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努力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国际论文,旅游业论文,现状及论文,方向论文,努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不减,世界各国之间争夺客源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国的国际旅游业自70年代末起步,迄今已取得突出进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若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还需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一、国际旅游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并初具规模
旅游业是一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朝阳产业,享有“无烟工业”、“无形贸易”的美誉。由于它具有投资少、收效快、利润大的特点,对经济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能够增加外汇收入、加速货币回笼。由于其关联度高,其发展可以引起经济的连锁反应,带动商业和服务业的繁荣,广开就业渠道。此外,旅游业还能够加强各地人民之间的友谊和文化交流、改善国际关系,促进各地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因而具有深远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如今,发展旅游业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重视。我国的国际旅游业自1979年起步,发展迅速。
1978年以前,我国的国际旅游业一直以外事友好往来接待为主,未形成独立的产业。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政府做出了发展旅游业的决定,并对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相继开放了四百多座城市和一千多个县(市)。国家每年拨出专款对旅游风景区进行开发建设、修整和保护,使重点旅游省市、重点旅游线路及游览点的配套建设得到显著加强。十几年来,我国旅游业在接待人数、外汇收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旅游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进展。
1978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仅180.9万人次,1995年达4638.65万人次,增长了24.64倍。其中外国旅游者人数由23万人次增至588.67 万人次,增长了24.59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1.10%。同期旅游外汇收入由2.6亿美元增长至87.33亿美元,增长了32.59倍,平均每年增长22.96%。
到1995年末,全国共有旅游涉外饭店3720座,其中星级饭店1913家;国际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111.58万人,间接从业人数约500万人。
目前,全国旅游业已形成1251.67亿元固定资产、9598 个旅游企事业单位、年产出2098亿元人民币,年创汇87.33亿美元的产业规模〔1〕。
二、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差距及存在问题
尽管十几年来,我国的国际旅游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只需稍加分析和比较,不难看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一)明显的差距
经济效益不高。如前所述,1978—1995年,我国接待国际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均有大幅增长。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收入的增长速度总是远远快于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例如,1980—1990年,国际旅游人数由2.8亿人次增至4.15亿人次,外汇收入由953.5亿美元增至2300亿美元,1990年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相当于1980年的1.48倍和2.41倍,10年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0%和9.2%。1993年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数为5 亿,相当于1990年的1.2倍,而旅游外汇收入为3240亿美元, 相当于1990年的1.41倍。再拿我们的邻国韩国做个比较,1978—1993年,韩国接纳的国际旅游人数由100万人次增至333.1万人次,增长倍数为3.23倍,而旅游外汇收入由0.47亿美元增至35.02亿美元,增长倍数为73.51倍,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6.33%和33.30%。而同期我国的该两项数字分别为19.24倍和17.01倍,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2.20%和21.26%。显然,我国的国际旅游业在接待人数迅速增长的同时,收益并未相应地增长,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在接待国际旅游人数方面,与旅游业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
1995年,我国接待的国际旅游人数为588.67万人次,占世界比重仅1%左右,这与我国占世界1/5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以及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古老神秘的东方文明古国的人文旅游资源相比相却甚远。同时,与一些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见下表。
1993年各主要国家接待国际旅游人数
