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程目标论文,高中论文,体育论文,健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内容
1.总目标
(1)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2)学会体育学 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 的意识和习惯;(4)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5)具有健康 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 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2.领域目标
“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生 理、心理、社会适应的现代三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的发展趋 势,拓宽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并研制出了各个领域的学习目标(参见表1) 。
表1 高中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五个领域目标内容表
领域 学习目标
运动参与 (1)自觉参与体育锻炼;(2)应用科学的方法参加体育锻炼。
运动技能 (1)获得和应用运动基础知识;(2)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3)具有安全进
行体育活动的能力
身体健康 (1)全面发展体能;(2)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3)理解营养、环境和
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4)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 (1)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2)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3)形成坚强的意志
品质;(4)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性心理健康的能力。
社会适应 (1)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2)具有积极的社
会责任感。
3.水平目标
“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划分学习水平,制订水平目标。高中三个 年级为一个水平即水平5,考虑到不同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课程标准在各个学 习领域设立了水平6,作为高中学段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性学习目标。
二、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结构
根据课程目标设计的系统化、层次化原则,下面从系统性、层次性两方面对新体育与 健康课程目标的结构进行阐述。
1.系统性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有两个层次,即课程总目标和五个学习方面的具体目标(运动 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体目标又划分为两种水平目标( 水平5、水平6),并以课程总目标统领具体目标和学习内容。要实现课程总目标,就必 须先实现5个学习方面的具体目标,各具体目标的达成又是靠水平目标的达成来完成的 ,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而又相互影响的。课程总目标、5个学习领域目标及 其两种水平目标,通过从一般到特殊逐级地具体化,具有连续性和递进性,形成了一个 多层级的较完整的目标体系。
塞勒等人提出,教育目的和目标的达成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表现某种行为,这就 要求课程目标必须明确,学生必须能做什么;二是发展某种个人特质,这就要求课程目 标必须明确,学生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区分出行为表现和个人特质两类目标的基础 上,塞勒等人提出了设计课程目标的基本程序:收集基本资料、确定教育宗旨、确定一 般目的、确定课程领域和亚目的、界定教学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整合了学生经验 、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把课程目标分为具有递进关系的课程总目标、 内容标准目标和水平目标。而现行“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则比较笼统,与教学任务混 淆不清、相互重叠,新的课程目标体系彻底改变了这种现象。
2.层次性
课程目标是“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这里的“层次性”,不是指整个课程目标 的层次性,而是指在某一个特定课程目标的设计和表述时,这个目标本身要反映出学习 结果的层次性。因为从纵向看,学生任何预期学习结果,客观上都要通过达到不同层次 的要求而实现,从较低层次目标要求逐步达到较高层次目标的要求。从横向看,不同的 学习者达到的目标在层次上是有个体差异的,一个课程目标的设计也需适应这种多层次 的要求。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总目标为: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 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 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 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体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 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具体目标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并设置学习水平5、水平6。其中水平5规定了每位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应达到的学习目标,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必修内容;水平6是为 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发展性学习目标。由此可以看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从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次对学生提出要求,并要求三方面整体发展。 现行的“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设计和表述上,对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结果作陈述时,没 有层次性,并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规定所有的学生达到一样 的结果。
三、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特点
新的课程目标较以往的教学目的,更具有操作性、整体性、发展性。
1.操作性
课程目标的表述应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在国外,德梯斯以十年级学生为被 试,以健康教育课程做实验,比较了精确的目标、含糊的目标和无目标三种条件对学生 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精确表述的目标同另外两种目标相比,前者促进了学生学 习成绩的提高。我国上海市青云中学在历史学科中研究“目标具体化对提高学生历史学 习成绩”的作用时,也发现目标具体化显著促进学生历史常识和一般能力的提高。中外 实证研究都证明: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促进作用。为保证整体目 标(即课程总目标)的达成,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划分具体目标的五个方面,按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五、六,从 而使课程目标更明确、更具体、更具操作性,避免了以往习惯用的空话、套话。
根据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方法,在表述课程目标时有下列四个要素:①学习者;②行 为,即要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到什么;③条件,即要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 件下产生;④程度,即明确上述行为的标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用尽可能清晰的 行为动词从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学生的 学习结果进行描述,具体分为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结果性目标又分为知识目标和 技能目标。知识目标要求“了解、理解、应用”,技能目标要求“模仿、独立操作、迁 移”等,如提高、加深、学会、增强、培养、发展、塑造、形成、认识、了解等。
与以往的教学目的陈述相比,新的课程目标最显著的变化是确立了体验性目标。通过 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处 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 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的实质是内在心理的变化,因此教育的真正目标不是具体的行为变化,而是内在 能力和情感的变化。根据格朗伦提出的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折中方法,高中体 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在设置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个新的学习目标时,要求学生在掌握知 识、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使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目 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的要求变为可观测的行为表现。即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 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和学生的观察和评价。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在具体目标中设置了水平5、水平6目标。水平5是高中阶段的 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水平6是考虑到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 的,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性学习目标。课程目标虽然设置了水平 目标,但并未规定达成目标的具体年级和要完成的具体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地区、不同 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解水平目标。或选择水平六为目标,确定具体的教 学内容,安排适宜的教学时数,使学生通过高中三年的学习达到各自的水平目标。而以 往的教学目标则是一个年级划分一个学段,规定了具体每个年级应达到的目标和要完成 的具体学习内容,规定全国所有学校、所有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忽视学生、学校与社 区的个别差异,留给教师和学校的自主权和弹性空间很小。
2.整体性
课程目标各学段、各年级的目标层次要清晰,既要各自独立,又要相互衔接,层层递 进,逐步加深,形成一个结构严谨、合理、完整的目标体系。
新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的特征以及国内外体育课程的发 展趋势,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将不同性质的学习 内容划分为五个具体的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这五个目标实际上是由两条主线构成的,一条是运动主线,由有明确的、实质性的教学 内容和教学活动来支撑,如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另一条是健康主线,它要渗透在运动 技能、运动参与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才能实现,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因此 ,五个学习方面的具体目标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它们主要是在身体练习 的过程中实现的,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进行教学。
3.发展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不是单纯的身体活动,更不是只追求技术动作的学习,而是通过多项 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力等方面健康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特别 重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意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是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把学生生理的、心理的与社会适应力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向学生的理想区域过渡,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从纵向发展来看,新的课程目标与终身体育接轨,为发展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不只局 限于学生在校时身体各方面的发展,而是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地参加锻炼、体验运动的乐 趣,进而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让学生终身受益。从横向发展 来看,新的课程目标“树立大课程观,将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将 课内、课外目标结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全面有效地实现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