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荣 陕西省神木县锦界第一小学 719300
一、创设歌唱教学情境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要培养学生伴随老师快乐地投入到课堂的歌唱学习中,须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动情。创设歌唱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境,唤起学生的歌唱注意。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学习对象,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致。创设歌曲情境,能提高歌唱教学活动的有效性。1.运用图画展现情境。 2.利用玩具创设情境。3.设计游戏导入情境。 4.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具演示情境。 5.综合多种情境解决教学难点。
二、培养歌唱自信心和歌唱能力
我想作为老师,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并激发学生歌唱的自信心。因此,在音乐课堂上,老师应尽可能的减少学生的学习挫折体验,巧妙合理地运用教学语言及体态,让学生在歌唱学习过程中适度地满足其心理,以激发其积极的歌唱欲望。
为了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进行唱歌的技巧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唱歌技巧的训练应贯穿于整个唱歌教学过程之中。发声练习要同唱歌有机结合,要有目的地进行。唱歌时必须注意音准和节奏的正确。为了发展学生的听觉,培养独立掌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的能力,在训练和教唱时,要适当使用乐器。齐唱要求声音整齐、统一,合唱要求各声部和谐、均衡。要十分重视保护学生(特别是变声期的学生)的嗓子,歌唱时必须防止音量过大、时间过长等不良现象。这样的教学呈现给我们的是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演唱歌曲的方法和规律,为其今后学习演唱和更好地欣赏声乐作品打下基础,而不仅仅是唱几首简单的歌。 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并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2.学会正确的咬字、吐字。3.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4.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去歌唱。
三、重视歌唱教学中的识谱环节
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发展听觉和记忆力,获得音乐表现手段和有关音乐语言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和表演音乐。
为了掌握一定的识谱技能,必须进行系统的乐理知识讲授和视唱听音训练。乐理知识应和视唱有机地配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国音乐教学中对识谱是这样要求的: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以学习简谱为主,五年级开始可根据条件学习五线谱。音乐知识教学还要通过唱歌和欣赏,使学生获得一些音乐常识。
1.首调唱名法。字母谱起过渡辅助作用,竖写字母谱建立音高概念,字母谱和音高分开练习,降低难度。2.节奏读法。3.用手势辅助识谱教学。音阶中的每一个音都解决到主和弦,手指的上下方向标志各音解决的方向。手势的作用,可以暗示音准、表示乐汇片断(视谱)、二声部训练,大小音程和弦,转调,变化音级和自然音级的比较等。
四、合理使用音乐范唱
在歌唱教学中,范唱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老师如果能灵活运用这一常用的教学方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歌唱自信心,让他们在歌唱学习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一般的范唱包括老师范唱和录音范唱。教师范唱首先应做到歌唱规范,如音准、节奏、音乐风格等方面应准确到位,同时通过老师直观的演唱口形、演唱表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引发学生的学习共鸣。如何使用范唱录音带来贯穿歌唱教学呢?俗话说“先入为主”,在进行新歌教学中,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先播放歌曲录音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未学习歌曲前就能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我们知道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感受体验音乐,进而才能进一步表现音乐。在进入新歌学习后,录音带的范唱使用不可终止,应让范唱录音作为一条纽带贯穿歌唱学习,让学生从范唱中体会歌曲的特点,熟悉歌曲的旋律,牢记歌曲的歌词。
五、注重活动过程的艺术化、多样化,让孩子爱上唱歌
在歌唱活动中,教孩子记忆歌词一直被大家认为是个难点。传统的单一乏味的跟唱和重复训练,只会使孩子对歌唱活动产生厌烦心理。如何让孩子在熟悉旋律的同时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歌词呢?我想,教师在设计这一过程时,应运用艺术化、多样化的方式来吸引孩子,努力把“枯燥训练”式改变为“情景陶冶”式,让孩子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六、丰富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唱歌教学过多的注重教师的教唱学习,使许多教师依赖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教学套路。学生在教师的指挥棒下失去了自我发展的空间,致使唱歌教学显得呆板、枯燥、缺乏生机。在教学中运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设计,会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唱歌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多次聆听,把握歌曲特点。唱歌教学中的听包括学唱前的聆听、听教师的范唱、听同学的演唱等多个方面。每一次的聆听都有着重要的不可忽略的作用。就学唱前的聆听来说可以分层次、分步骤地反复进行,每次聆听提出不同的要求和问题,使学生在多次的聆听中不但熟悉歌曲的旋律、感受到歌曲的情绪,同时在聆听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2.运用肢体语言,带动学生参与课堂。作为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肢体语言对唱歌教学起着着积极的辅助作用。它不但能通过手势帮助学生解决歌唱中的音准问题,还可以通过舞蹈、动作、表情等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准确、有效地表情达意。
论文作者:刘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2月总第9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4
标签:音乐论文; 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歌曲论文; 音准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2015年12月总第9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