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从目前建筑安全生产状况来看,无论是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还是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都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甚至制约着建筑安全工作的发展,必须加以改进。本文首先提出我国当前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管理制度;安全教育
引言
由于建筑工程的行业特点和从业人员的的特征,建筑行业成为仅次于采矿业的重大事故频发高风险行业。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频发和其他行业系统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社会的安定和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目前,国际上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科技水平提高很快,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从建筑安全生产状况来看,无论是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还是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甚至制约着建筑安全工作的发展,必须加以改进。
1.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国家作为立法者和监管者存在的问题
在立法方面,现有的法律规范存在不少缺陷和问题。具体表现在:对违法行为的处罚不够具体,可操作性差;体系不健全,部分法律法规还存在着重复和交叉;建设工程安全规章制度职责不清,管理目标不明确;建设工程相关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政府管理层面上,管理职能分散。建设工程
安全生产管理与专业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分开,导致管理标准、模式不一致,伤亡事故统计数据失真,管理工作职责交叉不清,管理效果大打折扣。在执法监管方面,政府监管不够到位。部分政府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察力量薄弱,安全监察缺乏有效的技术保障手段。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监管范围存在盲点,监管效能出现层层衰减问题结语
1.2建筑企业作为安全管理主体存在的问题
经济建设的无序发展造成了国家在宏观上的失控,使得建筑市场极度“繁荣”,建筑施工队伍“供不应求”,致使施工队伍总体安全素质和安全管理能力下降,从根本上埋下了不安全隐患。《安全生产法》明确了政府监管与企业自律的关系,以外促内、内外结合。监管与自律是外因与内因的关系,政府监管是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的外部条件,安全生产归根结底在于企业内部,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当前,建筑企业作为安全管理主体,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2.1对建筑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抓安全生产形式主义严重
在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企业中的部分领导,不能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抓安全生产得过且过,依然是“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别是一些建设主管部门的主管领导和协调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懂安全工作却要领导和协调这方面的工作,以致只能应付任务,造成所管辖范围的安全工作滞后于质量管理和资质管理;有些建筑企业的领导不能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摆在应有位置,看不到安全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责任制度不落实,或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甚至放在抽屉里,形同虚设。
1.2.2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落后,治标不治本
从总体来看,目前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属于“经验型”和“事后型”的管理方法。过分注重经验,未形成安全管理的闭合体系,造成安全管理工作松松紧紧、抓抓停停,难以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安全检查仅是做好安全工作的一种手段,不是治本的方法,从本质上讲也属于“事后型”的管理范畴。“经验型”和“事后型”的管理模式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根源,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所以,必须积极借鉴和采纳国际先进的经验和管理模式。
1.2.3建筑企业安全投入不足
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在资金投入上包括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培训、安全技术资料、安全意外保险等。资金投入没有得到落实或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安全条件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舍不得进行安全投入,安全设施陈旧、老化,操作人员的自身防护用品缺乏,职工处在一个充满事故隐患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中;二是不进行全面的安全投入,有的企业为了争得投标加分,集中力量突击个别工地,这些工地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水平很高,而其他工地则一塌糊涂,缺少基本的安全防护;三是片面强调工程造价低,或资金不到位、拖欠工程款等客观原因,在压缩各项费用支出时首先压掉安全支出。
2.加强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2.1明确安全管理责任
建筑安全管理离不开一定的管理主体,管理主体是建筑安全管理中的“中流砥柱”,因而,管理主体自身的种种不足也是制约建筑安全管理效能的首要因素。因此,在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施工方首先需要从管理主体着手,做好以下两点工作:第一,明确安全管理者的职责,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安全管理,事关重大,不可不慎。因此,施工方在管理者的选用中,要尽可能选择那些既有管理经验,同时对一线施工又非常了解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更具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制度的形式将其工作职责呈现出来;第二,严用。施工方要严格安全管理者的任用机制。
2.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保障施工安全的一项根本措施,而制度层面的欠缺也是当前建筑安全管理中的顽疾所在。完善建筑安全管理制度就成为施工单位当前的主要任务。目前,施工单位一般都有宏观性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制度的可操作性与执行力都偏低。施工单位首先要进一步细化安全管理制度,在注重宏观层面安全管理的同时,将管理视野具体到微观层面的施工细节,做好细节层面的安全管理,比如具体的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施工技术安全管理等,提升安全管理的实效性;其次,执行力是确保安全制度得以落实的根本保障,施工单位要切实转变当前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着的有法不依,有规不守现象,在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同时,强化相应的奖惩配套措施建设,对那些不遵守安全管理制度的员工,无论是一线工作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严惩不贷,提升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2.3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的真正责任主体是企业本身,要想真正控制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企业内部要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分包单位应当服从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分包单位不服从管理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由分包单位承担主要责任。在施工现场,同样要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全员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并制定相关的教育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检查制度、奖罚制度,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考核指标,由此做到从管理层到操作层、服务层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专管成线、群管成网,人人负责,特种工作人员除了严格要求持证上岗外,必须要与施工项目部签订相关安全协议。
结语
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安全事故。目前,我国建筑事业正如火如荼的发展,但相比于其发展现状而言,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做得尚不到位。因此,立足建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就显得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徐英,万永海.浅析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技术,2016(2):221.
[2]黄艳,何应伟.浅析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5):213-216.
论文作者:朱鹏月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9
标签:安全管理论文; 建筑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企业论文; 制度论文; 我国论文; 主体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