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旭纲 陈则君 朱建新 钟建锋 任潇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 江阴 214400)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6-0378-02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现已逐步成为冠心病患者常规的检查方法。但在日常工作中,严重冠状动脉钙化、支架植入术后、冠脉搭桥病人金属夹等引起的伪影往往是严重影响我们进行图像评价。我院Philiphs Brilliance iCT配置的(extend brilliance worstation,EBW4.2)工作站具有“魔镜”(magic glass)功能,操作简单易行,能有效克服甚或消除钙化、金属等引起的伪影,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7月已知或疑诊冠心病77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年龄38~79岁,平均59.9岁,男46例,女31例。使用Philiphs iCT机,患者于检查前常规禁食4小时,扫描前行屏气训练并舌下含服采用硝酸甘油5mg,先行胸部平静呼吸下屏气双向定位像,然后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扫描,采用对比剂跟踪技术,感兴趣区设于主肺动脉窗层面的升主动脉内,触发阈值为110Hu后5s后开始扫描,同时嘱患者屏气,扫描范围为气管分叉至膈肌下方1cm。扫描参数:前置门控轴扫模式,管电流120kV,管电流270~340mAs,矩阵512×512,扫描层厚0.9 mm,层间距0.45 mm,准直128×0.625mm,X线球管旋转时间0.27s/r,触发时间相位选择R-R间期78%。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18g套管针置于前臂静脉,注射对比剂碘普胺(370mgI/ml)55~70ml,流率4.5~5.5ml/s,并以等速率追加30~50ml生理盐水。
图像分析:所有图像应用EBW4.2工作站的CCA软件分析, 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组(Heart、Tree、Globe、3D、2D模式)。冠状动脉分段采用美国心脏学会15段分段法,对可疑节段的冠状动脉曲面重组图像应用“魔镜”功能(观察窗宽、床位见表1),观察及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管腔及冠状动脉支架情况,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有无斑块及斑块种类;血管腔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对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病例主要观察冠状动脉支架位置、支架前后位置及支架内有无狭窄及狭窄原因。两名经验丰富心血管影像医师独立对图像进行评判,二者意见不统一时,共同商议确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魔镜技术观察钙化斑块的窗宽、窗位(单位:Hu)
窗宽 窗位
通用斑块 1300 220
无钙化斑块 850 180
轻微钙化斑块 1400 700
严重钙化斑块 2000 500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无明显不良反应。77例患者共计1078节段冠状动脉直径大于1.5mm,可供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为1063,占98.7%。常规窗宽、窗位检出斑块92处,其中软斑块20处,钙化板块60处,混合板块12处;应用魔镜技术后共发现斑块110处,其中软斑块29处,钙化斑块62处,混合斑块19处。动脉管腔狭窄<50% 65个节段,狭窄50%~75% 22个节段,狭窄>75% 5个节段,共计92个节段。
讨论
目前CCTA以其良好的空间分辨率、无创性、准确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稳定性与其成份密切相关,且斑块内各种成份的构成比也直接影响血管重塑的类型[1]。因此对斑块内各种成份进行量化分析更有助于增进对易损斑块的认识。随着MSCT技术的发展,MSCT的空间和时间分辨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可作为无创性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可靠手段。朱飞鹏等[2]的研究认为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有效检测方法。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冠状动脉钙化、支架植入术后、冠脉搭桥病人金属夹等引起的伪影往往严重影响图像的观察。“魔镜”技术的出现,为我们判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提供新途径。
本组病例中,使用常规窗宽、窗位检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92处,应用魔镜技术后共检出斑块110处,增加了18处。多层螺旋CT区分斑块成分主要通过测量斑块的CT值。Schroeder等[3]对12例心脏标本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得出软斑块、混合性斑块及钙化性斑块的平均密度值分别为(42±22)Hu、(70±21)Hu、(715±328)Hu,3组数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应用魔镜技术在兴趣区微调,能有效增大斑块内不同CT值的对比,显示斑块内不同成分,对判定斑块性质提供帮助,本组病例应用常规窗宽、窗位发现其中软斑块20处,混合板块12处,应用魔镜技术后,发现软斑块29处,混合斑块19处,增加了16处。当遇到钙化情况,往往需要调节窗宽、窗位来对感兴趣区进行观察,但图像内包括感兴趣区在内的所有部分同步变化,缺乏对比。使用“魔镜”技术后在感兴趣区中进行各种操作,在此区域内可根据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并可根据需要自由缩放,而区域外图像没有影响,结合冠脉探针探针技术则显示血管壁钙化范围减小,管腔的真实情况得以显示。本组中应用魔镜技术增加了2处钙化斑块是由于钙化微小,常规窗宽、窗位显示不佳所致,与田树平等[4]报道相近。
“魔镜”技术中通过交换镜功能会显示一个可移动的缩略窗口,该窗口可以通过其窗口的调节功能,图像增强和着色参数进行设置,此功能允许操作者增强图像的特定因素(例如钙化斑块、支架等)的显示和评估,同时保持主要图像的最优查看参数。可以选择合适的相位以获得相对优化的冠状动脉CTA图像,在此基础上运用“魔镜”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需要指出的是,“魔镜”技术可以与其它多项重组技术灵活的联合运用,从而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魔镜”技术不仅可以运用在冠状动脉CTA中,也可以运用在头颈部CTA、下肢动脉CTA等全身各部位CTA中。“魔镜”技术的运用必须基于优质的原始图像,并注意与其他多种重组技术灵活联合运用,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魔镜”技术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Achenbach S,Ropers D,Hoffmann U,et al.Assessment of coronary renmodeling in stenotic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lesion by multi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J].J Am Coll Cardiol,2004,43(5):842-847.
[2] 朱飞鹏,王璟,路莉,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份的CT定量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2,27(11):1123-1126.
[3] Schroeder S,Kuettner A,Leitritz M,et al.Reliability of differentiating human coronary plaque morphology using contrast-enhanced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a comparison with histology[J].J Comput Assist Tomogr,2004,28(4):449-454.
[4] 田树平,杨立,王占宇等.“魔镜”功能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2,21(4):721-726.
论文作者:谢旭纲,陈则君,朱建新,钟建锋,任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冠状动脉论文; 魔镜论文; 技术论文; 图像论文; 支架论文; 狭窄论文; 血管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