自源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体系,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保证“体系健全、管理科学、风险可控、共赢共享、群众满意”的蔬菜产品质量,同时提高蔬菜产品供应链管理效率。依据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建设“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追溯,全面合作”的整体管理体系,并针对四个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操作性阐述。即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预警系统、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过程控制系统、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追溯系统和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合作系统。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质量生态理论、供应链理论、质量安全可追溯理论和博弈理论构建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的整体框架,并深刻剖析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以寿光市为例,通过对寿光市蔬菜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实地调研,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获得反映寿光市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情况的指标体系。(2)深入研究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首先,明确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基本组成、结构及工作流程。其次,确定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并设计出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再次,确定各风险预警指标的赋值方法,并结合预警模型计算总风险值。最后建立了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体系。(3)深入研究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过程。对蔬菜供应链全过程各环节进行分析,围绕蔬菜的生产、运输、销售三个环节设计三类调查问卷,并分别针对蔬菜生产商、蔬菜运输商、蔬菜销售商及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构建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将蔬菜供应链中所有上下游经营者的诚信状况公开共享,消除蔬菜供应链各环节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4)根据追溯系统的发展现状、不足和需求,设计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构建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完整的蔬菜供应链闭环,达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的全面质量管理,责任明确,有效保证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5)运用博弈分析法探究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合作,了解蔬菜供应链的现状,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从质量博弈的角度对蔬菜质量安全进行分析。在明确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合作主体基础上,构建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合作中的信号博弈模型,根据博弈模型得出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设计了“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综合模型,丰富了供应链、食品安全和质量安全领域的研究。目前关于蔬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出口能力以及蔬菜产品国际贸易等方面,对蔬菜产品供应链结构和供应链质量安全的研究还存在较大探索空间。我国蔬菜产品供应链结构需要优化,然而针对该方面的研究较为零散,不系统不深入,缺少“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跨界融合。因此,本研究系统全面地探索了以寿光市为代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深层次关键原因及影响机理,以蔬菜供应链为主体,进行了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针对目前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探索和优化,设计出“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综合模型,弥补了蔬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方面的研究不足。(2)以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研究聚焦于单个企业如何整合各个部门的资源以提供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本研究拓展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范围并且引入了质量生态的视角。在供应链视角下,全面质量管理不再局限在一个企业中,而是贯穿蔬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本研究将PDCA循环的思想在供应链情境下发展为“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追溯、全面合作”的体系框架。(3)信号博弈模型和产品可追溯都强调信息的透明共享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即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但少有研究将博弈论中的信号博弈模型和产品的可追溯性进行整合研究。本研究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将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与信号博弈模型指导下的合作联盟打通。(4)从实用性角度出发,丰富了多部门集成的供应链管理研究。以往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多从供应链协调契约、信息不对称下的供应链管理、闭环供应链管理、供应链中决策行为研究等角度进行研究,虽然开始关注多部门集成的供应链管理研究,但集成程度不够,本研究立足蔬菜行业,在更大的范围内研究供应链管理中运作管理、安全效率、合作等领域的集成优化问题并提出了系统整合的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预警系统、过程系统、追溯系统和合作博弈四个部分,对应的研究结论如下。(1)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预警系统是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构建了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首先,对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的重要性进行阐释,指出风险预警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的工作流程。其次,明确如何设计蔬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确定相应的原则并且进行设计。再次,对蔬菜供应链进行风险评估,对蔬菜供应链的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赋值,结合本研究的模型进行计算,得出蔬菜产品供应链的总风险值。最后,使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管理得以形成,该体系将包括三种模式,即日常监测、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从而达到对蔬菜产品供应链的预警管理;(2)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过程应着眼于蔬菜的生产、运输、加工和销售各个环节,立足于供应链条中每一个环节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从而确保消费者所购买到的蔬菜是安全可靠的;(3)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合作涉及不同的参与主体,主要参与主体包括了生产者、政府、第三方物流和终端市场等,供应链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使得蔬菜质量安全的监管失灵。