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养生产业合作开发路径研究论文

中国-东盟养生产业合作开发路径研究论文

中国 -东盟养生产业合作开发路径研究

高 杰

〔摘要〕 中国和东盟拥有内涵相似、形式互补的养生文化资源,养生产业合作开发能够为中国和东盟开辟新的合作领域和区域经济增长点,对促进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加深中国和东盟各国的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和东盟各国应该立足各国拥有的养生文化资源基础,以产业生态圈思维为导向、以跨区域养生文化园区为空间载体、以产业链垂直整合为手段、以产业政策优化为保障,通过双边的深度合作,共同进行养生产业开发。

〔关键词〕 养生文化;产业化;中国-东盟

“养生”古称“摄生”“道生”“保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生生不息的生活方式和医事活动。〔1〕养生产业,又被称为健康产业,是借助传统与非传统医学治疗使人的身体得到健康和放松,使工作压力得到缓解的一种方式,学者们较认同养生产业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康养为业”,即养生产业的产品是为顾客提供的健康体验服务,并充分发挥当地特有的生态资源和康养资源,把康复疗养、健康养生作为一项产业来进行培育。〔1〕

扎实的运算能力是提升学生整体数学计算能力的基础。所以,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多样化的计算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水平。其一,提高学生口算能力。有了口算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笔算,所以安排一些口算练习至关重要。教师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生动地展示一些计算口诀,再配合口算小测验,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性。其二,提高学生笔算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与学生展开积极的互动,如教师先将问题写在白板上,然后选择一位学生进行解答,同时要求他将解题思路完整地写出来,接着由其他学生进行分析点评,避免学生独自解答时出现错误。

养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和东盟各国共同拥有的重要财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和东盟国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演进道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东方养生文化。在新时代,中国与东盟各国应充分利用养生文化资源,做好产业化开发,促进无形的文化资源向有形的养生产品服务转变。双方还应充分利用其内涵相似、形式互补的养生文化,通过科学规划、共同发展为中国和东盟各国开辟新的合作领域和经济增长点,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稳定发展、加深中国和东盟各国的交流合作。

这是怎样的一种不期而遇呢?我们支起画架拿起画笔面对这样的景象写生,能够做的也仅仅是把对周围这一切的观察和体验,用我们的方式记录下来而已。一天里的几个小时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只是时光的一个片段。我们在这里感受并通过画笔来表现自然的生命和我们的认识并由此获得来自内心的觉知与欢悦,这样片刻的相遇,就成了一种永恒的存在。这种感受常常因为你面对的情景不同而不可复制,我们也由此可以获得在天地自然之间与生命性情相接的真实。这或许才是写生的真正意义吧。

一、中国 -东盟养生产业化开发的背景分析

1.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显著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普遍现象,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订版)数据显示,近年来世界大部分国家的生育率都在下降。与此同时,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大部分国家人口的预期寿命在增长,较低的出生率与预期寿命的延长使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测算,到21世纪中叶,全球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将翻一番,到21世纪末期,将是当前老年人口的两倍。从地区结构上看,全球65%的老年人口将出现在亚洲。〔2〕仅以老龄化趋势较为显著的中国为例,在全国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老龄化速度亦有所加快,老龄化趋势更加显著。1982~2002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年均增长219.3万人,而2002~2012年年均增长人数达到333.7万人,且近十年年均增量较之前二十年多增114.4万人。2018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注] 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将极大增加对于医疗、养生等产品的需求,也为养生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2.亚健康问题得到高度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部分人口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呈现出“亚健康”状态,即在没有器官、组织、功能病症和缺陷的同时,出现身体疲劳、精力不足、反应力下降等问题,情绪上出现烦躁、焦虑等状态。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预测性调查表明,全世界亚健康人口总的比例已占到75%,因心理亚健康导致的抑郁症在全球每年约有2亿到4亿人。〔3〕“亚健康”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干预和调整,将给身心造成较为严重的实际损害,如各类慢性病症和心理疾病。近年来,抑郁症等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而其中,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则是重要诱因之一。在社会压力无法在短期内消解的前提下,各类养生方式是目前医学界较为认可的对抗“亚健康”问题的重要手段,发展养生产业已经不仅仅在于其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能够为人类健康提供有效保障。

