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生活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74-01
从多元智能角度分析,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智能发展等差异,会造成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方法和接受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且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学科课时少,内容多,课后学生时间紧,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提高化学课堂效率,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行为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但静观课堂的这些变化,师生互动更多地有其形式而无实质。下面就我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谈谈我的看法。
一、注重老师的参与
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配合、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情感交流,都会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创造一个活跃而不混乱、和谐而不喧闹的课堂氛围,是十分必要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立足于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教师不论在教学语言上要文明得体,在教态上要和蔼可亲,而且在关注学生上要做到一视同仁,无论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习品质良好的,还是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品质不好的,都要关注到位。只有当学生体验到了老师对他的关注,他们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不容易在思想上开小差,制造不和谐因素,影响教学进程。学生学习状态良好,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进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因为预设与生成都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预设水平高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缺乏目标和计划,也不会有良好的生成效果。因此,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追求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阅读,我就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四、注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联系生活开展教学工作生活是知识的来源,现实生活中融合了许多化学方面的知识。鉴于此,教师在教学思路改革中需坚持“化学联系生活”的思想,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从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联系生活开展教学后,学生可以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增强了他们学好化学知识的兴趣,为深层次的知识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当前,环境保护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化工行业每年造成的污染面积不断扩大、污染源日趋增多,给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面对这一生活现状,我则结合有机化学知识,介绍汽油、柴油的提价与环境污染以及节能减排问题,根据化学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完成各种环保实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方案。又如:在讲金属材料时,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入世博会的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在讲重金属离子中毒的时候,联系生活设计几套可行的方案:牛奶、豆浆、鸡蛋清解毒等。此外,从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许多化学题目均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这便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若教师能将化学教学与生活问题联系到一起,对今后的化学教学改革是很有利。
五、总结
新课改给高中化学教学带来了生机,给化学知识注入了生命,使知识也因此而鲜活,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课堂教学。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只要教师以“点燃有效兴趣”为起点、以“激扬化学思考”为重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精心设计情境过程,智慧调控情境走向,化学课堂教学定能收获“实效”,教师与学生定能分享到更多的教学快乐。
参考文献
[1]贾碧.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42):314.
[2]罗培荣.论高中化学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创新[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22):63-64.
[3]王海亮.浅谈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革新[J].新课程:上旬,2012,(2):89-89.
[4]谢龙江.高中化学教学方法初探[J]教师,2013,(18):94.
[5]张浩.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浅谈[J]大观周刊,2011,(33):23.
论文作者:李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师论文; 化学论文; 高中化学论文; 知识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