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圈建构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更新研究论文_金丽丹

城市生活圈建构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更新研究论文_金丽丹

浙江华坤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0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城市结构多元化,人口流动性的增大,人民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这使得社区规划工作越来越重要,而作为城市基本生活单元,社区的更新规划受到国家机关、人民群众、土地存量等许多现实因素影响。为了能够满足现代人民对于社区的需求,实现社区更细的长效机制,本文将从分析现阶段社区规划举措为出发点,借鉴国际实例,利用反映居住空间社会属性的生活圈作为载体,探索城市更新的对策,尝试构建渐进式社区更新机制,提升城市宜居度和居民的幸福感。

关键词:城市生活圈;建构;城市社区;研究

城市化进程加快,致使社会新问题不断出现,尤其是城市人口流动频繁,外来人口逐渐增多,造成公共服务压力增大,传统的社会结构模式和情感维系逐渐式微。城市的良好发展离不开作为城市基本生活单元的社区的可持续运作,它是居民生活服务的全面保障和情感维系。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学者就开始重视社区规划,并且将“社区规划”引入了现有法定规划体系中,准备以此为切点,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区建设,但由于现有法制的不完整、参与公众少、规划实施主体不明晰等,造成社区规划工作步履维艰。鉴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城市生活圈构建角度出发,城市旧城翻修为契机,探讨如何有效推进城市社区更新。

1 城市社区更新面临困境

面对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和多元化的社会结构,城市人文关怀的发展总是落后于其经济增长,而公共服务体系、空间供给、管控指标等都面临诸多困境。

1.1公共服务水平过低

随着城市人口结构日益复杂和公众素质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对生活标准也逐渐增高,从最底层的生活保障逐渐向精神需求方面过渡,但现有的公众服务水平和此需求有一定差距,社区文化和情感培养能力都有待加强。

1.2土地供给缺少共享引导

受城市土地短缺、土地开发成本高等多种因素影响,城市社区在活动实施上存在许多难题,致使整个基层服务布局不合理,再加上社区零散、集约布局度低,造成许多公共资源的浪费。

1.3管控指标待完善

现有的社区规划以“千人指标”作为核心的指标管控体系,但由于社区异质化程度过高,社区种类增加,对现有的管控体系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

2 以生活圈构建应对新常态下社会需求

生活圈的研究和规划是20世纪60年代从日本出现的,开始提出“地方生活圈”和“定住圈”等概念,目的是为了整治居住环境和定句的规划实现。后来,逐渐流传至亚洲,比如韩国就是以不同层级的生活圈构建来规划组建社区的。受到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影响,1979年,我国首先于台湾首做尝试,将生活圈的概念第一次引进社区更新规划中。近年来,我国也将“日常生活圈”这一概念用于城市地域系统划分和识别、建成环境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之中。在此之前,我国的社区规划主要侧重于物质形态布局,忽略了社会内涵、经济要素等因素,逐渐被发展快速的时代所淘汰,因此,说明“社区指向”乃是社区更新的重点之一,而以生活圈作为社区规划的载体研究,将会有利于公共资源的精准配置。

2.1对应社区的适宜生活圈规模探讨

社区的规划和行政管理单位息息相关,和社区居民的出行特征、日常需求等相对应,因此,生活圈的规模主要取决于社区特点和其规模,而对于作为社区更新载体的生活圈,应当立足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包含社区人民活动的空间形态和结构。

2.2生活圈作为社区规划载体的意义

利用生活圈作为社区规划的重要条件,主要有以下重要意义:一就是要使居民具有强烈归属感,生活圈其实就是一个载体,它以人的各种日常活动作为对象,融合社会物质规划内容和社区更新内容,提供就业、生活、休闲等服务功能,目的在于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解决因社会发展太快而出现的社区问题,有利于培养和维系居民情感,对于城市和谐发展也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二就是有利于公共资源的精准配置,生活圈是以人为本的活动圈,和人的活动密切相关,是反映居民日常活动和社区空间互动的重要联系纽带,因此,生活圈概念的引用对于社区更新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节省公共资源,还能切实符合社区居民对社区环境及空间的需求,大大提高了社区服务质量,有利于社区更新工作的实施。三是可以解决社会异质化问题,随着城市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多,社会结构更加多元化,社会异质化程度加深,致使社区规划的难度大大增加,而以生活圈为载体,将更贴近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将会根据不同生活特征的人群而提供不同的社区服务。四是有利于实施推进,任何东西的改革和创新都少不了群众的支持和推进,生活圈概念的出现有利于群众更广泛的参与社区规划和更新活动中,使其成为更贴近共识性的一种规划行动。

3 促进生活圈内涵式完善的策略

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由均衡配置走向从“生活圈”构建角度下的针对性规划配置,建立适宜度高、有归属感的社区。

3.1由保障到提升

以“生活圈”为社区规划载体,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划分不同生活特征的人群,建立满足多种人群的社会需求的社区,因此除了提供最基础的生活保障外,社区服务功能应该更加丰富,充实,主要体现在:一、具有人文关怀,完善基础类服务,更加具有针对性,对老龄人、婴儿、青少年等不同年龄的人群服务各有不同,坚持“保基本、重提升”的原则,倡导完备性社区服务体系构建,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二、构建绿色休闲环境,为了居民身体健康,着力提供更多休闲场所和活动场所及文娱设施,增加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3.2从普适策略想针对性转变

根据生活圈的不同,构建适应人口结构特征的社区配置标准,并不断完善社区生活圈体系。比如,对于深度老龄化社区,就应对医疗护理等服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而对于产业性社区,更应该关注产业发展和宜居生活的融合,因此,对于以生活圈构建角度下的社区更新要逐步递进,合理分析生活圈结构,更新社区。

4 搭建高实施性的社区动态更新机制

社会在进步,在发展,生活圈的规划自然也不能静止。通过实时更新生活圈,实现动态评估机制以此确保和实际需求想契合,更加精准的分配公共资源,同时有效激发公众参与,和相关部门有效衔接,提升社区规划的可实施性,推进渐进式社区有机更新。

4.1建立社区建设的动态评估机制

为了达到动态规划的目的,必须掌握人口动态变化的信息,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人口变化的跟踪评估机制,实时了解人口增速和及结构变化,评估生活圈结构类型,更好的匹配社区建设用地、公共设施及场地规划。

4.2渐进式社区更新推进模式

城市社区是城市基本生活单元,想要更新规划就要合理利用存量土地。因此,现阶段应该积极挖潜存量用地,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小块土地的针灸式更新和古老历史地区保护式更新为主,完善社区公共设施,立足于广泛征求社区意愿,更新社区规划。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的社区规划模式进行探索为前线,简要概述生活圈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韩国、日本等国家引用生活圈概念模式建立社区对于我国社区规划的有何启示作用,接着论述以生活圈为构建视角规划社区和更新社区相比传统社区规划的优势及生活圈规划社区的重要意义,根据各国国情和其社会发展进程的不同,对以生活圈为载体规划社区的策略进行补充和完善,最后给出社区更新的详细对策,以不同人口特征组成的生活圈结构作为社区规划的载体,不仅可以更加贴近群众的意愿,提高公共参与度,而且还能实现公共资源的精准配准,节省资源,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和社区更新长效机制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程玉申,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托马斯•海贝勒,中国的社会政治参与:以社区为例,鲁路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第3期,2005.

[3] 叶伟华,黄汝钦.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审视深圳社区规划[J].规划师,2013(5):76-80.

论文作者:金丽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5

标签:;  ;  ;  ;  ;  ;  ;  ;  

城市生活圈建构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更新研究论文_金丽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