3.环境污染的危害已经显现

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东盟发展规划对接,以打造更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共同开发养生文化资源,合作探索养生产业发展路径。以产业生态圈思维为导向、以跨区域养生文化园区为空间载体、以产业链垂直整合为手段、以产业政策优化为保障,集聚优质要素、培育产业生态,建成养生产业生态圈,为推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深入发展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

在老龄化、亚健康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加剧的趋势下,发展健康产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中国-东盟深入合作,双方正逐渐构建起全方位的合作新框架。在此背景下,应通过多种方式的双边合作共同开发养生文化。发展养生产业已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资源基础。

二、中国 -东盟协调推进养生产业开发的基础条件分析

1.中国-东盟养生产业开发的文化资源基础

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文化联系密切,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文化交互影响较深。在文化传统上,由于东南亚国家历史上与中国的天然联系,使得儒家文化在很早的时期就传入东南亚地区,儒家思想对东盟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5〕在文化交互上,明朝郑和下西洋的事迹至今仍在东南亚各国的民众中广为流传,形成了“郑和崇拜”的文化现象,〔6〕而古代中国南方特别是两广地区与东盟各国同属“铜鼓文化圈”。中国和东盟养生文化也均源自传统中医药学,但在不同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又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养生文化,同源多样的养生文化是中国-东盟养生产业化开发的重要基础和文化资源。〔7〕

从日常营运资金来源及净资产角度,社会组织资产包括:会费收入;社会组织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社会服务、提供有偿服务(如培训、咨询等)所取得的收入;社会捐赠所形成的资产;会员企业提供赞助形成的非限定性净资产;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所得形成的非限定性净资产;依法保值增值形成的收益以及其他合法性收入形成的资产;接受财政拨款形成的净资产为限定性净资产;社会组织利用现有的资源举办行业交流会、展会等取得收入所形成的非限定性资产。可见,资产来源渠道复杂多样,使得从来源上界定权属存在一定难度。

2.中国-东盟养生产业开发的自然资源基础

从养生产业市场认可度来看,中国西南诸省中医和民族医药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中医产业进入迅速发展期。以广西省为例,为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广西先后引进华大基因、中国中医科学院等机构,启动“瑶药鸡血藤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等重大科技项目,〔9〕发布创新合作圈南宁宣言等,中医养生产业影响力迅速扩大。而东盟各国依托旅游业发展康养度假、医疗旅游等产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重要影响力。以泰国为例,早在1997年,泰国就充分发挥其医疗服务、健康保健服务、传统草药产业的优势,积极发展医疗旅游,打造“亚洲健康旅游中心”国际医疗旅游品牌,服务每年超100万人次的医疗旅游产品消费者。〔10〕近年来,泰国的旅游医疗服务每年可以创收将近1200亿泰铢,并且保持持续增长态势。良好的旅游产业市场基础和高度的康养产品市场认可度使中国-东盟在养生产业领域具备了良好的合作基础,为双方共同建设养生产业生态圈提供了必要的外部市场环境。

3.中国-东盟养生产业开发的市场条件基础

从气候条件上看,中国-东盟国家具有相似性又存在季节性互补,中国和东盟国家毗邻的广西、云南等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对于中国中部和东部地区,冬季平均气温较高;而相对于东盟国家,夏季平均气温较低,而东盟国家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中,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大部分为热带雨林地区;马来半岛以北和菲律宾群岛中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总体而言,东盟国家四季如夏,常年气温在25℃~30之间,是世界主要的避寒度假胜地。因此,中国和东盟国家在空气湿度、降雨量方面既具有相似性,又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中国西南地区适合春夏避暑康养,东盟国家适合秋冬避寒康养,为两地发展养生产业提供了重要合作基础。从物产条件看,中国-东盟地区物产丰富,是优质药材、水果、稻米等重要产区。中国大部分地区有药用价值的生物资源非常丰富,而东盟是“热带水果之乡”,其中,菲律宾、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四季均可生产种类繁多的热带干鲜水果。〔8〕丰富且互补的物产也是中国-东盟具备发展养生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4.中国-东盟养生产业开发的双边合作基础