政府和市场都应该有所作为,如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提供蔬菜质量安全虚假信息的个人和企业,加强对蔬菜种植企业的引导和规范,从而提升蔬菜产品市场的信息透明度,进而为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政策保障;(4)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需要优化蔬菜供应链追溯流程,建立以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的追溯系统,实时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的协同,实现传统蔬菜供应链向有机低碳的新型蔬菜供应链模式转变。本研究立足于目前现实问题,将提高蔬菜产业发展的效率和保障蔬菜质量安全统筹纳入考虑之中,研究蔬菜产品供应链结构的优化和整合。这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提升蔬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效率,进一步优化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为我国政府农业部门等相关决策机构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支持,以便其进行蔬菜产品政策的制定,并最终为蔬菜产业供应链管理在部分地区的引入提供实证支持。

郭晓磊[2](2015)在《物联网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物联网的兴起,掀起了全球性的发展热潮。世界各国重视物联网在经济社会中的巨大推动力,纷纷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物联网本质上是一种会聚技术,如果说NBIC会聚技术是在纳米层级上的重新认识和改造世界、人类自身的技术协同,那么物联网会聚技术是在各种传感器、信息实时系统基础上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技术整合,反映的都是一种新技术形态。知识产权制度的形成、演变和科技发展密切相关,其正当性具有坚实的哲学基础,物联网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物联网与互联网、传统产业相比存在诸多异质性的特征,知识产权保护需要根据其产业特点采取不同的路径;物联网的发展冲击着知识产权制度中一些固有原则,产生的许多新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体现出知识产权与科技、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物联网商业方法、技术标准和专利池是物联网知识产权保护的三大核心问题,分别表征了技术的商业应用、技术规范以及成果转化,本质上都表现为利益博弈的游戏规则。物联网商业方法更多涉及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实体和虚拟交互和共存,其创新的本质和特点要求“技术性”不再仅仅局限于“物理技术”,对专利审查制度中的“技术性”标准需要超越与重构;物联网技术标准体系庞大、纷繁复杂,一个相同技术领域可能同时存在多种并行的技术标准,相互竞争更加激烈,从哲学的视角对技术标准的本质进行诠释;由于标准不统一、知识产权积累不足等原因,全球还未建立物联网专利池,在积极鼓励它出现的同时,需要对专利池形成、运作和规制制定基本规范。论文以知识产权的正当性与利益平衡原则作为理论基础并观照全文,创新性地运用科学技术论的分析框架,在会聚技术的背景下讨论物联网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对合理引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优化物联网应用的制度环境以及对其他可能出现的会聚技术知识产权问题研究,都具有探索和参考意义。第一章物联网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基础。洛克的自然权利理论、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黑格尔的人格权理论论证了知识产权制度的正当性,同时也受到了诸多的质疑。知识产权的本质是财产理论的延伸、利益博弈的公共政策以及西方的意识形态。本章通过对理论的梳理,论证物联网知识产权保护的合理性,并分析物联网发展与知识产权的内在关系。第二章物联网商业方法创新的专利保护。物联网商业方法是物联网时代急剧产生的一种新型商业方法,并不完全遵循“物理世界”的“自然规律”,传统的把商业方法作为“智力活动规则和方法”而被排除在专利权之外的制度受到了挑战。本章借鉴国外商业方法专利制度设计,分析物联网商业方法的创新本质和特点,重新界定“技术性”的标准,为物联网商业方法的专利适格性进行辩护,并从专利授权的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实质条件分别进行论证。第三章物联网技术标准制定与知识产权保护。物联网领域技术标准制定的竞争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标准问题已成为制约物联网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问题。物联网标准体系的构建不纯粹是一个技术问题,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是一种“地方性”的技术方案,是不同行动者相互博弈的结果,本质上是一种“权力游戏”。本章在哲学视野下揭示物联网技术标准的本质,并且以物联网RFID标准为例,对技术标准的形成、构建过程中行动者的招募和转译进行分析。第四章物联网专利池构建与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池已经成为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寻求市场竞争有利地位的策略,本质上是一种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基于当前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应当重视专利池的积极作用,鼓励物联网专利池的形成,通过建立物联网专利池的反垄断体系,合理规制物联网专利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本章通过对构建物联网专利池的必要性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构建物联网专利池的原则、程序、法律问题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第五章中国物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战略。通过对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的分析,借鉴国外物联网发展的经验,分别从技术创新、制度设计、标准制定、专利池构建和企业战略等方面提出物联网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苏美文[3](2015)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强力推动下,物联网给世界各国经济带来新的希望。21世纪初的金融危机让物联网登上人类历史的舞台,同时它庞大的市场潜力证明发展物联网是解决经济发展瓶颈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手段。物联网的本质是信息技术应用泛在化,可以为低碳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物联网技术与其他产业不断深入融合,将真正实现经济的绿色增长和低碳发展,并推动未来世界经济的前进。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的需求和生产国际化的发展,物联网经济对中国经济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是挑战。物联网经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是社会全面的信息化。当2009年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发展物联网新兴产业战略,以期为在下一轮的国际经济竞争中缩短与发达国家间的距离,中国政府采取同时发展的战略——在继续加快发展传统工业的同时发展物联网新兴战略型产业,加快经济生产方式转变的步伐。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世界发达国家物联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梳理,主要对比分析了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的物联网发展基础条件、关键技术、商业模式、国家政策、网络融合等方面,重点分析了物联网产业对传统经济理论和商业模式的冲击。在深层剖析中国物联网经济发展的基础、发展条件、产业结构等因素后,试图找到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路径,提出发展和改善当前中国物联网经济的向导性政策建议。