(单位:万人次)
国别接待人数国别接等人数
法 国6100 英 国1940
美 国4600 奥地利1825
西班牙4100 墨西哥1686
意大利2570 德 国1520
匈牙利2280 瑞 士1275
注:法国、美国、西班牙为1994年数字。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年鉴1995年。
表中所列10个国家接待国际旅游人数均逾千万人次,是我国的数倍甚至于10数倍。另外,希腊、荷兰、香港、新加坡、泰国等接待国际旅游人数均在500万人次以上,显然,在争夺国际客源市场的竞争中, 我国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三)存在的问题
1.资源开发与保护力度不够。 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史和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 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均十分丰富,但目前仅开发一小部分,且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提供的旅游产品也较为单一。另外,很多旅游区由于只开发不保护,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其直接后果就是旅游区对游客失去吸引力。
2.旅游产品单一,无法满足外国游客的多种需求。面对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国际旅游市场,我国的旅游产品显得非常单调,令游客没有选择余地。
多年来,我国的旅游产品结构一直是以文化观光为主,产品类型显得过于单调,与国际旅游市场产品细分、多样、专项、灵活的特点有很大差距。
旅游产品细分化,形成越来越多的专门市场,如退休的老年人市场、无子女家庭市场、学生市场、未婚女青年市场等等。国外的旅游开发商瞄准这一个个目标群体,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如专为新婚夫妇设计的“密月游”,专为老年人设计的高质量、慢节奏的“悠闲游”等。而此类产品在我国基本上属空白。
国际旅游市场的专项旅游迅速发展,如修学、考察、度假、宗教、民风民俗、探险、骑马、滑雪、狩猎、钓鱼、观鸟、登山旅游等应运而生。这类专项旅游,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黄山、泰山等地相继举办了登山节,也未能成为一项有广泛影响的项目。
3.经营者缺乏主动性,营销观念落后。首先,信息工作严重滞后。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及时捕捉市场信息,了解市场动向日益重要。我国旅游企业对市场研究投入甚少,市场研究的覆盖面窄、手段落后、研究方式也多以定性描述分析为主,缺乏深入细致的定量研究和动态研究,颁布的信息可操作性差。而面向游客的信息服务更为缺乏。
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向自主型发展,散客已成为国际客源市场的主流,对于散客来讲,旅游目的地的确定、旅游服务咨询、旅游路线等方面都需要详细的信息服务,由于散客的兴趣爱好千差万别、活动范围广泛且分散,加上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交通、通讯不甚便利等因素,对供给市场的信息服务要求就更高。
可见,信息服务落后会严重制约我国国际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对境外游客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方式缺乏深入研究,因此不能投其所好、对症下药。目前,作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的欧美游客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强调自己选择旅行线路与旅行方式,而这也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旅行方式。在这方面,我们也很不适应,一直习惯于包团旅游的形式。
第三,促销不力,缺乏自主灵活多变的促销方式。所谓促销,是指经营者通过各种方式把有关企业的产品信息传达给顾客,促进其了解、推动其信赖、激发其购买欲望、促使其购买,以实现企业销售任务的行为。国际旅游业早已进入买方市场,旅游产品供大于求,旅游企业必须利用推销技术和加强广告宣传等促销手段,才能争取将自己的旅游产品推销出去,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我国的旅游企业基本上还停留在等客上门的落后状态。我国一些新开发的旅游产品之所以没能尽快打入国际市场,与缺乏现代营销观念不无直接关系。
4.价格模式死板,不利于吸引游客。由于国际旅游市场是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需求对价格富有弹性,所以卖方纷纷削价竞争。
在普遍降价的形势下,我国旅游的价格却不断上升,目前短期效益不错。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不考虑世界旅游市场的大环境和大趋势,坚挺的价格就可能在程度上失去市场竞争力。
另外,目前国际市场流行自主选择的旅行方式。旅行社在境外只代订机票和住房,抵达目的地后的游览、餐饮、娱乐等由游客自己选择,现选现付,这样,不仅价格低,透明度高,同时也满足了客人的自主心理。而我国旅游价格模式过于死板,旅游产品以全包为主,价格总显得偏高,从而将诸多游客拒之门外。
三、我国国际旅游业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鉴于旅游业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旅游业自身锐不可挡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都对发展旅游业极为重视,各国之间争夺客源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应有的一席之地呢?笔者认为:我国旅游业的经营者必须树立新的营销观念,在稳定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新的市场,同时注意经济效益的提高。具体做法为:
(一)开展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切实了解外国游客的需要