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资源要素有效集聚、新型主体协同共生、产业链完整高效、产业间互动融合、产业新城功能完备,建成主题鲜明、要素可及,资源共享、协作协同的养生产业生态圈。

三、中国 -东盟养生产业开发面临的主要阻碍

东盟十国成员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和发展战略差异较大,使中国和东盟各国协同开发养生产业面临一系列现实困难。如新加坡经济发达程度高,以制造业、服务业和旅游业为其特色产业;泰国旅游业较为发达;而菲律宾则重点发展工业、农业、贸易、金融和服务业;马来西亚以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为主;柬埔寨、老挝、缅甸三国的经济发展则相对滞后,缺乏文化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中国和东盟国家合作发展养生产业,将面临较大困难,必须要努力寻找到双方文化产业合作的契合点。

我一直都认为,有了路虎揽胜,那些生活在金字塔最顶端的极少数人对于道路适应性的需求就可以完全被满足了。但事实证明,几个超豪华汽车品牌这几年在SUV领域的动作却让这个原本丝毫没有波澜的细分市场变得格外精彩,令人期待。谈越野能力?谈通过性?谈空间?以往我们习惯用来衡量SUV的标准在这个细分市场已经完全不管用了,聊圈速、加速、定制、体验,单是理解这些全新的衡量标准,似乎就得多动点脑子了。

1.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政治摩擦增加了双边合作风险

中国和东盟部分国家之间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在特定环境下,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可能会成为影响双边交往的重要负面因素,进而阻碍双方文化产业合作开发。如中越、中菲之间的南海问题争端。由于领土领海问题涉及面很广,而且由于区外大国势力的介入,使得双方或多方争端问题更加趋于复杂化。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可能降低中国和东盟国家及人民之间的互信度,使彼此之间缺乏相互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将损伤双方国家间积累的信任。〔13〕

2.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增加了双边合作难度

中国和东盟各国养生产业合作开发具备良好的资源基础和要素条件,但是跨国文化产业合作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近些年来,受国际政治环境和经济趋势影响,中国和东盟之间的交流合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难题和障碍。

3.产业投融资制度环境的不稳定障碍了双边合作预期

养生产业化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稳定的投融资环境。然而由于部分东盟国家的政治局势总体缺乏稳定性,降低了投资者积极性。从国内金融体系发展来看,近年来,中国对文化产业、休闲旅游度假等产业高度重视,但金融市场的管制较严格,导致银行信贷资金相对缺乏,造成中国对文化产业资金的供给严重不足。因此,目前中国和东盟文化产业合作的融资机制仍不太完善,使双方文化产业合作缺乏牢固而稳定的物质基础和资金支持。〔14〕

四、中国 -东盟养生产业合作开发的路径选择

1.总体思路

随着经济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逐步发展成为影响人口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全球环境污染问题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总体而言,污染仍呈加剧趋势。环境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环境污染问题也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无法避免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因此,环境污染对人口健康的危害更为显著。以中国为例,根据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数据显示,过去30年中国人因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由75.6/10万上升至91.24/10万,〔4〕尤其是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呈上升趋势,环境污染对人自身的危害逐步凸显。

2.战略目标

在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交流方面,中国和东盟已经建立了稳定的双边合作框架。2005年8月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政府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2006年9月,中国和东盟各成员国代表共同签署了《南宁宣言》,并对“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达成了普遍共识。〔11〕2008年,中方向东盟方面提交《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互动计划》,并在2009年东盟内部文化信息会议上通过,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展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的指导性文件。〔12〕2010年10月,在河内举办的第13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又通过了《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11—2015)》。2015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在广西省桂林市举行。总之,现阶段中国-东盟养生产业建设不仅具备必要的市场环境,而且双边持续发展的贸易合作和旅游产业合作为双方进一步合作建设养生产业生态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代财政制度框架下的预算项目支出标准定额探讨——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研究视角马海涛 李 超 肖 鹏9-34

