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索论文

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索论文

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索

□ 王静(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46)

摘要: 近年来,高等教育越发受到重视,国家与社会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之外,还强调学生的身体素养。武术课程的开设能促进学生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力,另一方面,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技能,蕴含了深厚的民族精神,能够促进学生有意识地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与爱国精神。高校武术课程中展开思政教学具有深厚的价值与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学中,武术教学与思政教学相结合,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杰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当前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学仍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教学主体不明确以及教学内容缺乏创新等问题,需对有效展开思政教学进行思考,可顺应时代潮流完善新媒体建设,在思政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还需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人才队伍,以更好地展开思政教学,此外还应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改进。

关键词: 武术课程 思政教学 实践策略

引言

《死水微澜中》蔡大嫂对于自己的婚姻有着自己的主见,从第一次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第二次红衣教暴乱之后自己主动嫁给顾天成,她不顾父母的反对。女性婚恋观的改变是女性独立平等意识觉醒从的一个重要标志。蔡大嫂对于嫁给顾天成的想法很简单也很朴素,衣食无忧安身立命。她脱离了古代传统女子那种“女子丧夫不得改嫁”的传统模式。同时在于罗歪嘴产生婚外情时,并没有偷偷摸摸,而是堂而皇之,完全不避讳世人的目光。蔡大嫂在婚恋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非凡勇气是时代洪流下女性对抗封建枷锁的一把利剑。

随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武术越发受到重视,不断吸引众多接受武术教育的人才。武术是我国传统体育技能之一,蕴含独特的文化魅力与精神,中国武术享誉全球,具有深厚的影响力。高校武术课程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强健体魄的同时,也能获得精神满足,从而不断形成健康人格。武术文化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与精神进行继承、传播与推广,高校武术课程中展开思政教学是必然趋势,武术教育与思政教学的教学理念、教育主体与教学内容相契合,武术教育需抓住这一契机,通过结合思想政治教学,将武术所蕴含的民族文化转化为民族精神与理想信念,以充分发挥武术课程思政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蕴含丰富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还有道德教育等内容,其中还涉及到心理与法纪内容。思想教育作为认知性教育,具有深厚的内涵,主要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等观念,以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等思想,还有科学、创新以及艰苦奋斗等精神,起到启发和引导作用。政治教育作为信仰性教育,也包含众多内容,涉及到理想信念与政治观点、历程和方向等,起到主导与控制作用。道德教育是规范性教育,包含社会道德、传统道德、家庭美德与职业道德等内容,因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现如今还包括生态道德和网络道德等,能够促进学生通过自省与内化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内容众多,都具有不同的性质与作用,不同的教育有着独特的教育任务与目标,但具有相同的教育意义,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学生传承与弘扬民族精神,以建设中国精神文明,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就会去想办法,去设计实验。学生通过对轻重,大小这两个因素的其中一个进行控制后的实验发现∶体积大小相同时,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轻重相同时,体积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学生将这两个结论进行综合归纳,就会知道∶大而轻的物体容易浮;小而重的物体容易沉。此节课,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主动的分析、联想、推理,进行了创造性学习。

2、高校武术课程教学的价值

近年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不断发展,相较于其他体育项目,武术课程受到众多学生的欢迎。高校武术课程教学对于国家、社会与学生都具有深厚的价值,武术是我国传统技能之一,具有独特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开设武术课程能够将武术发扬光大,不断增强我国综合软实力,提高国际影响力。我国武学博大精深,包括武术、理论与武德等,中国武术本身便是儒学哲学,正所谓习武先习德,在学习武术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学习与掌握武德,对于社会而言,一方面能够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另一方面也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高校开设武术课程,促进学生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当前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大学生作为最大的网络用户群体,极其容易受到互联网鱼龙混杂信息的影响与冲击,再加上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转折关键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且心态不够稳定成熟,如今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受到国家与社会的高度重视,高校开设武术课程,能够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在武术学习中不断增强身体素质,另一方面武术蕴含丰富的文化与精神,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理性地认识、评价与反思,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吃苦耐劳、永不退缩的精神。由此可知,武术教育的内涵与思政教学不谋而合,高校武术课程组织开设思政教学,能够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学存在问题

3.1、教学形式单一

上述可知,高校武术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学的价值以及意义,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学存在问题,高校应贴近时代潮流,完善新媒体建设借用信息技术这一教学工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前,已有不少武术专业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思政教学中,但只是将课件搬上多媒体设备,授课仍采用“灌输”方式,这无疑是“换汤不换药”,因此,教师要认知到信息技术的价值与意义,科学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展开教学。例如,在教师了解武术文化与精神的基础上,可在课堂教学上将武术精神与思想政治内涵相契合,如爱国精神,可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少林魂》等教育视频,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3.2、教育主体不明确