在具体的论证过程中,本文具体分为以下六部分:一、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根据物联网概念的演变路径和本文的研究思路,将物联网产业发展文献综述分为两个部分国外物联网发展的文献综述和国内物联网发展的文献综述。本文将研究内容以国内外物联网发展时代背景为基础,将已有文献资料中物联网的概念、关键技术等进行梳理,介绍国内外物联网研究理论专家和学者们的主要观点,总结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的走向和框架。二、物联网产业发展基础条件物联网是以技术的成熟为发展前提,本文在这一部分对物联网产业的构成要素、关键技术、发展领域进行系统的分析介绍。在不同的国家物联网产业在技术基础、组成要素、发展框架等有不同的发展现状,这章重点分析物联网基础理论在其经济发展中的比例和重要作用。同时指出物联网产生的现实基础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已经基本成熟,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下一个战略目标。首先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已经成熟,正在研发下一代物联网技术进行技术升级。其二,物联网赖以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和应用。目前互联网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应用。其三,无线通信网络已经快速发展起来,网络融合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起来,虽然各国家的通信基础设施各个有千秋,但是整体上已经为物联网的应用创造了必要条件。最后论述了物联网和其他产业进行融合的主要领域,电力、物流、交通管理、环境监测、农业以及工业等。三、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规律及影响这部分从物联网产业结构及其特点切入,对不同制度下市场经济中物联网产业发展思路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是以国外发达国家和中国的物联网经济发展路径进行分析,找出不同之处进行原因分析。在中国物联网经济运行的市场环境下,从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角度分析得出:目前物联网产业呈现纵向一体化发展趋势,但仍没形成上下游企业有效的联动模式,产业链环节不够完善。物联网产业的特点决定了政府投资形式发生转变,以产业集群为对象进行资金注入。另外在这一部分还对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探讨,以及分析了当前物联网商业模式的不足之处。第三个层次是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外部性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分析了物联网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作用。四、国外发展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经验对比这章主要通过对美欧日韩等四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经验进行分析论述。首先分别比较了这四国发展物联网的信息基础设施,分析了各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主要应用领域,可以得出这四国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基础较为完善,信息化程度较高,而且核心技术已经成熟。而且其物联网产业发展目标上都惊人的一致,要在世界一流的信息基础设施上,占据国际领先位置,第一个全面进入物联网时代。其次分析论述了物联网产业对各国的经济影响,物联网产业不同程度的拉动了各国的经济增长,促进了劳动力就业率增加。但由于每个国家物联网发展基础设施、经济环境的不同,其经济效果也不尽相同;相同的是,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对其经济繁荣起到了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三是分析了国外物联网发展的阻碍因素,最后对各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方向及趋势进行总结分析。指出当前物联网发展障碍因素主要有行业标准不统一、产业链不完善、技术有待创新、产品应用成本过高等。五、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模式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有所不同。由于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机会是均等的,以中国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与现实国情为基础衡量选择了物联网为主的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升级同时发展的战略,希望能够用最短的时间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中国在传统产业发展不充分的情况下培育物联网等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必然出现战略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两种不同产业集群之间争夺各种资源的现象,两个产业集群同时发展会带来资本、劳动力、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极大压力。目前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主要障碍是信息化基础不平衡、核心技术研发滞后、行业标准不统一等主要问题。六、针对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政策及建议针对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瓶颈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梳理中国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发布的关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后,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发展物联网产业向导性建议。

赵勇[4](2014)在《中国射频识别技术专利保护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上世纪80年代,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开始兴起。随着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RFID技术也正经历一个全面突破创新的发展浪潮。由于RFID技术对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全球各国都特别重视该技术的发展,纷纷出台政策为该技术的发展扫清障碍。在全球RFID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本文利用比较研究和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国RFID技术的专利战略问题,并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通过外部环境的研究,认为中国RFID技术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发展势头良好。同时在政策的扶植与引导下,研发资金大量涌入,中国RFID技术将会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高峰期。同时中国RFID技术也面临国外高质量专利和国外技术壁垒的威胁。(2)建立RFID技术的检索表达式,在innography专利检索平台上获取了美、日、韩以及中国在该技术领域的专利信息,并利用该信息研究了我国RFID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同时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认为中国RFID技术整体竞争能力较弱,缺乏核心和基础专利,在技术竞争中处于劣势。(3)综合考虑中国RFID技术所拥有的机会和面临的威胁,自身具备的优势与劣势,建立SWOT模型,认为中国RFID技术应当采用“防御型战略为主、进攻型战略为辅”的专利战略,在回避自身技术劣势,规避侵权风险的同时,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牛东来[5](2009)在《RFID在我国商品流通中应用前景的分析》文中提出在2006年11月北京展览馆举办的第八届中国连锁业会议暨连锁店展览会上,德国的麦德龙集团(Metro Group)联合众多国际大牌IT厂商以"走进未来"为题,联合展示了RFID技术在商品流通行业的应用,先进的技术和形象的展示为国内流通行业人士留下了深刻