(1)完成产业空间优化,建成空间布局科学合理的现代养生产业园区。积极对接东盟各国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战略思路,着眼产业生态圈长期发展,进一步优化养生文化园区规划布局,建成以重点产业为核心、具有较强人口与要素集聚能力、功能配套完备的现代产业园区。

(1)以产业园建设为载体构建养生产业生态圈。注重以已建成的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园、青年产业园、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等产业园区为基础,积极总结并借鉴既有园区建设和管理经验,在中国和东盟国家选择适宜地区建立养生产业园区,并以园区为载体,不断集聚养生文化资源、企业、资金和人才,形成相对独立的养生产业生态体系。积极创新园区建设和管理机制,建立多国共建、多元投资、独立运营的市场化园区建管机制,最大限度减少非市场因素对园区运营的干扰。明确园区独立法人主体地位,由出资主体按照出资份额共同组建管理团队,按照现代公司制度进行园区管理,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服务。

(3)完成产业配套协作,实现以产业生态圈集聚优势资源的良性循环。强化各产业园区和综合体建设,吸引优质要素向园区集聚,引导经营主体多维合作,推进产业园区向主题社区转变,以园区和优势产业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及相关产业,形成产业生态圈整体竞争优势,吸引尖端技术、高端人才、顶端企业。

3.路径选择

中国和东盟应充分发挥各国同源而互补的养生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利用中国-东盟良好合作传统和自由贸易区为养生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建立起深度而持续的产业合作开发关系。

(2)完成产业链垂直整合,形成完整高效的特色养生文化产品产业链。补齐园区优势产品产业链缺失环节,通过招商引资、培育本土主体、跨区域合作等方式补齐前端、强化中端、延伸后端,完成优势产品产业链垂直整合,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2)以产业融合为主线推动六大养生产业协同开发。加快构建以养生文化资源开发、养生文化产品研发与生产、养生文化产品品牌开发与维护、养生文化产品市场销售等环节共同发展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根据目前可开发资源和产业发展基础,可以探索将养生文化植入房地产业、医疗服务业、旅游业、教育培训业、运动产业等领域,推动以养生地产业、养生旅游业、养生医疗业、养生教育业、养生食品业、养生运动业六大产业为主的产业协同开发机制,〔13〕通过养生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促进养生产业化发展,同时提升相关产业价值。

目前,虽然环境影响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普及程度仍然不够,因此,需要加大环评工作宣传力度,使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在这方面,环境管理部门应重视环境影响评估。将环境影响评价宣传工作深入基层,还要宣传与普及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相关企业及有关人员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内容和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偏远地区以及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更要宣传是否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估,防止这些地区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牺牲环境。

(3)以平等开放为理念培育多元养生产业组织主体。各类经营组织是养生产业化的微观主体,实现养生产业化开发和持续发展需要培育多种形式的经营组织,通过多元主体间的公平竞争、合理分工形成互利共生的良好产业生态也是养生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应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通过建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采取入股、重组、兼并等多种手段,引导企业做大做强。继续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引导创新创业、众筹发展等经营方式,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提供差别化的政策支持,鼓励中小企业以产品、资金、技术等要素开展联合与合作。〔15〕

(4)以精准支持为目标构建养生产业政策体系。制定并落实养生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坚持公益性和市场化结合,围绕产业布局和经营主体现实需求推进生产服务经营、经营主体培育、现代营销推广、金融服务、质量安全监管、科技创新“六大体系”建设等。

工伤保险是一个涉及多领域的专项保险,如经济、法律、医学等,工伤保险管理应有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经办队伍。可以通过内部网络建立一个学习平台,随时将工伤保险政策、法规及相关领域的知识更新,定期录制专家讲课视频,供经办人员学习;建立内部论坛,增进全国各地经办人员之间的沟通,相互学习,共同探讨。

