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成绩显著——十四大以来约两千一百万人次的干部参加了各种形式的脱产学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干部论文,工作成绩论文,全党论文,教育培训论文,各种形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全国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得到切实加强。特别是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郑重提出了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这一伟大理论,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它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学习和掌握这一理论,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几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落实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这一战略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及时出版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同时修订出版了第一、二卷,并向全党发出了学习通知。接着印发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为学习理论提供了重要辅助材料。中央连续举办了四期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理论研讨班,有170多人参加了脱产学习。近几年,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并亲自为《邓小平经济理论学习纲要》等书作序。去年,中央制定了《1996年—200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重点对进一步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部署。县以上各级党委按照中央的要求,采取党校培训、党委中心组学习、讲师团辅导、理论研讨班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有效形式,广泛而深入地组织干部学习理论。据不完全统计,从1993年至1996年底,全国参加各种形式脱产学习的干部约2100万人次,其中包括县处级以上干部约39万人次,省部级干部约1200人次。各级领导干部大多读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选读了第一、二卷的重点章节,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上,加深了理解,统一了认识,增强了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坚定性,正确地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保证了十四大以来党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的落实。广大党员、干部把学理论、学党章与开展建功立业活动结合起来,增强了党性观念,提高了思想觉悟,促进了各项实际工作。这一切,都有力地推进了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保证了我国“八五”计划的实现和“九五”开局的成功。
十四大以来干部理论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党中央高度重视,措施有力;各级党委层层部署,积极推进;学习内容紧扣主题,不断深入;学习制度逐步建立,日趋规范。理论学习、研究和宣传密切配合,相互促进,党的宣传、组织和教育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各级党委在干部教育中,十分注重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中央党校在理论教学中强调“一个中心、四个结合”,即: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安排教学,把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著作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与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与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备知识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与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增强党性、改造世界观结合起来。在这方面,省区市在组织领导干部学习的实践中,有新的探索,特别是各地区各部门举办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努力提高青年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有新的加强。把党性锻炼作为一门主课,使之成为贯穿于培训始终的灵魂,使学员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方面,得到了提高和锻炼。为了切实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各地还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河北、福建、广西等列出了干部在职学习的必读书目。吉林制定了县处级以上干部在职学习计划,要求干部每年自学30天以上,学习阅读70万至100万字的书籍资料,并通过考试考核的方式检查学习效果。江西举办了学理论经验交流会,全省20多万名科以上干部坚持了“读书笔记”制度。辽宁等进行了干部基本政治、业务素质知识的考试考核。许多地方和部门,把干部按时参加培训和坚持在职学习的表现和成效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抓干部培训工作的实绩、成效列为对领导班子考察的重要内容。
通过培训,有效地提高领导干部对现实中的重大问题的认识水平,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近几年来举办的各类干部专题研究班,是一条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引向深入的好形式,探索出了一条比较成功、比较受欢迎的路子。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自1993年被列为中央党校的常规班次,至今已办了7期。从1995年开始,国家行政学院至今也开办了6期。这些班紧紧围绕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农业和农村工作、政法、科技、金融等问题深入研讨,使大家统一了思想,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决策参考意见。
中央不仅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在职学习提出具体要求,而且,中央领导同志身体力行,多次带头听取法律和科技知识等讲座。各地各部门成立的党委(党组)中心组,是新时期领导干部搞好在职理论学习的一种好形式。1995年,中宣部、中组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党委(党组)中心组的理论学习经验交流会,有力地推动了党委(党组)中心组的理论学习的健康发展。目前,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普遍坚持了学习,并在实践中建立了自学、讲座辅导、定期集中学习研讨、学习考勤、学习档案等一套学习制度。要求所有成员在学习中坚持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紧密结合,突出学习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理论研讨,使学习真正收到成效。
抓紧对跨世纪青年干部的培训,是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性任务。不仅要培养党政领导机关的中青年干部,还必须培养一支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和教育、科研等各条战线的中青年领导干部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各地各部门在培养和教育青年干部工作中,做到了有目标、有规划、有措施、有检查。党校和干部院校把中青年干部培训作为重要任务,开设专门班次。在各级党委的重视下,组织部门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选调学员。培训院校精心设计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实现“选、育、用”相结合。不少地方开展了读书活动,号召年轻干部“多学习、少应酬”,促进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中央十分重视干部培训的制度化建设。相继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学习进修制度;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暂行条例》,规定了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必须经过3个月以上的培训;《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对国家公务员的培训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建立了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等等。由于认真执行了这些制度、规定,并注意搞好培训与使用的结合,使干部教育培训逐步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除理论学习外,其他相关的培训也蓬勃发展。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学计算机、学科技、学外语、学习履行本职工作的岗位专业知识等。上海、北京、江苏、辽宁等计算机知识普及培训广泛开展,百名院士在北京和10多座中心城市举办的科技讲座反响热烈。
自党的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后,5年来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党的十四届三、四、五、六中全会都是运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建工作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以及即将实现的香港回归等,都是成功运用这一理论的体现。广大干部群众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认识到这一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体系,越来越多的同志形成了共识;对必须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我们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和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越来越多的同志增强了自觉性坚定性。由于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主心骨,使广大干部划清了一些重大问题上的是非界限,保证了全党工作的大局。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干部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