应晓书[6](2008)在《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的识别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预,它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冷链物流是一种特殊的供应链系统,它的对象是容易腐烂变质的生鲜食品,而且储运和作业环境必须限制在适宜的低温坏境下。因此冷链物流对运送过程、时间掌控、运输形态有着特别的要求。为了保证冷链物流的质量,本文引入RFID技术设计物流过程,从而可及时了解生鲜食品的生产、加工、储藏信息,并掌握供应链中冷冻冷藏产品的数量及位置,进行及时地提货和补货,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与管理水平。同时也对各种冷藏车的运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为食品安全审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对于问题食品可以追查到底。RFID技术是一种新型自动识别技术,它比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条码技术更加先进和实用。RFID标签不同于条形码,它可以储存大量信息而且还可以更改;RFID阅读器可以同时识别大量的RFID标签,而条形码只能一次一个;RFID标签可以远距离被阅读器读取,还可以传送货物的实时信息等等。这些优点决定了RFID技术可以满足冷链的严格需求,所以本文以如何利用RFID技术随时监测送货过程中的车厢内温度变化进行实时货物追踪,保障食品的安全性为出发点,结合RFID技术和冷链物流特点,设计一个完整的冷冻食品供应链流程,使用RFID技术来实现冷链物流的效率化,保障食品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安全性。本文从RFID技术和冷链物流的相关理论入手,以冷链物流流程设计作为全文的核心,详细设计了基于RFID技术的冷链物流的流程,并将每个过程与传统的流程进行比较分析,凸现RFID技术的优势。文章的最后部分,结合当今RFID技术的实际应用不佳的状况,从RFID技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成本问题、隐私和安全问题、标准化问题和产业联盟问题四个方面进行解析并分析原因,然后针对这些RFID技术推广的限制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文浩[7](2008)在《RFID在物流应用中的现状与前景》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RFID作为一种新技术将深刻影响物流的发展。本文介绍了RFID在物流中的应用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刘涛[8](2008)在《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便携式射频识别系统的研发》文中认为随着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在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领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如果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车辆管理中,可以有效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车辆信息的安全性。但是目前RFID系统主要以固定式为主,因此对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便携式射频识别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系统可应用于公路、铁路等车辆管理系统中。本文首先介绍了射频识别技术,包括射频技术的原理、分类以及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等;然后介绍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并从理论和实用的角度分析了嵌入式系统,提出了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便携式射频识别系统的设计方案。围绕该方案,设计了以LPC2210,ZLG500读写器为主要模块的RFID系统,包括扩展Nor FLASH,Nand FLASH,PSRAM,人机界面等。为了能在微处理器上应用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将μC/OS-Ⅱ移植到LPC2210上,并进行裁剪,同时设计了基于μC/OS-Ⅱ的多任务软件系统,包括各功能模块的软件程序,并在硬件平台上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调试结果表明,用本文设计的射频识别系统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和很大的灵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射频识别系统奠定了基础。

李雯[9](2008)在《基于RFID的木材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木材仓储管理是贮木场管理的核心内容,随着物流技术的快速发展,显示出木材仓储管理水平比较落后。木材的标识信息量较大,这些信息需手工录入,工作量大,周期长,易出错,信息流通中易存在误差,而且盘点时的效率非常低,耽误时间。针对上述问题,运用RFID技术,采用实验对比分析的方法,提出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木材仓储管理,以期提高贮木场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节约森林资源。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高级形式。RFID最大的优点是在于非接触读取数据,将其应用于木材仓储管理可完成原始数据的采集工作,解决了人工数据输入的速度慢、误码率高、劳动强度大、工作简单重复性高等问题,为计算机信息处理提供了快速、准确地进行数据采集输入的有效手段。本文开发了一个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木材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重点研究了后台管理系统中库存管理子系统的自动出入库部分。以射频识别技术为库存管理的技术纽带,阐明了基于射频标签的自动化库存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设计并实现了自动出入库功能,提高了库存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库存管理的差错率。本文运用实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RFID原理进行全面剖析,选择适用于木材仓储管理的射频识别标签。运用木材仓储管理理论,采用Visual Basic以及Access数据库等管理信息系统的手段和技术,对基于RFID技术的木材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系统流程以及数据库的分析与设计,开发了基于Microsoft VB语言的木材仓储管理的部分模块,应用于木材仓储管理中,对今后木材仓储管理的自动化操作、高效率管理、低强度劳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学术价值。

迟建[10](2007)在《RFID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RFID即无线射频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自动识别技术,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我国已经将RFID列入“十一五”期间我国信息技术应用六大专项工程之中,目前有十四个部委正在做RFID的推广工作。随着RFID受到全球的普遍关注,如何将RFID与现有的通信系统乃至未来的通信系统相结合以产生新的业务和应用,引起了包括运营商和设备商在内的通信业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希望通过对RFID技术的市场分析及其他国家的RFID与通信领域结合的案例总结,能够对RFID技术在中国通信领域中的应用起一些借鉴的作用。全文共四章:第一章详细介绍了RFID技术的标准,技术优势及应用领域等;第二章分析了中国RFID市场的发展现状,包括发展环境及所面临的问题分析;第三章总结了国外RFID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一些应用实例;第四章对国内市场RFID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手机电子门票应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案例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二、沃尔玛推动普及“射频识别”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沃尔玛推动普及“射频识别”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
        2.1.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1.2 博弈理论
        2.1.3 供应链管理理论
        2.1.4 质量安全可追溯理论
        2.1.5 质量生态理论
    2.2 食品安全相关研究
        2.2.1 食品安全的界定