(5)以多元化方式渐进推进养生产业国际合作。针对东盟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充分考虑合作范围内各国的比较优势和短板,制定差异化合作战略;针对东盟内不同国家的资源禀赋、发展战略、政治环境等,科学设计多种方式、多种类型的合作策略。如与经济发达、政治稳定的新加坡等国家,应加强双方深度长期合作,特别是在养生文化高端市场的合作,如中医药养生产品的研发、现代医疗养生服务产业建设、智能养生地产开发等;与经济相对发达、政治稳定且养生度假旅游等产业较为成熟的泰国等,应以旅游产业合作为基础,加强合作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通过鼓励双边对外投资加强企业合作,并加强文化产业创新和人才培养;而对于经济相对落后、存在政治风险的国家,则应以双边官方和非官方文化交流为主,做好投资风险提示和风险防范制度建设,在有效发挥双方资源优势的同时减少产业发展风险,渐次开展合作关系。

(6)以配套制度为保障构建稳定的养生产业合作基础。共同价值观对于加深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从而减少国际关系变化产生的政治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应加快形成以文化为基础的共同价值观。文化更多地体现为非正式制度,能够深刻地影响各国在合作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和利益诉求,国家间的合作也需要文化认同支持,就中国和东盟国家合作而言,文化认同的核心在于对“东盟方式”理解的一致性,即均认同非正式性、非对抗性、协商一致以及思想上的多边主义与行动上的双边主义等组织文化特征。另一方面,应及时建立完善以国际合作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具体针对产业国际合作开发的周期性、风险性和初始投入较高等特征,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应用现代信息理念和手段,如云融资、大数据等,帮助产业主体破解融资难题。

参考文献:

〔1〕李后强,廖祖君,蓝定香,第宝锋等.生态康养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5-18.

〔2〕联合国发布修订版《世界人口展望》报告[EB/OL].(2011-05-03).https://news.un.org/zh/story/2011/05/151232.

〔3〕马 寰,张伯礼,雒明池.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研究现状[J].天津中医药学报,2002,(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主要情况[J].中国肿瘤,2008,(05).

〔5〕赵 铁.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广西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6〕赵 洁.论新地区主义视角下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新发展及其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8.

〔7〕蒋玉莲.影响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0).

〔8〕黄 信.与东盟联手拓展世界市场[N].广西日报,2016-4-20(014).

〔9〕李新雄.广西积极构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国际创新合作圈[N].广西日报,2018-01-15(004).

〔10〕程宇航等.泰国医疗旅游是怎样火起来的[J].老区建设,2017,(08).

〔11〕韦文武.冷战后中国对东盟文化外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12〕中国与东盟在10+3文化部长会议上签署备忘录[EB/OL].(2005-08-13).http://www.zjwh.gov.cn/dtxx/whrd/2007-08-04/46266.htm.

〔13〕李 红,彭慧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中国与东盟文化合作:发展、特点及前瞻[J].东南亚研究,2013,(01).

〔14〕李 悦.产业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9-181.

〔15〕刘春梅.产业投资主体优化研究[J].商业时代·理论,2005,(32).

Research on the Path Selection of China-ASEAN Health Care Industry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Gao Jie

Abstract: China and ASEAN have cultural resources of health care with similar connotations and complementary forms.Health care industry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can open up new areas of cooper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points for China and ASEAN.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and for deepening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should base on the health care cultural resources they possess,take industrial ecosphere thinking as main guide,cross-regional health culture parks as the space carrier,vertical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chains as the means,and industrial policy optimization as the guarantee,and through deepening the bilateral cooperation to jointly carry out health industry development.

Key words: health culture;industrialization;China-ASEAN

〔中图分类号〕 C125.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694( 2019) 02-0044-08

〔作者〕 高 杰 副研究员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成都 610072

〔基金项目〕 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中国-东盟养老养生文化资源开发与产业化路径研究”。

(责任编辑 肖华堂)

标签:;  ;  ;  ;  

中国-东盟养生产业合作开发路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