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华
石家庄市排水管理处 050000
摘要:基于现下工程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存在的风险问题,本文着重对PPP项目风险识别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结合实际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类型,对PPP的有效应用提出一些完善可行的优化建议,从而为进一步减少项目建设风险、提高PPP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准确的参考。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PPP项目;风险识别;风险控制
PPP项目是一种新型的政企融资模式,其在现下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有着很大的应用优势,不仅可以降低项目投资风险,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而且还能对现有的工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控制等方法进行全面的创新,进以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基础上,最大化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益。因此,相关单位在执行项目风险管控工作时吗,一定要加强PPP风险识别模式的合理运用,将其贯穿于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中,这样才能发挥出真正的实效作用,提高基础设施管理建设水准。
1 .PPP模式概述
PPP模式(PPP mode),也被称为公私合营模式,具体是指政府与民营企业共同所建设的基础设施工程,两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合作关系。从客观意义上看,该模式大力提倡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主张多方联合的方式来进行相关项目的开发和设计,进而真正做到互利共赢、风险共担。同时,PPP模式对于整个合作的过程极为重视,其不同于BOT模式,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分析:第一,PPP模式的运用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在科研创新、项目开发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第二,PPP模式的运用有利于政府部门对基础工程建设的监督和管控,进而在项目后期建设以及实际运营过程中能够真正发挥出政府职能作用。第三,由于企业和政府在基础设施项目全寿命周期内都起到着一定的指导、监督作用,所以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必须走到始终如一,这样才能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实现理想的互利共赢目标。
2. PPP项目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风险类型
2.1前期风险
PPP项目在开展前期,都会经历两个关键阶段,即立项阶段和
融资阶段,其中前者是指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相关政府机构以及企业在这一期间,必须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和风险性进行全面的预测和研究。后者则是指对企业综合实力进行全面测评的阶段,确保其施工技术、投资能力以及财务管理水平等都能符合国家相应的规范标准,这样才能帮助政府部门对于与企业合作进行正确的判断,据相关实践证明,PPP模式下的基础设施项目在前期阶段所涉及的风险类型主要是指立项风险及融资风险。
2.2 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
第一,管理体制风险。该风险一般都发生在第三方监督以及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第二,设计风险。该风险具体是指项目信息、数据、资料等存在不完整或不合理地方,进而使得整体项目设计出现很多纰漏和变更现象;第三,技术风险。该风险主要是因为项目施工技术水平、施工工艺精度不高所致,另外,一些新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标准也会导致技术风险的发生。第四,进度风险。一般情况下,PPP项目都是由国家和各级政府进行主导,但若是这种行政干预过于明显,则不仅会影响到项目的施工进度,而且还会形成一些不可抗力作用;第五,质量风险。该风险通常是指与合同标准或国家相应的规范要求不相符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第六,完工风险。该风险是指项目施工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且工程造价成本也超出了预算成本,这样一旦现金流不足,则势必会降低企业经济利益,产生一定的赔偿风险。
2.3 特许经营风险
第一,运营收入风险。该风险是指基础设施项目的收费价格越来越低,而运营效率也随之大大减少,这就使得人们的使用需求要远远低于预期目标;第二,运营成本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该风险是指整个项目建设的成本超出定额标准很多倍,而大多风险因素都是由于施工材料采购不合理、人工成本过高、设备维护管理费用偏多、企业运营管理经验不足等原因所致。第三,支付成本风险。该风险是指当政府部门财政资金不足时,就会给相关合作企业的发展运营带来一定的影响,进而产生很大的财务风险;第四,公有化风险。该风险是指一旦政府部门所出台的政策制度发生变化,或者遇到异常天气变化,则项目运营实施的投资资金就会大部分都用于抢险救灾方面。同时,一些地方政府还会凭借自身所具备的独特权利,不惜违反合同规定,在特许经营期之前就会收回PPP项目相关操作技术、施工设备及材料等,这在某种程度上就会给项目后期运营维护造成很大的风险。
2.4跨生命周期风险
该风险主要是针对特定阶段中的基础设施项目风险,如:变更风险、道德风险、信用风险、政策风险等,所以,只有提高各参建方的重视度,采取对应的控制措施加以及时解决,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均摊风险的目的,体现PPP模式运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另外,为了降低企业投资风险,还可以采取风险转移的方式来应对这些跨生命周期风险,例如,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法,将项目投资风险转移给投保公司。同时,当地政府应对基础设施项目的特许权协议进行充分的明确,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可行性强的规章制度,这样一旦出现不可抗力作用,则就会通过延长项目经营期限的方式,来降低风险因素的产生,进而从根本上维护各参建方利益。
3.强化PPP项目风险控制的相关建议
3.1保证风险控制针对性
众所周知,不同基础设施项目,其建设性质和使用功能也是不尽相同,但是在项目风险类型上却是有着很大的共同之处,因此,要想保证项目建设以及发展运营的健康性和实效性,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相关企业都要大力采用PPP模式,并加强对全生命周期内各项目风险的控制管理力度,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处理方法。若是风险项目属于特殊项目,则必须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方案,并对所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剖析,进而能够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出适宜的决策标准,这样才能在全面解决风险问题的基础上,体现出PPP模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2制定多种风险防范措施
在开展PPP基础设施项目施工工作时,各参与方之间的合作关系必须达到协调一致,保证做到共同承担风险和利益,这样才能进一步规避风险因素的产生,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另外,项目主体单位必须细致入微的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所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可以正确的判别出风险类型,及时采取对应措施加以解决和完善,这样才能保质保量的促使项目早日完工,从而最大化降低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
3.3注重项目风险的分摊
对于PPP基础设施项目而言,其所产生的风险因素大多都发生在一些固定的时间段内,因此,要想将这些风险控制在最小化,各参建方就要采取风险分摊的方式,对项目各阶段的施工周期、重点风险问题以及施工主体进行充分的明确,同时,还要提供针对性的管理依据,这样才能确保风险分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使PPP项目获得十分理想的风险管控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PPP模式是现下政企合作基础设施项目的根本所在,其不仅可以提高项目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而且还能促使、项目在全生命周期视角下,对自身容易产生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准确识别,进而采取对应的措施加以及时规避和控制。因此,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发展运营过程中,各参建方必须重视PPP模式的合理运用,并制定多种风险防范措施,保证风险控制的针对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真正做到互利共赢、风险共摊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赵世强.基于PPP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识别分析[J]北京建筑大学学报,2017,04:25-26
[2]梅傣铜.PPP模式下的基础设施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识别与控制[D]郑州大学,2017,0:19-22
论文作者:杨瑞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6
标签:风险论文; 项目论文; 模式论文; 基础设施论文; 生命周期论文; 是指论文; 这样才能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