        2.2.2 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的关系
        2.2.3 食品追溯系统
        2.2.4 危害分析临界控制点(HACCP)
    2.3 关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2.3.1 供应链界定、特征与管理研究
        2.3.2 食品安全供应链的研究
    2.4 关于蔬菜质量安全与管理的研究
        2.4.1 关于蔬菜质量安全的研究
        2.4.2 关于蔬菜供应链的研究
    2.5 已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框架构建
    3.1 理论框架
    3.2 构建目标
    3.3 构建思路
    3.4 构建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影响因素
    4.1 问卷调查研究设计
        4.1.1 问卷设计方法
        4.1.2 指标设计与开发
        4.1.3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4.2 数据分析与讨论
        4.2.1 数据分析方法
        4.2.2 问卷信、效度检验
        4.2.3 对比矩阵的构造和一致性检验
        4.2.4 各因素层对目标层合成权重的计算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预警系统分析
    5.1 预警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流程
        5.1.1 预警系统的基本结构
        5.1.2 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工作流程
    5.2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5.2.1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5.2.2 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立
    5.3 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
        5.3.1 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的赋值
        5.3.2 综合评估蔬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
    5.4 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管理系统
        5.4.1 日常监测系统
        5.4.2 组织保障系统
        5.4.3 制度保障系统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过程控制分析
    6.1 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6.2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生产管理系统
        6.2.1 农民专业合作社
        6.2.2 投入品污染治理系统
        6.2.3 技术研发与应用
        6.2.4 产品认证与质量标准
    6.3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流通管理系统
        6.3.1 运输与存储系统
        6.3.2 分级质量检测系统
    6.4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消费保护系统
        6.4.1 终端消费市场中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问题
        6.4.2 消费者保护措施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追溯系统分析
    7.1 追溯系统的结构
        7.1.1 蔬菜供应链追溯系统参与主体
        7.1.2 蔬菜供应链追溯流程
    7.2 蔬菜供应链追溯系统功能设计
        7.2.1 基于频射识别技术的信息采集
        7.2.2 追溯链条信息处理结构
    7.3 蔬菜供应链追溯系统的构建
        7.3.1 蔬菜供应链追溯系统的总体框架
        7.3.2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平台的开发和建设
        7.3.3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合作系统分析
    8.1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合作主体
    8.2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中合作各方的信息不对称
    8.3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合作中的信号博弈模型
        8.3.1 信号博弈模型描述
        8.3.2 蔬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信号博弈的完美贝叶斯均衡
        8.3.3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信号博弈分析结论
    8.4 蔬菜供应链合作联盟构建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物联网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物联网:新兴的会聚技术
        二、知识产权:物联网保护的利器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和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创新
第一章 物联网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知识产权正当性的哲学基础
        一、洛克自然权利理论
        二、边沁功利主义理论
        三、黑格尔人格权理论
    第二节 知识产权的本质解读
        一、财产权理论的延伸
        二、利益博弈的公共政策
        三、哲学视野中的意识形态
    第三节 物联网发展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一、物联网发展需要知识产权保护
        二、物联网发展冲击知识产权制度
    本章小结:正当与平衡
第二章 物联网商业方法创新的专利保护
    第一节 商业方法可专利性论争
        一、商业方法内涵和特征
        二、商业方法可专利性辨析
    第二节 创新视野中的物联网商业方法
        一、创新本质: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
        二、创新特点:差异与挑战
        三、“技术性”的再认识:超越与重构
    第三节 物联网商业方法可专利的实质条件
        一、物联网商业方法的新颖性
        二、物联网商业方法的创造性
        三、物联网商业方法的实用性
    本章小结:反思与超越
第三章 物联网技术标准制定与知识产权保护
    第一节 物联网技术标准的本质:客观准则还是权力游戏?
        一、技术标准界定和特点
        二、技术标准的社会建构
        三、技术标准的权力场域
        四、技术标准的地方性方案
    第二节 物联网技术标准的行动者网络构建
        一、征召与转译:行动者网络理论
        二、技术标准的行动者网络化过程
        三、技术标准的行动者网络化特征
    第三节 物联网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一、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结合的内在机理
        二、物联网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
        三、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结合的方式
        四、物联网技术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本章小结:社会建构和两者关系
第四章 物联网专利池构建与知识产权保护
    第一节 物联网专利池构建的现实需要
        一、专利池:一种知识产权组织
        二、物联网专利池构建的必要性
    第二节 物联网专利池构建的基本范式
        一、专利池构建的原则
        二、专利池构建的程序
        三、专利池构建的法律问题
    第三节 物联网专利池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一、鼓励物联网专利池形成
        二、加强国内外协同与合作
        三、规制物联网专利池垄断
    本章小结:制度本质和基本范式
第五章 中国物联网知识产权保护
    第一节 中国物联网发展趋势
        一、物联网产业发展迅猛
        二、物联网发展面临挑战
