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人员在血液检验中的安全问题探讨及分析论文_王秦

检验人员在血液检验中的安全问题探讨及分析论文_王秦

汉川市妇幼保健院 432300

摘要:对2011年-2015年期间我院医务人员在血液检验过程中存在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发现,针头刺伤、试管划伤及体液或者血液导致皮肤黏膜污染是我院职业暴露比较高的几个原因。因此,在血液检验工作中,任何一项操作都不容忽视,否则就会增加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完善检验措施、加强用品等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关键词:检验人员;血液检验;安全

血液是一些常见的经血液传播疾病(如艾滋病、乙肝病毒、丙肝、梅毒等)病原体的传播载体,从事血液检验的工作人员每天接触各种、疾病的患者、患者的血液以及被血液污染的器械等,在样本采集、标本处理、实验操作以及卫生清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被这些带有经血传播疾病病原体的器械损伤,衣物、皮肤等被污染和泼贱等意外的发生[1],随时都有发生职业感染的危险。本论文对2011年-2015年期间我院在编医务人员以及实习人员存在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检验人员在血液检验中的生物安全措施进行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抽取2011年-2015年我院所有在编的162名医务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49例,女113例。

1.2调查方法

以登记表的形式进行统计调查资料,其中包括暴露人员的姓名、性别、暴露的方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以及采取的措施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本院职业暴露的原因按所占的比例高低依次为采血枕头刺伤、试管划伤、体液或者血液导致皮肤黏膜污染。所有职业暴露均未引起乙肝、丙肝感染以及艾滋病病毒感染。

3讨论

血液是多数病原体传播的主要载体[4],其中包括乙型肝炎、艾滋病病毒等,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其中乙型肝炎、艾滋病病毒对检验人员所构成的威胁最大。经大量调查研究显示,艾滋病病毒的生存能力远低于乙型肝炎病毒。在25℃下,艾滋病病毒很容易被破坏,乙型肝炎病毒却可在血品和干血块中存活7 天以上。由此可见,从事血液检验工作的医护工作者均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感染此类病毒,是其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采血人员在采血的过程中应格外注意,防止自身感染。在与血液检验有关的各项工作中,医护工作者均应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对生物安全的重视,做好防护工作,尽量避免感染,确保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安全负责。

在接触患者血样的过程中,疏忽任何一项操作,均有可能导致医务工作者病毒感染,对生物安全的实施造成影响。通常情况下,病毒在血液检测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传播:

(1)穿刺、刀片以及针头等利器穿破血检人员的皮肤,使携带病毒的血液进入其皮下组织甚至是血液循环系统,从而导致引起感染。张玉翠、夏伟、黄海燕、汤伟蔺等人在针刺伤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中统计,血液检测人员乙肝病毒感染率约为6.2 %,艾滋病病毒感染率约为0.3%。分析其原因,在我国乙肝患者基数远大于艾滋病患者,人群感染率也较高,因此因穿刺所致的乙肝病毒感染检验人员要多于艾滋病病毒感染。丁原芳在血站检验人员的防护措施探讨中报道,利器刺伤导致的丙肝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为2 % -9 %。我院在开展加强培养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提高其工作水平及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上的工作已小有成就,本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本院无乙肝病毒以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皮肤破损:检验人员的皮肤溃疡、擦伤后等与携带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的血液直接接触,会造成感染。

(3)黏膜接触:人体的黏膜组织相对薄弱,与血液循环较近,试管未封闭带有病原体的血液飞溅,落入眼结膜以及鼻腔黏膜后,均可能造成感染。张杰、王克荣在加强安全防护预防医院感染中研究发现,在皮肤黏膜接触到乙肝病毒污染的器物后也可造成乙肝病毒感染。检验人员的手接触携带病毒的物品后,极易造成乙肝病毒感染。本次调查中,职业暴露的原因按所占比例高低依次为采血采血针头刺伤( 22.6% )、试管划伤( 13.6% )、体液或血液导致皮肤黏膜污染 ( 9.0% ),由此可见,在工作中,本院存在各种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从调查结果来看, 因针头刺伤所致的感染比例较大,在此建议各医院积极采取防护措施,加强采血过程的管理,尽早找出有效、合理的方法解决皮肤黏膜与感染源接触的问题。

为确保检验人员的健康,减少我院室病毒感染发生,我们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我国也出台了相应文件,促进了强调生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在检验的过程中将所有血样标本假定为感染性病毒携带血样是实施防护措施时应遵循的首要原则, 由此可以提高医护工作者的警惕性,对生物安全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将防护措施简要概括如下:

(1)加强培养医护工作者的专业技术,开展防护文件的学习。完善相关人员的理论知识,提高其工作水平,学习生物安全文件可增强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预防观念,使其在检测工作中保持思想和精神的高度集中。

(2)采用安全系数高的检验用品对避免血样检验中的病毒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血液检验器具的安全性也有了大幅度提升,很多医院选用真空采血系统,避免各环节检验人员接触血样,从而有效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我院应提高检验环境的质量,采购安全性能好的产品。

(3)合理处理废弃物,实行安全隔离制度。严格限制检验工作室人员的出入,对操作区域进行整体划分,将其分为清洁区、间隔区和污染区三部分,每两个区之间设立过度区域,并标明具体界限,以减少病原的传播。在出口、入口设立警示标志,加强高危样品的管理,对感染性废弃物分类收集,实行无菌化管理。

综合上述,在涉及血液检验的工作中,疏忽或遗漏任何一项操作均可增加医务工作者感染的风险,因此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完善检验措施,加强用品、生物的安全管理刻不容缓。在此,希望广大医护工作者将工作中的安全放在首位,肩负起对社会卫生和自身健康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月霞.血液检验中医务人员自身的安全防护问题分析[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2,3(4):314.

[2]申小平.检验人员在血液检验中的生物安全问题分析[J].现代诊断与医疗,2013,24(12) :2847 -2849.

[3]田玉玲,雷力民,黄伟,等.医学检验人员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2):76.

[4]成能斌.血液检验中的安全问题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1(1):111.

论文作者:王秦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0

标签:;  ;  ;  ;  ;  ;  ;  ;  

检验人员在血液检验中的安全问题探讨及分析论文_王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