高校武术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学还存在教育主体不明确的问题,通常武术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具备深厚专业的思政理论知识,开展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完成思想政治教学任务。武术课程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学习无数的同时也会受到武德的熏陶,而思想政治教师并未透彻了解武术专业学生的认知特征与实际情况,通常是采用相同的授课方式,没有贴近学生的实际来展开教学。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师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需完成科研任务与工作,并且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面对的学生数量较多,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另外,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最为亲近的教职工,一定程度能够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推动者,然而辅导员多是忙于一些日常事物,也较难全面了解与引导学生的心理建设和思想动态。故此,高校武术课程教育主体不够明确,也影响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效率和成果。

3.3、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一直以来,高校武术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学通常是进行显性思政教育,也就是教学过程中更侧重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这一教学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随着学生的心理和学习需求发生变化,可展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思政教育艺术化、生活化,无论是在其他课的学习还是生活上,都能发挥思想政治的教育作用。这就需要高校构建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教师通过培训、学习与交流来培养思想政治素养,掌握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在教学中渗透思政理论,进行潜移默化地教学,除了思想政治教师,每一位教职工都具有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责任与义务,共同培育人才。

4、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策略

4.1、运用信息技术

近些年来,高校纷纷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武术课程自开展思想政治教学以来,教学形式较为传统单一,通常是以思政理论知识为主进行理论灌输,也就是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然而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不尽相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单一的思想政治教学形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具有独特鲜明的个性,且自主性较强,一昧地知识理论灌输很有可能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氛围较为沉闷,较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并且当前武术课程思政教学大多仅停留在表面内容,并没有深入引导学生掌握其核心价值,一定程度流于形式,学生虽能够接收思想政治的相关理论知识,但并不清楚其内涵与价值,影响到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甚至会导致学生不清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任务,通常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因而会导致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效率不高,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需要转变教学形式,采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以解决当前问题。

4.2、构建人才队伍

高校武术课程思想政治教学难以充分发挥成效,还与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有关。思想政治教学通常是以课堂为载体,来展开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学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普遍是根据教材来进行讲解,较为枯燥单一,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本身晦涩难懂,若教学内容沉闷无新意,学生更难以激发兴趣与热情,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因此,高校教师应改进创新教学内容与形式,比如,可将思想政治理论融入到武术活动中,可组织开展武术节目,促进学生在观看武术节目的过程中也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此外还可将武术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比如将武术所蕴含的爱家国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相融合,能够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内容,起到重要推进作用,被学生所接受与内化。

埃德蒙:诗人的料!不,我担心自己倒像那个老是向人讨烟抽的乞丐,他连做卷烟的材料也没有,有的只是那股烟瘾。我刚才跟你说的那些话,我实在表达不清楚,只能结结巴巴讲一通。我也只能做到这一点了。不过,这至少是实实在在的写实主义。我们雾里人生就只能这么结结巴巴辞不达意的。[19]1046

4.3、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高校武术课程开展思政教学,还应该健全考核评价机制,针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行考核,制定奖惩机制,以促进教师能够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此外,还应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教学内容与形式并非一成不变,需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创新,因此,完善评价体系,能够根据学生对思政教学的评价进行调整与改进,促进思政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结语:综上,高校武术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与弊端,需要认知到思想政治与武术文化精神的契合之处,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情况来展开教学,以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薛欣,高永强.新时代“课程思政”理念下学校武术教育的回归与定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2(05).

[2]李然,张冬琴,杨柳欣,周小青.武术专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构建——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J].武术研究,2019,4(05).

[3]李然,张冬琴,杨柳欣,张怀雨,陈俊羲,杨力,周小青.新媒体时代下武术专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9,8(05).

[4]李沁鹏,权黎明,刘剑.“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武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01).

[5]张锡娟.基于“体育强国梦”的大学生体质健康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开展[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1).

[6]刘卫华,张继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武术教育的历史使命:以德育人[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7,32(04).

[7]张景文,张魁.浅谈我国中小学武术教材的发展历程——以1990-2000 年人教版体育教材为例[J].搏击(武术科学),2015,12(01).

中图分类号: G8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902-(2019)-10-180-2-JF

基金项目: 河南中医药大学2019年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重点培育课程项目“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模式研究”,项目编号:KCSZZD-2019-6。

作者简介: 王静(1982-),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文化研究。

标签:;  ;  ;  ;  

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