    第二节 中国物联网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一、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三、参与技术标准制定
        四、构建物联网专利池
        五、制定知识产权战略
    本章小结:发展现状与保护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3)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物联网产业发展文献综述
        1.2.2 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第2章 物联网产业发展基础条件
    2.1 物联网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2.2 物联网产业的组成要素
        2.2.1 信息流
        2.2.2 资金流
        2.2.3 物流
        2.2.4 互联网与无线通信网络
    2.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2.3.1 射频识别技术
        2.3.2 传感器技术
        2.3.3 M2M 技术
        2.3.4 两化融合
        2.3.5 云计算、大数据与物联网
    2.4 国际物联网发展及主要应用领域
        2.4.1 智能物流
        2.4.2 生态环境领域
        2.4.3 公共安全领域
        2.4.4 智能交通
        2.4.5 工业 4.0
第3章 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律及影响分析
    3.1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发展思路
        3.1.1 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
        3.1.2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3.1.3 不同制度中物联网产业发展思路比较
    3.2 物联网产业构成分析
        3.2.1 物联网产业结构的组成要素
        3.2.2 物联网产业纵向联动一体化发展分析
    3.3 物联网产业效应分析
        3.3.1 物联网产业发展横向一体化分析
        3.3.2 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
        3.3.3 物联网产业成本收益分析
        3.3.4 物联网企业运营效益分析
        3.3.5 物联网产业环境效益分析
        3.3.6 物联网产业的外部效应分析
    3.4 物联网产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分析
        3.4.1 物联网产业推动国民经济增长
        3.4.2 物联网产业节约国民经济资源
第4章 国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经验分析
    4.1 国外物联网产业发展基础对比分析
        4.1.1 美国
        4.1.2 欧盟
        4.1.3 日本
        4.1.4 韩国
    4.2 国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4.2.1 美国
        4.2.2 欧盟
        4.2.3 日本
        4.2.4 韩国
    4.3 各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对经济影响分析
        4.3.1 美国
        4.3.2 欧盟
        4.3.3 日本
        4.3.4 韩国
    4.4 国外物联网主要领域应用分析
        4.4.1 国外智能交通领域发展模式比较
        4.4.2 国外智能电网发展模式
        4.4.3 国外云计算产业发展模式比较
        4.4.4 国外网络融合过程分析
    4.5 国外物联网产业发展主要阻碍因素分析
        4.5.1 物联网产业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4.5.2 物联网产业链无法有效的进行整合
        4.5.3 物联网技术应用成本过高
    4.6 国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分析
        4.6.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递进式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
        4.6.2 物联网商业模式多种形式并存
        4.6.3 物联网产业分化为引领发展和自主研发两大主流
        4.6.4 技术创新构建物联网产业安全标准体系
第5章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5.1 中国物联网产业主要应用领域现状分析
        5.1.1 智能电网的开发
        5.1.2 智能交通的建设
        5.1.3 智能物流快速发展
        5.1.4 智能家居到来
        5.1.5 环境与安全检测
        5.1.6 医疗健康行业
        5.1.7 精准农业的应用
    5.2 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运行分析
        5.2.1 中国物联网产业商业运营模式
        5.2.2 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环境分析
        5.2.3 中国物联网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5.2.4 电子商务、网络经济与物联网的相关性
    5.3 中国物联网产业结构分析
        5.3.1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5.3.2 中国物联网产业区域发展分析
    5.4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障碍分析
        5.4.1 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均衡
        5.4.2 物联网产业应用规模相对不足
        5.4.3 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5.4.4 产业链没形成有效整体联动
        5.4.5 亟需综合协调系统平台
        5.4.6 物联网产业的商业模式仍不稳定
        5.4.7 物联网产品成本过高
        5.4.8 技术安全与隐私保障较为薄弱
        5.4.9 物联网企业融资较难
第6章 中国物联网发展政策及建议
    6.1 中国物联网产业战略政策总体规划
        6.1.1 宏观政策规划
        6.1.2 物联网财政投入政策分析
        6.1.3 多层次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
        6.1.4 建设与完善中国物联网标准化体系
    6.2 中国物联网发展重点区域政策分析
        6.2.1 中国各地方政府推动物联网产业政策分析
        6.2.2 中国制造 2025 战略分析
    6.3 针对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提出的建议
        6.3.1 加强物联网关键技术领域研发创新
        6.3.2 全面扩展物联网产业应用领域
        6.3.3 多层次发挥政府对物联网产业的能动作用
        6.3.4 加大物联网产业的财政投入力度
        6.3.5 改善资本市场投资环境降低风险
        6.3.6 提高物联网产业的社会整体效益
    6.4 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及展望
        6.4.1 国际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
        6.4.2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研究成果
致谢

(4)中国射频识别技术专利保护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专利信息分析综述
        1.3.2 专利战略理论综述
        1.3.3 专利战略应用综述
    1.4 研究的内容框架和拟定创新点
        1.4.1 研究的内容框架
        1.4.2 论文拟定创新点
第2章 射频识别技术发展及其专利保护环境研究
    2.1 射频识别技术发展概述
        2.1.1 射频识别技术内涵界定
        2.1.2 射频识别技术发展与应用
    2.2 射频识别技术的专利保护环境研究
        2.2.1 射频识别技术发展与专利保护的政策
        2.2.2 射频识别技术的产业应用研究
        2.2.3 射频识别技术的研发活动研究——以中国十大 RFID 上市公司为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和其他主要国家射频识别技术专利信息分析