所谓市场调查,是指有目的地、系统地对旅游市场的各种资料和发展趋势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只有深入地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市场需求变化情况,把握旅游市场发展的规律;才能准确地找到目标市场和开拓新的旅游市场;才能制定正确的旅游经营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而这一切都关系到经营活动的成败,因此,必须充分做好这一步。
我国从事客源市场研究的队伍人数少,素质也有待提高,资金和人力投入不足,研究手段、方式落后,覆盖面狭窄。今后必须充实队伍,增加投入,应用现代手段分析、处理市场信息。
(二)在调查的基础上做好预测工作,为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所谓市场预测,是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资料及经验,对未来旅游市场进行预测和推断。准确的预测有助于从大量的复杂因素中发现市场供求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从而为制定旅游规划、经营策略提供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依据。使旅游企业了解旅游市场环境、旅游商品的生命周期、本企业商品的竞争能力及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为企业进一步制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从而避免盲目性以及由盲目性而造成的巨大损失。
(三)加强和完善面对游客的信息服务
除了要对需求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和信息处理外,加强供给市场的信息服务也不可缺少。前文已经提到,从世界旅游发展趋势来看,散客已日益成为国际客源市场的主流,散客对供给市场的信息服务要求甚高。世界上的一些旅游大国都建立信息服务中心,并互成网络,可以提供旅行、住宿、娱乐、购物等一系列服务。我国各地要尽快建立旅游信息中心并联成全国性网络,为游客提供最佳的信息咨询服务,这样才能不断开拓新的客源。
(四)推出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供给
8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旅游市场的需求状况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为适应这一发展,我国旅游业必须根据本地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供给市场,开展具有特色的专项旅游:如度假、考察、修学、宗教、民风民谷、登山、探险、垂钓、狩猎、骑马、滑雪等多种形式。接待设施应高、中、低档相结合,以满足不同阶层游客的需要。旅游商品的生产要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以刺激游客购买,并逐步提高游客购物在旅游支出中的比重。
(五)增强透明度,制定合理的旅游服务价格
当今世界旅游市场是一个供大于求、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旅游需求对价格富有较大的弹性,因此,价格对市场竞争有直接的影响。旅游企业在制定旅游产品价格时,首先要遵循市场供求平衡的原则,利用市场机制调节价格。另一方面,企业在运用价格手段开展竞争时要慎重行事,全面评估旅游价格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既要考虑价格变化对某产品本身的影响,也要考虑对相关产品的影响。既要考虑主动调价一方的影响,也要考虑竞争对手可能会对价格变化做出的反应。总之,随时注视市场价格的变化,评估价格变化的影响,从而做出正确的价格决策。
此外,必须改变我国旅游产品价格全包的死板形式,将机票、客房、游览、饮食、娱乐各环节的价目公布给游客,任游客自行选择,满足他们的自主心理。
(六)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渠道的宣传
宣传,对于旅游产品的销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国土辽阔,全国各地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除少部分已开发外,绝大部分还鲜为人知。即使国内人士也知之寥寥,更何况对于外国人。因此,扩大对外宣传是吸引更多外国游客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在宣传做法上,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客源的需求,投其所好,从而产生吸引力。在宣传手段上要尽可能多样化,如利用广告、电视、电影、书刊、展览、体育、商务等多种形式进行。在宣传力量上,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有一定的覆盖面,即选择目标市场进行重点宣传。
(七)做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
由于很多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别是一些珍贵的自然历史遗产和社会文化遗产,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再现于世。但同时旅游资源与其它资源相比又有不同:其它任何资源一经开发采用之后,总是逐渐在减少并最终趋于枯竭,而就旅游资源而言,只要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并妥善地保护,这些资源就能持续地被利用而不枯竭。在我国不少地方,由于开发计划和措施的不力而导致整体景观的破坏以及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导致水质、空气和整个环境的污染,几乎成了旅游点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旅游点的开发就意味着对珍贵资源的破坏。因此,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必须把长期的宏观效益放在首位,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只顾开发,不管保护。要在制定资源开发规划的同时,制定好保护规划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旅游资源的永恒魅力,实现中国旅游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