    3.1 中国射频识别技术专利信息分析
        3.1.1 中国射频识别技术专利申请年度趋势
        3.1.2 中国射频识别技术主要 IPC 分布
        3.1.3 中国射频识别技术主要申请人及其专利数量
        3.1.4 中国射频识别技术主要发明人及其专利申请数量
        3.1.5 中国射频识别技术高价值专利
        3.1.6 中国射频识别技术高引证量专利
        3.1.7 中国射频识别技术专利权人综合竞争力分析
    3.2 美国射频识别技术专利信息分析
        3.2.1 美国射频识别技术专利申请年度趋势
        3.2.2 美国射频识别技术专利 IPC 分布
        3.2.3 美国射频识别技术主要专利申请人及其专利数量
        3.2.4 美国射频识别技术专利发明人分布
        3.2.5 美国射频识别技术高价值专利
        3.2.6 美国射频识别技术高引证量专利
        3.2.7 美国射频识别技术专利权人综合竞争力
    3.3 日本射频识别技术专利信息分析
        3.3.1 日本射频识别技术专利申请年度趋势
        3.3.2 日本射频识别技术 IPC 分布
        3.3.3 日本射频识别技术专利申请人及其专利数量
        3.3.4 日本射频识别技术专利发明人
        3.3.5 日本射频识别技术高引证量专利
        3.3.6 日本射频识别技术高价值专利
        3.3.7 日本射频识别技术专利权人综合竞争力分析
    3.4 韩国射频识别技术专利信息分析
        3.4.1 韩国射频识别技术专利申请年度趋势
        3.4.2 韩国射频识别技术主要 IPC 分布
        3.4.3 韩国射频识别申请人及其专利数量
        3.4.4 韩国射频识别技术专利发明人分布
        3.4.5 韩国射频识别技术高价值专利
        3.4.6 韩国射频识别技术高引证量专利
        3.4.7 韩国射频识别技术专利权人综合竞争力分析
    3.5 中国与主要国家射频识别技术专利信息比较研究
        3.5.1 申请年度趋势比较
        3.5.2 专利 IPC 分布比较
        3.5.3 专利申请人及其专利数量比较
        3.5.4 高引证量专利与高价值专利比较
        3.5.5 专利权人综合竞争力比较
        3.5.6 中、美、日、韩射频识别技术综合比较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 SWOT 分析的中国射频识别技术专利保护策略
    4.1 中国射频识别技术专利保护的机会与威胁
        4.1.1 中国射频识别技术专利保护的机会分析
        4.1.2 中国射频识别技术专利保护的威胁分析
    4.2 中国射频识别技术专利保护的优势与劣势
        4.2.1 中国射频识别技术专利保护的优势分析
        4.2.2 中国射频识别技术专利保护的劣势分析
    4.3 中国射频识别技术专利保护策略的 SWOT 分析及专利策略选择方案
        4.3.1 中国射频识别技术专利保护策略的 SWOT 分析
        4.3.2 中国射频识别技术专利策略选择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

(6)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RFID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2.2 冷链物流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2.3 基于RFID技术的冷链物流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射频识别(RFID)技术和冷链物流
    2.1 射频识别(RFID)技术概述
        2.1.1 射频识别(RFID)技术
        2.1.2 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应用
    2.2 冷链物流概述
        2.2.1 冷链物流的概念
        2.2.2 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第3章 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食品冷链物流系统流程设计
    3.1 需求分析
    3.2 背景分析
    3.3 冷链物流系统详细流程设计
        3.3.1 追踪“源头”食品的RFID应用设计
        3.3.2 RFID技术在配送中心的应用设计
        3.3.3 销售环节的RFID技术应用设计
    3.4 冷链物流中应用RFID技术的优越性
第4章 射频识别(RFID)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 RFID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4.1.1 成本问题
        4.1.2 隐私与安全性问题
        4.1.3 标准化问题
        4.1.4 产业联盟问题
    4.2 RFID技术推广的对策分析
        4.2.1 实现“5美分标签”
        4.2.2 解决安全问题
        4.2.3 制定“本土化”标准
        4.2.4 建立完整产业链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RFID在物流应用中的现状与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RFID与现代物流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沃尔玛
    2.1 RFID:条形码的替代者
    2.2 REID技术的相对优势
3 RFID技术在当代物流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3.1 RFID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3.2 RFID技术在现代物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问题
        (2)读取率与作业环境影响
        (3)隐私权与安全性
        (4)闭环系统不利于推广
        (5)标准化问题
4 RFID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前景
    4.1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被认为是RFID技术最大的舞台
    4.2 生产制造与过程控制
    4.3 货物的跟踪与管理
5 结语

(8)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便携式射频识别系统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射频识别技术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1.4 本论文主要工作
第2章 RFID系统的组成及相关技术
    2.1 RFID技术的物理基础
    2.2 RFID系统的组成
        2.2.1 射频标签
        2.2.2 读写器
        2.2.3 RFID系统分类
    2.3 射频识别的相关技术
        2.3.1 编码与调制
        2.3.2 数据的完整性
        2.3.3 数据的安全性
    2.4 RFID系统工作原理
    2.5 RFID系统的应用领域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嵌入式系统
    3.1 嵌入式系统简介
        3.1.1 嵌入式系统
        3.1.2 实时嵌入式系统
    3.2 嵌入式系统现状
    3.3 嵌入式系统微处理器平台
        3.3.1 常用的嵌入式微处理器架构体系
        3.3.2 嵌入式微处理器LPC2210
        3.3.3 ARM7TDMI内核概述
    3.4 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3.4.1 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简介
        3.4.2 应用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必要性
        3.4.3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
    3.5 μC/OS-Ⅱ操作系统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便携式射频识别系统硬件设计
    4.1 LPC2210处理器低功耗分析
        4.1.1 LPC2210处理器的低功耗工艺
        4.1.2 LPC2210处理器的低功耗特性
    4.2 射频识别主机系统硬件框图
    4.3 存储器扩展设计及功耗分析
        4.3.1 系统存储器电路
        4.3.2 NAND FLASH存储器电路
        4.3.3 存储器功耗分析
    4.4 射频识别读写器模块
    4.5 RS232串口电路
    4.6 人机界面设计
    4.7 电源及复位设计
    4.8 晶振电路模块
    4.9 JTAG接口电路
    4.10 硬件设计成果
    4.11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系统软件结构
    5.2 μC/OS-Ⅱ的移植
        5.2.1 移植的条件
        5.2.2 移植μC/OS-Ⅱ到LPC2210
        5.2.2.1 0S_CPU.H的移植
        5.2.2.2 OS_CPU.C的移植
        5.2.2.3 OS_CPU_A.S的移植
        5.2.3 μC/OS-Ⅱ的裁剪
    5.3 系统初始化及主程序
    5.4 RFID读写模块软件设计
        5.4.1 协议
        5.4.1.1 自动波特率探测
        5.4.1.2 控制字符定义
        5.4.1.3 协议描述
        5.4.1.4 数据块格式
        5.4.2 读卡模块软件
    5.5 串口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5.6 人机界面模块软件设计
        5.6.1 MiniGUI的GAL移植
        5.6.2 MiniGUI的IAL移植
        5.6.3 交叉编译MiniGUI
        5.6.4 液晶屏显示软件
    5.7 软件低功耗设计
    5.8 系统设计验证
    5.9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基于RFID的木材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背景
    1.2 基于 RFID技术的木材仓储管理研究背景
    1.3 基于 RFID技术的木材仓储管理研究意义
    1.4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内容和方法
2 RFID技术、EPC系统和条形码技术
    2.1 RFID技术简介
        2.1.1 定义及特征
        2.1.2 组成及工作原理
        2.1.3 RFID技术发展历史
        2.1.4 应用领域
        2.1.5 国外RFID发展现状与趋势
        2.1.6 国内RFID发展现状与趋势
        2.1.7 美国、日本政府以及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广
    2.2 RFID与 EPC系统
        2.2.1 EPC系统简介
        2.2.2 EPC系统组成与物联网
        2.2.3 EPC与 RFID关系
        2.2.4 EPC的 Gen1和 Gen2标准协议
    2.3 RFID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
        2.3.1 RFID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
        2.3.2 RFID区别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的特点
        2.3.3 RFID与条形码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木材仓储管理概述
    3.1 木材仓储管理的概念和任务
    3.2 传统木材仓储管理主要流程和存在的问题
        3.2.1 木材交接
        3.2.2 木材缴库
        3.2.3 木材拨付
        3.2.4 木材的盘点
    3.3 利用条形码技术的木材仓储管理概述
    3.4 木材仓储管理系统特点
    3.5 科学的木材仓储管理的必要性
    3.6 现代库存管理的特点
    3.7 木材仓储管理的展望
    3.8 本章小结
4 基于 RFID技术的木材仓储管理系统分析
    4.1 木材仓储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4.2 基于 RFID的木材仓储管理业务流程
        4.2.1 木材入库流程
        4.2.2 木材盘点流程
        4.2.3 木材出库流程
    4.3 木材仓储管理内部的主要流程
    4.4 基于RFID技术的木材仓储管理系统主要组件的选择
        4.4.1 RFID标签的对比分析
        4.4.2 RFID电子标签的选择方案
        4.4.3 RFID读写器的选择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 RFID技术的木材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5.1 系统开发工具
    5.2 系统功能目标设计
    5.3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5.4 数据访问技术
    5.5 串行通信控件 MsComm
    5.6 编码设计
    5.7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5.8 数据模型设计
6 基于 RFID技术的木材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6.1 主要模块介绍
        6.1.1 系统管理
        6.1.2 基础信息管理
        6.1.3 木材管理
    6.2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RFID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RFID简介
    1.1 RFID技术和系统
        1.1.1 RFID技术
        1.1.2 RFID系统
    1.2 RFID技术的分类及发展过程
        1.2.1 技术分类
        1.2.2 发展过程
    1.3 RFID的技术优势
    1.4 RFID的相关标准
    1.5 RFID的应用领域
第二章 中国RFID的市场分析
    2.1 中国RFID的发展环境分析
        2.1.1 RFID标准的制定
        2.1.2 RFID的产业链
        2.1.3 政府政策环境
        2.1.4 中国RFID相关联盟和协会
    2.2 RFID产品开发和应用
        2.2.1 中国RFID的主要应用
        2.2.2 中国RFID应用区域特点
    2.3 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
        2.3.1 标准方面
        2.3.2 成本方面
        2.3.3 市场需求方面
        2.3.4 产业链规模方面
第三章 国外RFID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3.1 RFID的技术开发
    3.2 RFID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主要应用
        3.2.1 移动支付
        3.2.2 移动电子商务
    3.3 RFID技术与通信系统结合的区域特点
        3.3.1 北美
        3.3.2 欧洲
        3.3.3 韩国
        3.3.4 日本
第四章 中国RFID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4.1 现有业务应用现状
        4.1.1 移动支付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4.1.2 运营商介入情况
        4.1.3 发展建议
    4.2 未来业务应用潜力分析
        4.2.1 手机电子门票系统简介
        4.2.2 北京奥运会手机电子门票系统成本收益分析
    4.3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沃尔玛推动普及“射频识别”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 于冬菊. 山东大学, 2020(09)
  • [2]物联网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 郭晓磊. 南京大学, 2015(01)
  • [3]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D]. 苏美文. 吉林大学, 2015(08)
  • [4]中国射频识别技术专利保护策略研究[D]. 赵勇. 湘潭大学, 2014(02)
  • [5]RFID在我国商品流通中应用前景的分析[J]. 牛东来. 信息与电脑, 2009(07)
  • [6]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研究[D]. 应晓书. 武汉理工大学, 2008(05)
  • [7]RFID在物流应用中的现状与前景[J]. 文浩. 中国电子商情(RFID技术与应用), 2008(05)
  • [8]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便携式射频识别系统的研发[D]. 刘涛. 广西大学, 2008(01)
  • [9]基于RFID的木材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雯. 东北林业大学, 2008(11)
  • [10]RFID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分析[D]. 迟建. 北京邮电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沃尔玛推动普及“RFID”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